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思考
2012-08-15郑逌
郑 逌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中国 上海 200003)
1 区县“大联动”平台提出背景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正逐渐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对人民群众关心问题的解决能力,已成为考核政府绩效指标之一。由市建设交通委牵头,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了“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市网格化系统”),实现了对本市城市化核心区域市容、市貌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统一发现、指挥及处置,对政府城市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区县政府管理内容涉及区域内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诸多方面,而“市网格化系统”仅定位于市容、市貌等街面事务的发现及管理,显然无法满足区县政府对社会全面管理需求,为此,自2009年起,上海市各区县纷纷提出区县“大联动”平台的建设要求。即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实现区域内公安、消防、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勤联管”,提升部门间协同工作能力,逐步消除部门间管理盲区,最终起到区政府综合管理、服务社会的目的。
2 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主要特点
自2009年,上海市各区县便陆续开始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探索,据笔者对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及部分区县调研,本市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1 以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
各区县或是以原有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延伸街镇管理子平台,拓展社会管理部分内容,联动其他管理领域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和工商、公安、应急管理的互通联动(如杨浦、长宁、奉贤、崇明);或是将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三个独立平台整合到一个总平台,建立区、镇两级“大联动”平台(如闵行);或是由试点镇牵头,新建“大联动”指挥平台(如松江),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2.2 以联动联勤工作机制为保障
各区县基本建立了一定的联动联勤工作机制。如奉贤是由区政府牵头,闵行是由区公安牵头,嘉定是由区综治部门牵头,将镇一级原有综治、城管等巡查队伍整合起来,建立联勤工作机制。松江在九亭镇试点建立了“大联动”指挥中心,协调整合镇域内城管、公安、交通、卫生、工商、教育、路政、房管、土地等执法资源,实现执法力量的有效联动。
2.3 以及时发现与快速处置为核心
各区县都建立了由管理、执法人员主动发现与市民诉求相结合的发现机制,将城建热线拓展纳入各类市民诉求,通过热线系统将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纳入指挥体系,与应急部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联动指挥。如闵行由区、街镇两级“大联动”平台统一受理监督员巡查和市民投诉信息,并按不同业务流程,分别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三个子系统予以派遣处置,以提高发现与处置能力。
2.4 以区县、街镇及居(村)委会三级管理资源整合为手段
各区县或是通过在试点镇划分管理网络,在居(村)委会建立“大联动”工作站,整合试点镇域各类执法人员、辅助人员等管理资源,实施日常联勤巡查(如松江);或是将区、镇两级“大联动”平台的管理覆盖区域向居住小区和农村延伸(如奉贤),实现三级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
3 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存在问题
尽管本市部分区县已开展了区县“大联动”平台的建设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结合近期正在启动建设的部分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项目,尚存在以下问题:
3.1 平台定位不清,部门协同不易
可能出于对城区统筹管理、全面提升区政府服务及管理能力的迫切愿望,目前,本市部分区县的“大联动”平台建设存在管理范围“大而全”、平台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拟建平台与区县已有的应急联动平台、网格化平台及各条线部门已有管理平台工作界面及职能分工不清(甚至存在部分功能重叠),造成在具体事件发生时,易造成多头指挥,从而降低部门协同效率。
3.2 管理机制混乱,平台运作困难
由于部分区县的“大联动”平台仓促上马,平台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各类事件的具体处置流程缺乏详细制定;更有甚者,则未建立管理机制。造成平台功能存在冗余或缺失,实际运作困难。
3.3 资源整合待加强,建设成本偏高
由于部分区县在平台建设前期缺乏对辖区内各部门信息、管理资源及业务协同需求的详细调研,平台功能建设未能充分依托现有资源,而是简单地通过新建解决,造成各区县“大联动”平台整体成本偏高。
3.4 考核模型不清,相关机制待完善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平台效果得以发挥的保障,然而,部分区县对“大联动”工作的考核机制仅停留在原则、概念,缺乏对具体考核模型设计,相关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建议
针对本市各区县“大联动”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建议在今后该类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以下方面设计:4.1 有限目标,明确定位
“大联动”平台应聚焦建设,管理范围及职能不应过于宽泛,以免平台定位不清,同时平台可分期建设。前期可聚焦于事件信息采集、任务派发及考核;中期可逐渐扩展业务数据共享应用;在前面工作基础上,后期可逐步增加全区业务综合管理功能。
4.2 组织落实,管理保障
“大联动”平台作为区的常态化管理机构,应设计完善的组织架构,同时,各条线部门也应派遣专人常驻区平台,以便任务的委派及指挥。
4.3 架构清晰,资源整合
“大联动”平台应为区的管理资源整合及调度机构,其信息系统建设也应以整合为主。为此,在“大联动”平台设计之初,应结合管理制度建设,对其系统架构进行详细设计,明确各部门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承担职能;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区内各部门已有系统资源研究,加强资源整合,真正实现在不破坏现有条线系统功能基础上,完成全区联动平台建设。
4.4 队伍专业,考核有效
“大联动”的核心在于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在于网格化管理队伍建设(包括巡查员、监督员等),而管理队伍的专业程度则决定了平台运行水平。为此,各区需参照市网格化管理办法,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加强考核制度建设,以促进管理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
[1]蔡田.深化完善城区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5-9
[2]石竹.一场城市综合管理的“大联动”:记上海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的创新机制[J].信息化建设,2011(3):17-20.
[3]赵晔.以“大联动”撬动城市管理大转型[J].江南论坛,2012(1):56-57.
[4]黄融,等.上海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培训教材[M].上海:内部教材,20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