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12-08-15杨宝华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大学生

杨宝华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面对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顺应新形势,高等学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1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那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在结合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找到未来职业的方向、制定职业规划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努力去实现的一种寻求自我实现活动。

但是,就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1.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理念进入误区

很多学校关注的不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而是学校“就业率”的高低,这种以“就业安置”为指导的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已经违背了大学“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命。

1.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过窄,缺乏系统性

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狭隘化为就业指导,面向毕业生进行突击式的教育,这种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的协调发展问题,缺乏指导与帮助。

1.3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后”居多,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大学生,他们从小习惯了按照家长或老师制定的轨迹生活,很少主动思考和探讨研究自己的人生目标,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学业、生活和就业等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迷茫和困惑,这种自我认知不足就会导致盲从、跟风。

1.4 学生对职业选择随意性大,缺乏行动与规划的统一

目前在校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跟着感觉走”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将自己的规划与实际行动统一不起来,缺乏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往往这种学生过于看重薪金和环境,对可持续雇佣能力认识不足,就会导致失去或错过有上升空间和有潜力的企业和单位。

2 校园文化活动在当今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学校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为主体,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内在精神和活动形式等内容的总和,它是学校历史发展、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2]它除了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点外,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2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2.4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落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1 大一阶段的适应性教育与生涯认知教育

大一阶段的入学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3.1.1 开展大一新生第一课活动。通过专业介绍会,使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认识;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报告,告诉新同学大学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法制教育第一课”,使新生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自我保护;通过入学教育,使新生学会如何在大学自立;通过心理普查和心理讲座,使学生了解真正的自己,争做一名身心和身体健康的学生。通过新生第一课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1.2 开展专业调研,专业认知演讲比赛活动。大一学生以自我组队的方式成立调研小组,分别就本专业的基本概述、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方向、高校排名、知名人士、知名企业等方面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参加专业认知演讲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 大二阶段的职业目标的引导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大二阶段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3.2.1 开展与教学相结合的认识实习活动。通过学习专业理论课必须掌握的内容后,去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实习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胜任岗位须具备哪些其它能力、企业与个人的发展潜力在哪里等问题,通过实习,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需要了解和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

3.2.2 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工具性证书的辅导。通过开展对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级的辅导与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主动提升综合能力的积极性。

3.2.3 开展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干部的竞选活动。通过个人报名、岗位述职、竞选上岗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干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3 大三阶段的求职技能与职业方向的确定

大三阶段的职业技能培养,是促进学生职业经验的积累。

3.3.1 继续开展与教学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活动。通过到实习、就业基地去生产、实验和实地操作,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做准备。通过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

3.3.2 继续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专业大赛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中增长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在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3.3 聘请客座教授、知名专家、校友、在校老师开展“考研、就业”、专业技能大赛、职场礼仪社交、面试技巧、就业创业等辅导报告,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提升求职技能,做好考研、就业的心理准备。

3.4 大四阶段的择业教育与就业准备

大四阶段的择业、就业观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是实现毕业目标即成功就业。

3.4.1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节,通过毕业设计、预答辩和正式答辩,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3.4.2 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立足于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讲道德、讲诚信、讲敬业、讲责任心,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把利益与奉献相结合,把岗位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把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克服一成不变的狭隘就业观念。

3.4.3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针对毕业生攀高求稳、攀比嫉妒、消极等待、恐惧焦虑、失望悲观等心理误区,着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咨询活动,引导毕业生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调整择业和就业心态,提高心理挫折承受力,以实力就业,靠竞争就业,凭能力上岗。[3]

3.4.4 组织大四学生撰写“大学生活感悟”,回顾大学阶段最值得记住的喜悦和痛苦,编辑成册,来引导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早实施自己的大学生涯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帮助毕业生获得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在客观分析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人生,从而确定合理的、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4]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09(7):111-113.

[2]周韶伟.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载体及育人功能[J].学习月刊,2012(1):下旬刊.

[3]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1-66.

[4]张劲松,李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