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生物教师面临的挑战

2012-08-15全荣梅

科技视界 2012年14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新课程生物

全荣梅

(环江高中高级中学 广西 环江 547100)

生物学科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也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是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认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师知识储备、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农村生物教师怎样把握契机,适应形势,是农村生物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1 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需要热情参与,打破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一次大的改革[1]。大多数农村教师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不便,信息闭塞,制约了农村教师在信息资源上与外界的交流。对课改的认识只局限于学校发的几本书,甚至只是口头倡导。没有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意识。所以要努力创造条件阅读课改读物,加强认识:

1.1 农村生物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生物课程在知识结构、学分和学时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物学科位置与化学和物理相当,地位得到大大提高,这将为生物学科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1.2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育思想、知识结构与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的是几十上百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影响到农村下一代的前途命运。

1.3 农村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改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高中新课程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自身墨守成规,不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势必被学生、学校、时代所淘汰[1]。

2 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中学生物教师作为生物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教材的使用者,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课程的实施情况和课标的达成情况[1]。但是,从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还在传统的“你听我讲”一言堂的教育观念下,强调师生之间单一的知识传承,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在的能动作用没有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2]。所以农村生物老师们要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及与之匹配的读物,对有关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标准乃至实施建议认真理解,教育理念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改变以前为考试而教学的观念,真正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和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1]。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起“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学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观;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观。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意结果与过程并重、内容全面的评价原则,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3 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现在的很多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不高,通过各种途径取得的学历往往也是所教非所学。加之理论学习机会少、投入时间不够,尽管有很多教师通过学习提高了文凭,但是专业知识更新滞后,从事教学过程中,往往捉襟见肘,讲解教材内容时将会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知识业务能力不高。所以教学水平往往停留在经验型层面上,与现代教育要求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不小的一段距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就必须从自身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上入手。

3.1 知识日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不是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所能解决或回答。例如,如何看待转基因作物问题?要正确的评价它,仅从生物学科知识评价是很片面的,必须还要从科学技术知识、社会知识等角度来分析。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综合地补充知识是教师特别是农村生物教师所必需的。教师只有自己首先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表现出对知识的处理与新课程理念的协调一致。

3.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知识的现代进展,但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再加上农村学生对科技接触得少,甚至没有接触。因此,农村生物教师要多关注前沿性的知识,有意识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3.3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一是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问的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二是重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应用。我国是农作物经济大国,生物资源丰富,农村生物教师应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分析与拓展教材中的应用性知识[3]。

4 不断尝试新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发展探究精神的课堂模式,抛弃“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听众”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模式[2]。但由于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不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活动中的应用,一些农村学校已经配备了一些先进的教学仪器,部分教师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仪器,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陷入了:有,不能用的状态;同时农村学生接触外界少,知识面窄,理解和接受的能力弱,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又回到了“你听我讲”的状态。同时很多农村教师以传统的教育目标定位自己的教育工作,衡量一位学生的发展仅仅关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农村生物教师:

4.1 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并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自身资源,从而帮助并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深刻明白课本与课堂并非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的唯一渠道[3]。

4.2 尽量利用当地和学校的实验条件和资源开展探究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采用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1]。

4.3 必须建立灵活、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新课程评价体系,使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内容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注定要遇到各种矛盾,作为农村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不断克服自身环境不足的局限,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约束,迎接各种挑战。改编一句流行的话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农村教师只要正视现实、面向未来、勇于挑战,就一定能在今日之中国教育书上浓浓的一笔!

[1]包正艳.新课程新教材新挑战经验交流[J].2011-3-28.

[2]姚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B/OL].2011,2.

[3]李志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当代教育科学[C].2006(19).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新课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第12话 完美生物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