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裂缝的产生及预防
2012-08-15孙永祥
孙永祥
(河南省信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河南 信阳 464000)
混凝土主要由砂石、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如果对混凝土施工不当,硬化后的混凝土中就会出现缝隙、气孔。如果混凝土受到长时间的外部荷载或者温度变化较大时,缝隙会不断地扩大,最后就会形成较大的裂缝。裂缝会使建筑物强度和耐久性变差,在外力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建筑物垮塌等危险情况。很多建筑工程的失事就是由于开始的裂缝逐渐变长、变多,最终难以承受外部压力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工程裂缝的存在及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混凝土工程裂缝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浇筑后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内外温度差较大,内部温度较高,而外部温度较低,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混凝土整体温度不均匀,而出现了裂缝。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当温度变化较大时,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1.2 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程地基打得不牢,最终导致建筑物沉陷。在沉陷过程中,建筑物无法整体沉陷,受力不均,使得建筑物混凝土工程出现了裂缝。导致地基不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回填土不实或浸水,使得建在上面的建筑物下沉,出现裂缝;二是建筑物模板刚度不足,变形,使得建在上面的建筑物下沉时受力不均而产生裂缝。
1.3 干缩裂缝
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搅拌混凝土时,配合比控制不好,用水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二是在养护过程中,养护时间过短,使得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相差过大。即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水分损失过慢,变形较小,最终导致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4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搅拌后,表面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它与混凝土中的骨料结合产生化学反应,在此过程上,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使得混凝土表面的体积变大,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使有害物质进入,导致内部钢筋锈蚀膨胀,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2 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可采用遮阳板等措施。
(2)适当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遮盖物覆盖,并按规定时间洒水。预留温度收缩缝。
(3)夯实和加固建筑物的地基,采用高强度和刚度的模板,并使地基结构均匀受力。
(4)尽量选用中低热、粉煤灰这些收缩量较小的水泥,在外部温度变化时,混凝土内外结构变形相差不会太大。
(5)按照规定标准把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水泥时,用水量不能过大。
(6)在混凝土结构设置中,体积不要太大,按照规定标准合理设置收缩缝。
(7)尽量选用碱性较低的水泥、碱活性较小的骨料及低碱的外加剂,钢筋表层涂刷油漆等防止腐蚀。
[1]薄遵彦.建筑材料.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方承训等.建筑施工.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