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基层的大专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2-08-15叶颍俊

科技视界 2012年33期
关键词:大专专科药学

叶颍俊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江西 上饶 334000)

1 国内外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的药学教育,已由“药品制造为目的”的化学教育模式转为“合理用药为目的”的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其教育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特点[1]。而我国的药学教育沿袭的是前苏联的培养模式,侧重于化学知识和药品的研制知识,使得药学类人员难以适应新医改形势下的药学服务工作,影响了与医生、护士及患者间的沟通。虽然国内不少院校在20世纪50年代陆续增设了临床药学专业,但其毕业生主要还是满足大中城市的较大型医院的需要,而面向农村、县、市级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大专类实用型药学人才培养几乎还是空白。随着医改的进行,医院改革的深入,社会药房不断的增加,基层对具有合理用药知识的临床型药学人才的需求就日益迫切。这种培养任务就自然落到了专科高职层次的教育上,但是目前的大专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却滞后于医疗改革,与目前基层的现实脱节,形成了“在校期间不学,毕业工作恶补”的怪现象,表明目前的培养模式欠佳。此外目前药学类的卫生职称考试也已注重临床药学,药品营销人员也更加需要医学知识。但由于专科教育时间短、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等特点,又不能简单的套用本科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模式,因此以强化医学注重实用面向基层的大专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我国目前高等药学教育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专业设置和扩招的盲目性

医药行业被认为是2l世纪的朝阳产业,培养高等药学人才的药学教育被众多院校所看好,以致最近7年间,我国药学院校增加了380余所。在高校扩招和自主设置专业的政策影响下,生存需求和趋同心理使很多院校的扩招具有一定盲目性。

2.2 培养模式未能与时俱进

我国的药学本科教育在建国之初沿袭了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单一。药学作为医学门类下可以授予医学也可以授予理学学位的一级学科,这种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氛围就更加浓厚。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学专业人员就业向多元化发展,药学高等教育模式却没有及时得到调整。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患者就会要求医院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用药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药品。目前卫生部已经在全国范围设置内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开展了药学毕业后的培训,但毕竟培养人数有限,且主要是在发达地区或一些省会城市。高等药学教育是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义不容辞的应该承担培养临床药师的重任[2]。

3 基层的现状与专科药学教育的对接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及专科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在教学工作中,应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核心,改革专业设置方向,调整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大专药学专业毕业生多为一次性专业教育,大多在医药一线岗位工作,没有机会进修学习,导致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现代药学发展和社会对药学的要求。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继续教育的滞后,阻碍了药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原有医疗保健制度和药品管理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目前,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实施,医药分开核算,医院药房已不是创收单位,分类管理正在推行。同时,社会药房、药品超市迅速增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就为大专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当前提是我们的毕业生能胜任基层药学工作,这就给专科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推到了快车道,必须及时优化调整专科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 专科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4.1 转变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是进行大专药学教育改革,推进大专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专科院校及相关院校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在专科层次教育教学水准的基础上,在业务素质方面突出实践性,注重实用性,加强灵活性,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改变和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设立与药学服务相适应的人文学科。整合优化原有主要药学专业课程,适当减少部分药学专业课程及课时,强化合理用药的实践能力。促进药学教育由化学模式向化学-医学-人文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合理用药能力,真正成为“留得住,下的去,用的上”的适应基层医院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需要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真正落实到服务基层卫生事业发展这个实处,为人民的卫生保健、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此外随着医院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增加,药学已经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药师走向临床已成为必然的趋势[3]。因此在教学培养上就必须增加临床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4.3 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增强现有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同时,专兼职结合,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一线了解和熟悉业务知识,增强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师资战略,依托附属医院及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外聘其中专业水平高技术出众的一线医疗专业人员作为补充,能极大地拉近学生与基础医药实际的距离。

[1]蒋君好,陈颖,李勤耕.发达国家药学教育模式转变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80-1481.

[2]王磊,张媛,应佩蓓.新形势下对高职药学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2-13.

[3]张秋莲.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65-667.

猜你喜欢

大专专科药学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专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探索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