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的信息共享与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2012-08-15张蓓
张 蓓
江苏省电力燃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4
在信息技术和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信息资源快速增长,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和管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
1 数字档案及网络共享
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突破了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档案管理由被动服务、单一服务方式变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主动服务、多元服务和多层次服务方式。档案信息用户使用档案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地获取档案信息。
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档案,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将档案信息压缩到最小量,便于数据传递。档案数字化后,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增加了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数字档案的优势: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以数据形式集合成数据库,并依赖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基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本质性地转变传统繁重的纯手工操作模式。通过计算机平台,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以及网上的检索和查询功能,对档案进行全面管理,不仅节省了实践,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同时,开放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共享,信息的有效性和传播性逐渐多元化,进而完善了档案信息的资源价值,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展档案资源共享,创建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尽可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共享:数据集中是基础,网络互通是保障,标准统一是关键。数据集中度有多高,信息共享就有多高,数据集中度越高,信息共享度就越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仅仅有统一的档案数据中心还不够,必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字档案的主要特征是: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必须档案数字信息全面覆盖,标准统一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档案信息数据上,不图所有,但求共享,在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上,不图全有,有多少提供多少,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上,不图先进,只图实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 构建安全数据库要求
关于电子数据库建立,主要基于开放的网络平台,在信息的获取与流通上多元化和便捷化,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然而,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下,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脆弱性,造成了档案管理的安全环境比较复杂,诸多不良的外界因素,对数据库形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的数据库环境,进而对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与利用进行安全保护。同时,关于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其需要对于外来攻击,诸如黑客或病毒,制定标准的安全体系,进行有效拦截,并且在技术上实现防范措施的自动化。
从技术上看,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要素组成,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将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引入更深的层次,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主要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在两者之间,构建起的一个安全的网关,用于检测和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阻止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而对数据库的重要信息,设置安全的储存环境,以及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诸如电子邮件或文件的传输,运行于特定的安全系统环境之下。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在防火墙下,实现了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交换。
2)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主要是防止登录端的非法用户入侵。用户在资源的访问之前,需要在登录端,进行相关身份的认证,以创造安全的登陆环境。在安全身份的认证中,其系统的构建主要基于登陆、连接、授权等流程,对登录端进行安全防范。用户的登陆信息,诸如登录名或口号,在信息核实无误后,系统终端便会建立连接,允许资源的访问操作。对于相关资源,其在访问之中,也可以在设置身份认证,以确保重要档案资源的有效保护。
3)授权
用户的登陆请求核实后,对于档案资源的访问,设置操作权限,以防止档案信息的泄露,对不同身份的访问者分别授予不同的访问权级。关于授权是指通过访问权限的控制,实现相关资源的保护,而且其控制平台主要基于自主、强制或角色的访问控制等模式,进行安全环境的构建。其中,基于自主性访问控制模式,其安全系数小,但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操作简单。而强制性访问控制模式,将用户的访问权限,设计成为一定的权级,诸如秘密级、机密级及无级别级。
4)数据加密
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完全公开性,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数据加密是信息保护的最安全方法,其主要是将资源转变为外界不可直接识别的模式,诸如形成不可识别的格式,实现数据的加密处理。数据由用户用自己的密匙加密,加密算法对原文的保密性不依赖于算法本身,而直接依赖于密钥的保密性,密钥越长相应的安全等级越高。并且,登陆系统的信息储存,不能进行所谓的正常脱密,进而安全储存了用户端的信息。
5)追踪审计
审计追踪可自动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如对系统的各种操作及试图联机的用户所在工作站的IP地址和时间等,以便研究入侵事件,尽早发现异常网络访问行为,尽早检测到入侵行为并及时予以消除。
关于审计功能的体现,其主要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对用户端的数据操作,实现自动化的记录,进而构建了完善的审计日记。据此,基于完善的审计数据,对用户端的资源操作动作,予以实时的监督,对于相关数据库的损坏问题,可以通过审计日记,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究。信息系统中的DBMS提供的审计追踪是解决合法用户在通过身份认证后滥用特权,解决系统安全漏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措施。
6)病毒防治
关于计算机病毒,其是构成安全威胁的主要危险源,它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具有高频发、损失大的特点,而且,发现其潜在的安全威胁,是做到安全防范的关键。在对于病毒的防范技术中,关于主机和网关的病毒防范最为突出。主机病毒防范主要基于病毒的引擎,对于电脑中的文件运行和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相关文件和病毒库中的特征码进行比对,进而发现潜在的病毒威胁,解除病毒的攻击性,以实现主机的病毒防范。而网关病毒防范主要基于恶性病毒的防范,其在防范的过程中,要将病毒阻止在网关之外,对可能导致病毒入侵的网关,进行全面拦截查杀,进而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7)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这是一种防止档案信息丢失和失真的补救措施。当计算机出现电源、磁盘等故障时,其运行中的相关资源信息会丢失。因而对数据资源进行备份非常重要。对于关键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备份处理,防止数据的丢失,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数据丢失,要做到有效的恢复,以实现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在对于相关资源信息的备份中,主要通过备份光碟、双机备份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
3 结论
面对网络的脆弱性,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对整个系统管理、设备、软件、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等各个方面,必须将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监控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安全的管理体系,这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充分考虑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发展服务。
[1]孙淑扬.档案管理与计算机.
[2]蒋冠,何振.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通讯,2004(6).
[3]孙全忠.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08(13).
[4]候军.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5).
[5]王静.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安全综述.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6]王国伟,贾宗璞.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