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频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012-08-15韦燕
韦 燕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高频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应该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必需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本课程当前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课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分为小信号放大器、振荡器、高频功率放大器、调制与解调等几个部分。在教学内容上,往往第一章从小信号放大器开始,涉及电路的推导;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数学推导,其中以傅里叶变化和幂级数展开为主。
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存在硬件部分学习困难,数学基础不够等基础薄弱问题,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乏味和枯燥,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际脱节,对所学知识不知所云,对所做项目无从下手,引起学生烦躁、厌学情绪的产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把握往往只看到本章节部分,没有将其放入整门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导致部分与整体的脱节。并且,在理论学习时,由于传统教室学习的制约,学生对所学理论部分的实际应用往往难以认识。而在实验时,往往是在一章结束后才进行相应的实验,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对理论部分又不能详细的涉及,导致学生实验时大多按实验指导书的步骤一步步往下做,很少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导致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通过完成一项或多项与学科相关的任务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由任务驱动教学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能力。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也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1]
任务的设计是有层次的,可以体现在课程教学总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几个层面上。为了有效地完成“任务”,需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子任务,用子任务将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知识、情感目标等渗透进去。通过任务的最终完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3.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
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可将本课程看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任务——收音机的设计 (该任务为本课程实训任务)。该任务在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前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电路学习前就对整门课程有整体上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大体上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结束时完成,让学生在学习完成时能对整门课程形成整体的把握和应用,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在具体教学过程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将这个综合性的设计任务分为若干单元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单元型任务是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部分,主要针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开放型任务则是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设计,需要学生独自或组成小组查阅参考资料、相互讨论完成的课外任务,主要针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
针对本门课程,笔者设计了五个单元型任务。每个单元型任务包括1~2章内容,每个单元型任务又分为若干子任务,分别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而在单元型任务的基础上,又设计了相应的开放型任务,对体现不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以“调幅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教学为例,我们将该内容设计为“调幅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实现”两个单元型任务和 “AM调幅电路设计”的开放型任务。
在单元型任务中针对不同知识点又分为若干子任务:任务一“调幅信号的理论学习”,完成AM、DSB、SSB等理论部分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重点从调制的基本概念入手,将调幅和调频、调相放在一起从概念上把握,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调制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学习AM、DSB、SSB。同时设计一个开放型任务“调幅电路的实现方法”;任务二“调幅电路”,完成调幅电路的学习,同时设计一个开放型任务“解调电路的实现方法”;任务三“解调电路”,完成调幅解调电路的学习。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关键
任务分析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关键。任务提出后,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补充、修正,并引导出为实现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资历。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课堂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发散其思维;
(2)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3)动画显示,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4)电路仿真,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我们以上述任务二“调幅电路”为例:在任务一中已经设计了一个开放型任务为完成该任务,“调幅电路的实现方法”。先让学生自行讨论为完成该开放型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现方法,并总结出可以用怎样的思路完成,从而引出本任务的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设计方法进行点评并引出相应电路部分的学习,同时对每种电路进行软件仿真,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应用。当学生理解了该知识点后,又提出一个新的开放型任务“解调电路的实现方法”,让学生自行讨论并总结实现方法,为任务三“解调电路”的学习打下基础。
3.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重点
为实现任务而进行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重点,在设计好执行过程后,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完成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其过程中起到修正或引导学生的作用。
我们以上述任务三“解调电路”为例:在该任务中,通过前一任务的完成,学生已经掌握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并对该任务的完成有了初步的思路。教师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实现方法,同时可设计不同思路的学生或小组进行并加以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和讨论总结出实现解调的方法和具体电路,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的优势,加以仿真,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3.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环节
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环节。效果评价学生在任务完成后反思其实现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效果评价即是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总结,又是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理解。
教师在效果评价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不能只根据任务完成的最终效果横向进行,而应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横向纵向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4 结束语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对《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探讨。该教学法符合本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其方法更好地体现了高职高专对“工学结合”的要求。笔者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冯雷.多媒体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246-246.
[2]李秀滢,王建新,彭静.Matlab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32(2):104-113.
[3]谭玉菡.浅议高职院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10(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