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陈玉洪
陈玉洪
(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40)
技工院校《钳工生产实习》课程具有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钳工技术的知识,又要具备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面向任务的模式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人从事《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多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对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法进行了思考,以下是本人几点所得:
1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 “任务驱动,强化实践”。钳工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钳工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注重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务设计的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来。
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然后对总任务作分析,发现完成总任务所必须完成的分任务,以及完成各级分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解决各个子任务,而各个子任务的完成都要为整体任务做准备。这样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分层推进,最终完成一个整体性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攻螺纹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螺纹的设计与制作。这个任务强调学生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技术要求制作并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需要,并且有装配要求的任务,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 (例如攻螺纹任务分解:任务1划中心线打样冲眼、任务2钻底孔、任务3孔口倒角、任务4攻螺纹、任务5修整去毛刺)。在设计好各项任务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以及学习进程的需要来制定出任务目标和工作步骤并且要写出详细的考核细则。
3.2 分析任务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提出任务后,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将任务进行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任务中已学的知识,因此这个环节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提炼。但是任务中也会有一些隐性的新知识,这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提出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逐步求解的过程中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钻孔,可以把钻孔分为几个小任务(任务1按图样划线和打样冲眼、任务2正确选用和刃磨麻花钻、任务3正确选用夹具和安装工件、任务4正确使用台钻、任务5钻孔操作技术、任务6钻孔质量),教师在此可以给予充分的指导,这些任务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逐步积累的经验和自学来完成,这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
3.3 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
例如在划线的教学过程中,划线是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每个学生学习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这些操作相对工件的加工操作较容易,所以这部分操作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图纸的要求,教师考核的细则自主完成任务。这些知识是学生已学习过的旧知识,依赖学生已有的经验,独立完成任务。
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六方体加工这一节时,我首先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8组,每组5人。在分组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并要求5个人有各自的分工。然后,我布置了任务,每个小组按照5种加工方法完成六方体的加工:①外接圆划线加工法;②内切圆划线加工法;③坐标划线加工法;④对面加工划线加工法;⑤邻面加工划线加工法。一个小组内5个人的分工可以这样:每个学生负责一种方法加工六方体。最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每一组每个组员把自己加工方法步骤、采用该方法的特点、加工中的注意事项等公布出来。并请大家归纳出最好最快的加工方法。 就这样原来很枯燥的六方体加工就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中完成了。
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4 做好科学的任务评价,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任务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钳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钳工技能的全面发展。通过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钳工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任务评价可以在全班进行,实践中发现学生其实相当在意自己所做的作品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的反应,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品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评析时,学生往往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这种竞争意识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老师要学生学”到“学生主动要学”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差别是明显的。同时,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价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对结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比较适合钳工生产实习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是成功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实践。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2]朱利民,赵利敏.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8期.
[3]杜萍.有效教学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