APP下载

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产生原因的研究

2012-08-15孙彩红

科技视界 2012年28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运动身体素质

孙彩红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 湖北 武汉 430074)

0 前言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运动过程,运动中如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所以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学校体育活动。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也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经济与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不但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体育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尤其是给学生与家长造成很大的生理和精神伤害,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高校将体育安全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和教师都采取各种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例如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降低教材难度,减少运动负荷,减少运动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敷衍了事,这样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执行,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如何改变目前运动损伤上升趋势呢?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求对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为能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1 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形式

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形式主要有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有时有教师场外作指导,有时由学生自己完成。体育比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2 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部位主要以四肢受伤较多,这主要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项目有关。当前由于各种职业联赛热潮对高校学生影响较大,加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球类项目的特点,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喜爱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再加上有些学校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也是比较多的开展球类的教学活动。而绝大多数球类的运动主要表现是:对抗性强,竞争激烈,而另一方面却是频繁的身体接触,再加上学生掌握技术差,运用技术不合理等等原因,极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而这些事故的伤害部位往往以四肢最多。

另外,普通高校基本上都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等体育理论知识了解甚少,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也不够。在他们的头脑中还不知道伤害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锻炼前很少进行认真的准备活动,加上各关节的韧带力量较差,所以在运动中主要是一些软组织的扭伤、挫伤,皮肤的擦伤,关节的脱臼,更为严重的就是骨折的现象。

3 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3.1 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教材内容的要求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实际能力相差甚远,迫使学生改变技术动作,是形成错误动作的根源。学生所形成的技术动作,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般是按照教材内容去进行,或是按照我们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所传授的教学方法进行。现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虽然几经改版,但内容变化不大,教材内容的技术要求都是按照运动员训练的标准,忽略了普通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在跨栏教材中要求“摆动腿的脚落地后踝关节稍有缓冲,脚跟不触地,膝、踝关节保持伸直使身体重心较高”。要做出这样的技术动作,不只是对跺关节的力量要求较高,对身体的其他部位相互协调也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普通高校的学生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而要求的。然而了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只好改变技术动作,通过这样实现完成技术动作的目的。长期下来形成了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改变了身体负荷的平衡,造成局部负荷过大。加之技术要求对力量的要求较高,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其次,正确的技术动作运用的不合理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高等学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负荷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体育教师在教授技术动作的同时也应传授这方面知识,以便学生在进行自我锻炼时注意按照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违背解剖和生理规律的现象。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注重技术动作要领,强调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不注意技术动作的运用范围和要求。结果学到了很好的技术动作,在运用时却出现了问题造成伤害。

3.2 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与掌握技术动作需要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差距

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而相当一部分大一的学生在中学时因追求升学率,学习负担过重,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后各项体育活动较多,形式也正规要求又很高,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同时当前的社会竞争意识对学生的冲击也很大,学生对各科成绩的要求也不是六十分万岁了。加之实行丰厚的奖学金制度,迫使学生在体育课内容上尽可能地掌握好学过的技能,以达到理想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较高。而另一方面却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太差而很难提高各项的成绩。当心理的期望与现实差异很大时,会产生各种压力,一些学生求胜心切而又力不从心带着这种心情进行体育活动,特别是进行测验内容,经常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

3.3 运动中运动量过大

由运动量过大引起的伤害事故具体表现有三种:一种是机体疲劳引起动作变形,造成局部肌肉或关节负荷过重产生损伤;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疲劳,使得注意力分散产生意外伤害;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长期疲劳而得不到恢复出现病理现象。其中第一种在普通高校中极为普遍。由于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加之休息条件和营养条件不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很容易进入疲劳状态,在课程的后半部,运动负荷最大时是伤害事故发生最多的时机。

3.4 安全保护措施不当和忽视场地器材的保养维修也是运动损伤产生原因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上课不认真,一些安全保护措施被省略。同时,师生比例失调,班级上课人数偏多,造成教师负担过重无力保护好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再加之体育经费的紧张,使一些年久失修的场地和器材得不到改善,成为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

[1]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6).

[2]郁俊,陈锡林.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的法律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

[3]郑立新,高诺.学校体育意外伤残事故责任的划分势在必行[J].体育教学,20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5]李成凰.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7).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运动身体素质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体育运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