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2-08-15李燕

科技视界 2012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政治

李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加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在继承和发扬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挑战

文化多元化在高校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为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开拓了新的空间。但是多元文化也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多元和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心理和观念造成不良影响。一些黄色的、迷信的、伪科学的文化现象在高校出现,特别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社会心态。这些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文化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以致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新的挑战。

1.2 大学校园中日趋严峻的互联网负面效应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无限的拓展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创造了条件。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突出表现出来。

一是由于网络社会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蓠,没有长者权威,也没有道德和责任上的约束,各种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主流声音与非主流声音、有价信息与垃圾信息全都混杂在一起,网络上许多东西如凶杀、暴力、淫秽、黄色、谣言、赌博、侮辱性言论等等必然会毒害大学生的灵魂和观念,导致一些鉴别能力、思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迷惘。

二是虚拟世界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在网络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与这种虚拟世界相比,现实世界的缺陷十分明显,这种虚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容易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出现淡漠、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等现象增多,容易使人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从学院学生情况来看,大部分不能按时毕业的同学都是迷恋网络,沉迷网游的学生,这部分同学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

三是具有煽动性的反动政治言论侵蚀着大学生的意识和灵魂。国内外敌对势力、恐怖组织、邪教组织和分裂势力等一直通过互联网歪曲是非、散布大量恐怖、邪恶、反动资料等煽动性宣传言论,使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容易深受毒害。

1.3 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诱发一些大学生思想混乱和价值观扭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利益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以国家、社会、学校和班集体的利益为重,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为班集体和同学做贡献。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了模糊认识,出现轻义重利的思想倾向。其一,一些大学生追求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对金钱产生一种盲目崇拜的心理,以金钱作为衡量的价值标准。认为“学不在精,有钱则灵;知不在深,赚钱就行。”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其二,个人利益主体化的倾向越来越浓。一些大学生更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认为只有个人利益的实现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他们越来越崇尚“重利轻义”、“重索取,轻贡献”的价值观。其三,择业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功利化。当前一些大学生所崇尚的“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赚钱最多的单位去”的择业取向,与过去大学生所信仰的“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择业取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待党员发展的问题上部分学生认为外资企业无需党员,因而坚决不入党;而少数同学认为入党就是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个砝码。从而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4 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目前我校的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由规模扩张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招生规模,办学层次提升,在为更多的受教育者提供扩大教育机会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矛盾。如生源质量下滑、教学资源不足、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等等。这些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员也是密切相关。学校内部只有形成上下一心、部门联动、人人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工作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效。这就需要高校必须加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树立和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2.1 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职责。作为辅导员、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帮助关心学生,造就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用制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并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优势,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加强班集体建设,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中来。

目前,我院的辅导员从年龄上来看,大都是属于“80后”辅导员,他们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机短信、电脑网络都是他们的工作武器,高科技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使他们随时随地和学生保持交流联系,让他们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的个性特点在带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辅导员是学术型的,班里的学习氛围就会比较浓厚,如果辅导员爱好体育运动,班里的体育活动定会开展的风风火火。

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的关心,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是重点照顾。但就目前而言,辅导员的人数依然缺编,而且辅导员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显,男性辅导员的数量在处于逐渐减少的状况。提高辅导员的积极行和主动性,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以及队伍健康有活动的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保障。就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而言,针对辅导员紧缺的现状,学院聘用研究生作为辅导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压力。同时学院尝试聘请研究生作为2008级新生的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2 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党团和学生组织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优势。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速度很快,学生中党员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班级党员的比例达到了40%左右,有的班级已建立了党支部。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同时,还要发挥班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学生会也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指导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发挥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也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我院体现在,调动党员和班干部成立学院的宿舍管理部,坚持检查学生的夜不归宿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沉迷网络的不良作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针对新生来校后比较迷茫,不知该如何学习和生活,我们给每个宿舍都配备了一名高年级的优秀的党员干部作为宿导,为我们在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育人功能,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其次,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养大学生,并联系实际,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最后,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要加强师德建设,所有教师都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3 结束语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教育者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找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根据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取得新进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

[2]李宝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45-46.

[3]李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61-62.

[4]邓志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刍议[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6(2):72-76.

[5]陈立民.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言实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