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评估体系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反拨作用

2012-08-15李菁菁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分级大学

李菁菁

(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吉林 通化 134002)

1 评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级教学模式在各高等院校中广泛推行。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虽然在宏观上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1],但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对教学结果进行判断、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导致分级教学中大多存在着各级教学环节衔接不畅和在各级内部教学效果无法持续增值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拟探讨评估体系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正面的反拨作用,旨在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尤其是分级教学评估体系的革新和完善提供借鉴。

2 评估体系构建的基础

评估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估体系需要结合分级教学的特点并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构建。

2.1 政策基础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估体系构建的政策基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2]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入学水平以及当地的办学特色和社会需求的不同,各高校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2.2 现实基础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课程要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也称分层教学,Level-based English Teaching)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模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分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为重要参考,结合大学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级,而后进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具体有二分法模式,三分法模式和四分法模式[2]。二分法模式是将学生划分为优和劣两个层次,组成“培优班”和“帮困班”,其余的学生按自然版组织教学;三分法模式是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班级进行教学;四分法则是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差四个层次的班级。

第二类,分级教学模式是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分级。根据学生在“听说”和“读写”两个方面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听说”班和“读写”班两种技能班。每种班级可以继续按照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进一步划分班级层次。

研究表明,目前第一类分级教学模式受到我国多数高校的推崇和效仿。然而学生英语的入学水平(高考英语成绩和大学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只能相对客观地体现处于语言学习过渡阶段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而无法体现他们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情况。因此,不应单纯以学生英语的入学水平作为分班的唯一依据,而是应兼顾学生的专业特点、学校的办学特点、大学英语课程特点等要素,综合考量学生入学前的英语基础以及未来的英语学习需求。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保障。

3 评估体系的反拨作用

3.1 评估体系的构成

评估这一概念是由Ffederich Taylor于1911年首次提出的。按照评估的作用和性质,教学评估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4]。诊断性评估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开始之前,对学生的英语起点、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的评估。诊断性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在后继的分级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估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自觉调控学习进程。终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指在某一阶段的教学结束后,为全面鉴定整个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形成性评估进行得相对频繁,侧重于鉴定前期教学活动的达标情况(如,单元测验);终结性评估进行得次数较少,注重考查某门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如,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3.2 评估的反拨作用

评估的核心不只是区分和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评价“教”与“学”的整体效果。评估对于“教”与“学”整体效果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反拨作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分级教学中的“教”和“学”均有积极的反拨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反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进程,学习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大学英语分级的主要依据是诊断性评估。在分级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结果作为教师监控和学生自我监控的重要参考,但是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比值多为2:8或3:7,比例严重失衡。评估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相应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往往只关注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的结果,而忽视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英语技能循序渐进的提高。

英语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知识建构过程,学习者是知识构建过程的主体。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英语学习阶段等因素,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合力构建的多维评估体系对语言教学的正面的反拨作用,将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融入分级教学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计划等进行自觉地反思和调整。

4 结语

本文指出了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必要性;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分级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构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估体系政策基础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正面的反拨作用。

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特点,从分发挥三者的合力完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评估体系,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李菁菁.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01).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分级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