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主体与内容分析

2012-08-15李静

科技视界 2012年14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原则行政

李静

(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公司 宁夏 银川 750200)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中,质量问题仍然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如期交付并影响预期效益的实现。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多部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行政监管力度,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如何全面的、客观的对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就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项目业主十分关心的问题。

1 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特性

1.1 适用性,是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理化性能,如:尺寸、规格、保温、隔热、隔音等物理性能,耐酸、耐碱、耐腐蚀、防火、防风化、防尘等化学性能;结构性能,如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用性能如民用住宅工程要能使居住者安居,工业厂房要能够满足生产活动的需要,道路、桥梁、铁路、航道要能通达便捷等。

1.2 耐久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

1.3 安全性,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工程产品的结构安全度、抗震、耐火及防火能力,人民防空的抗辐射,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主要标志。

1.4 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工程不仅要求在交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时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

1.5 经济性,是指工程经济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使用成本三者之和。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工程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

1.6 协调性,是指工程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协调以及与周围已建工程相协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原则

2.1 预测性原则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状况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预见建筑工程质量状况的未来发展,从而确定宏观质量管理的政策思路和目标,因此,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及其结果应能反映未来建筑工程质量状况的走势。

2.2 导向性原则

这一原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质量管理以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所确认的宏观质量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质量状况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措施具有导向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具体通过在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及权重的设定来实现。

2.3 综合性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与内涵日趋复杂,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日益提高,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范围也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因此,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必须符合综合性原则。

2.4 客观性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必须客观反映实际,为此,数据和资料应尽量全面可靠,评价人员和评价标准应保持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2.5 系统性原则

质量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及标准在层次和时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2.6 规范性原则

质量评价必须依据相对规定的体系和方法、根据设定的方案或程序进行,原始评价结果的表达以及汇总等都必须符合固定的格式或要求。

2.7 动态发展原则

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只有不断完善、改进、更新评价标准和观念,使评价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预测,才能使质量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3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是评价活动中的行为者,评价活动通常是为其决策或必要的决策管理程序提供信息依据的重要手段。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并不是唯一的。例如,政府部门、业主、承包商等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不同,其所对应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也不尽相同。根据研究背景,本文所研究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活动是在不介入、不干涉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工程质量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过程,因而其评价主体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这里所说的评价主体并不完全等同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实施主体,在实际评价时,既可能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托自己的力量和资源独立进行评价,也可能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具有一定资格的其他机构或专家执行评价职能。无论由谁来执行评价,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服务对象都是最终利用评价结果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和原则不因具体实施评价的主体而有所改变。

4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与内容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球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正经历着重大改革和转变。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将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建设法规体系来规范和约束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从宏观上把握和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环节进行抽查和监督,从微观层次上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进行控制。

为此,质量评价的目标首先是反映建筑工程质量的客观现状,从而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以此为基础提高政府部门决策和行政的科学性,使其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适应质量状况的变化和发展,并促使工程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外,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实践和经验表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不仅可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推行管理措施提供信息依据和决策参考,还可通过与相关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管理部门行政手段的有力补充。

由质量评价目标可知,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内容必须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与工作内容相符合。根据我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结构安全隐患等情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结合现场专家的建议,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砌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安装工程等。每个工程还包括相对独立的评价因素,例如,地基与基础工程包括的因素有:地基、基础、桩基础、土方工程与基坑支护等。

5 结束语

总之,只有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有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这三方面的控制中,质量控制最为突出也尤为重要。百年工程,质量为本,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没有工程进度,没有社会信誉。质量管理不仅是现代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工程建设的根本,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1]李旭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3(9):227.

[2]朱红.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J].上海住宅,2005(7):55.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原则行政
行政学人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