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障碍及对策
2012-08-15舒柏臣
舒柏臣
(白城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吉林 白城 137000)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却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给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合适的平台,已经成为社会和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1 知识水平受限
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丰富知识,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了解甚少,在确实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须的资金,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而且大多数创业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把自己的知识与所创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利用所有知识。
1.2 缺乏创业信念
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对此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另外,他们对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
1.3 资金问题
大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选择。但是大学生一种是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另一种是过于珍惜技术而不肯做出适当让步。对于初期的创业者而言,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哪怕要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
1.4 经验不足
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创业过程中很多人会“纸上谈兵”,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法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创业团队成员学历尽管很高,大多数都是很要好的同学和朋友,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1.5 心态问题
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和失败的必要准备。
2 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不配套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认为就是高校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目前,除了教育系统、劳动保障系统、人事系统、公安系统外,其他系统比如银行、保险、工商、司法、税务、投资基金系统,都还没有相应的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如果市场准入标准太高,创业环境不改善,市场游戏竞争规则不公平不规范,创业成果和产权得不到妥善保护,那么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很容易受到伤害。
2.2 政策执行力不强
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
2.3 政策治标不治本
目前,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在办理创业经营许可证过程中可以享受的一些优惠条件。但大学生缺乏创业管理能力,这一问题却不容易在短期内解决。不懂团队管理,即使有创业资金,也不知财务管理与融资,其结果可想而知。
3 大学生自主创业障碍的应对策略
3.1 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3.2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最后,针对创业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过程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3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意志、创新等。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3.4 构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
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既需要有活动载体,也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4 总结
当前,随着各级政府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但是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意义重大。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吸取一切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创业,为祖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马于强.关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2]谢祁.大学毕业生如何突破创业“瓶颈”[J].中国轻工教育,2007.
[3]周曙光.大学生弱势群体自主创业教育实践讨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
[4]肖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山西教育,2004.
[5]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
[6]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
[7]郑如霞.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7.
[8]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