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法

2012-08-15冯光雷

科技视界 2012年14期
关键词:砖混面层现浇

冯光雷

(哈尔滨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震害的表现

多层砖混建筑是指砖墙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刚性房屋,其楼盖和屋面为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板。其震害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

1.1 墙体主要震害为斜向裂缝、X向裂缝、水平裂缝及垂直裂缝,一般出现在楼梯间顶层休息平台以上的外纵墙,空旷房间外纵墙窗台下,屋面板及楼板底面,门窗洞口上部,顶层圈粱下,山墙、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的墙体等地方。

1.2 楼盖及屋盖主要震害为屋盖隔热层盖板散乱、塌落;楼板、屋面板与墙体的水平裂,楼板与砖墙错动及楼板间开缝等等。

1.3 出屋面小屋主要是四周墙体出现单向斜裂缝或X裂缝,墙体转角处呈环状水平裂缝。

1.4 平拱砖过梁当两侧墙体变形时,梁将在跨中或支座处出现裂缝,甚至掉砖。

2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2.1 提高抗震承栽力

2.1.1 面层加固法(夹板墙)加强原有墙体。 砖墙体遭到中等和轻微破坏需要修复和加固,可在原墙体面加面层来实现。面层的材料可视墙体需增强抗震强度的大小选用下列3种:第一,水泥砂浆面层。当砖墙体的抗震强度虽不满足要求,但相差不大时,可用水泥砂浆面层来加固。面层厚度以1.5cm~3cm为宜,用水泥砂浆来修补或加固有裂缝的墙体,宜将裂缝剔开深约lcm槽口。第二,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当砖墙的抗震强度与需要相差大时,可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来加固。面层厚度以2.5cm~4cm为宜,钢筋网间距为lOcm~25cm。双面做面层时,可用电钻顺竖缝人工打孔,间距50cm左右,用s形钢筋钩将两面钢筋网钩住。单面做面层时,钢筋网可用U形钉或扒钉与墙面固定。第三,钢筋混凝上面层。当砖墙体的抗震强度与需要相差悬殊,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来加固。如用来加固在楼层中承受较大地震力的墙段,对于防止这类墙体在地震时先行破坏和提高整个楼层墙体的抗震强度都是较为有效的。

2.1.2 修补和灌浆。对已开裂的墙体,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程度差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

2.1.3 包角或镶边加固。在柱、墙角或门窗洞边采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包角或镶边;柱、墙垛还可采用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加固。

2.1.4 外加柱加固。在墙体交接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柱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外加柱必须有相应的基础。

2.1.5 增设抗震墙。新增设的抗震墙可以是砖抗震墙,也可是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种加固方法一般是刚性多层砖混墙体抗剪强度不足时采用。

2.2 加强房屋的整体性

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时,可增设墙段形成闭合,在开口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当原房屋不符合要求时应增设圈梁,外墙圈梁一般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梁端加锚杆代替;当纵横墙连接差时,可增设钢拉杆、锚杆或外加壁柱和外加圈梁的方法;楼面、屋盖梁支承长度不足时,可增设托梁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

对房屋中易倒塌部位,可采用下述方法加固:承重窗间墙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面层、板墙等加固;隔墙无拉结或拉结不牢,可采用镶边、埋设铁夹套、锚筋或钢拉杆加固;支撑大梁等的墙段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砌体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面层、板墙加固;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和水箱间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面层或外加柱加固,其上部应与屋盖构件连接,下部应与主体结构的加固措施相连。

3 多层砖混结构抗震加固的案例分析

以某学校的一幢教学楼为例,对其进行了现场检测、安全性分析和抗震鉴定,提出了加固维护处理方案。

3.1 工程概况

该幢教学楼为3~5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430m2,东西长52.28m,南北宽13.44m,平面及墙体布置不规则,基本开间为3.3m,层高3.6m,檐高 (5层)18.45m,女儿墙标高19.55m,下部采用钢筋砼条型基础,上部为钢筋砼现浇梁、预制空心板楼(屋)面,采用混合砂浆砌240(局部120)厚粘土砖墙,主体结构与二次接建楼体间设变形缝,毗邻处两部分各有一道完全贯通南北向横墙。

3.2 结构表观检测

对该楼东、西两个部分内、外墙体和梁、板等受力薄弱部位及其它易损构件进行表观检查。

3.2.1 一层东端的一窗洞口周围砌体产生贯通斜向长裂缝;二层该位置也存在同样斜裂缝,但缝宽比一层小,缝长比一层短,两处裂缝均较陈旧,没有新扩展迹象。该裂缝产生原因是由于东部二次接建时,对主体结构东端局部地基产生附加应力,原有结构东端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上部砌体受到较大的剪应力而产生破坏,现基础与上部结构变形已稳定。

3.2.2 基础散水构造局部开裂,是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雨季易造成基础部分渗水,长期以往则对局部地基土的承载力形成不利影响。

3.2.3 三层部分梁下砌体产生“八”字裂缝,裂缝延砌筑砂浆灰缝开裂,现场检查该部分梁下未设置砼梁垫,墙体砌筑用砂浆强度偏低,造成该类部位承载力不足,产生破坏。

3.3 加固维护对策

3.3.1 教学楼东部接建部位最大高度、层数及高宽比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议减层降高。

3.3.2 部分墙体开裂部位,采用水玻璃砂浆等材料进行灌缝修补;局部裂缝较宽部位,可采用单面或双面挂钢筋网及砂浆面层处理。

3.3.3 在平面变截面处、楼梯间整体性较差的墙体上设置钢筋网夹板墙(与楼板、顶棚有可靠连接),或增设现浇混凝土附壁柱、圈梁,形成整体框架,预制板楼、屋盖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或增设托梁加固。

3.3.4 砂浆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值部分较低,因抽检构件较少,应进行补测。对砂浆强度较低墙体设置钢筋网夹板墙,局部梁下可增设附壁柱,对混凝土强度检测值偏低的梁可贴碳纤维,以增加承载力。

3.3.5 构造柱设置不全部位应增设外加柱。当墙体已采取夹板墙加固时,在墙体交结处增设配筋加强带即可。

3.3.6 窗间墙宽度较小等易倒塌部位,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钢筋网夹板墙加固,女儿墙超高的部分应予以拆除。

4 结束语

砖混结构房屋,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将仍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限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环境等现实情况,还不可能将现有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砖混结构房屋全部拆除重建。因此,只能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和安全的因素,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使其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障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工程抗震加固的积极意义。

[1]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砖混面层现浇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
液化天然气在别锡公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砖混结构墙体质量初谈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基于建筑物中砖扶壁柱法加固及砖混结构房屋裂缝应用研究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