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专业品牌 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2-08-15

科技视界 2012年2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研专业

曹 媛

(中山市技师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3)

专业建设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一所学院,一个专业的效益和生命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他的品牌特色和培育人才质量。如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课程的精品化、特色化,提高专业影响力,不断探求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高职高技会计专业建设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为社会促进就业,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技能型紧缺实用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高效的职业培训,为学生懂做人,掌握就业本领提供教育服务可以说是技工职业教育的使命。而特色专业建设正是确保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核心环节。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构建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融为一体的特色专业建设培育体系,离不开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教学过程健康有序发展和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不竭源泉和根本保证。

1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专业本质内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

课程改革是专业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年以来,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工作。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是我校会计专业品牌建设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会计教育中充分发挥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如何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会计教育水平,成了会计教育的目标。为了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胜任就业岗位,使技工教育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严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依据岗位的工作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实行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要求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设置,需要我们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开展了深入调研,对每一岗位类型分析其主要职责并进行任务分解,分析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汇总、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能力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方式,开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材,创建适合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的载体,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材建设方面,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订了建设规划,选派有理论与实践经验教师主持,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并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的规范的介绍和应用;增加一些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的实际范例以及实践教学与实训内容,特别是加强了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技能训练,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实际操作,更富有时代感,科学性和规范性,形成技工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新教材。

会计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的机会。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真正地得到实惠。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平时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会计模拟实训伴随课程形成的动态进程,将教师传授的会计理论引导学生放到会计环境中验证。帮助学会对会计理论的掌握与反思,理论与经验的上升又促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究动机。例如:《专业应用模块》的加工整理,实训是在学生掌握各项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去把握各项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在实训教学中采用了一些典型企业的年度财务资料这些发票、账单、结算凭证等会计资料,并在会计模拟环节中渗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摆在她们面前的就是这些实际会计工作才碰到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各个岗位的情况。通过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要求学生掌握对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处理。这样老师传授技艺,不再是纸上谈兵,学生可以真刀实枪大胆实践。只有通过创设情景,真正的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亲身经历过真实账务的处理,操作才会更全面,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借“百校千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训室的建设要求经济、实用、符合专业的发展。会计专业实验室设计尤其注意环境布局的场景化与真实化,着眼于创建一个良好的会计模拟环境,为会计实践教学搭建平台,尽可能为学生设计真实(虚拟)工作环境,布置真实工作任务,使学生的会计学习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情况。一体化实验室配备各种模拟教学工具和设备,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机房主机安装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财务软件,音像系统……教师开展实物投影、幻灯投影教学,播放各种讲话、会计物化教学录像片、专家报告会和研讨会的实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教学,理论有了实物的辅助,教学更直观、更高效、学生易于理解。实验室建设要融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条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实验室网络建设,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不仅可使财会专业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得到网络化整合与智能化运作,而且可实现实验内容综合化、实验手段现代化,从而全面提高财会专业实验室的综合水平。目前我校会计专业已设有会计模拟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财税五合一综合实训室、企业“erp”模拟室等。完善的校内实训建设和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使学生直接感受实际工作现场的氛围,将业务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实现会计课程全程全真模拟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实验室就是教室,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统一,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统一,保障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与企业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实用性的快捷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高规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借“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生产中心,共享专业实训室。

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除了以务实的态度在校内继续加强会计实验室的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载体,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

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把所学知识最近应用于实际,学以致用。也可以为企业“订单式”地培养所需人才,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我校的“冠名班级”下的育人实践就是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企业“冠名班级”的教育方式,合作单位定向培养、批量吸收毕业生,使“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变成现实,也促使我们日常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也可产学结合,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实行有效资源的共享,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新模式,改变过去单一合作为全方位合作。使实验基地可以教学、讨论、训练、交流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会计教学中心,成为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尽量做到有专业不为专业,着眼于学生个人发展,实现一专多能。例如;会计、市场营销等商贸类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到金融实训中心训练点抄、模拟炒股和模拟投资理财,满足了学生学习通用专业技能的需求,拓宽了就业渠道。

此外,由于会计专业和会计职业自身特点影响,学生通常不可能大批量地到少数几个单位集中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这就成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特别是学生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的一大屏障。做为大胆的尝试,会计专业可以考虑筹划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财务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地方中小企业办理代理记账和代理纳税等业务,这样可将众多的中小企业会计业务集中到学院完成,变学生分散实习为集中实习,变仿真模拟为真账实做,更好地化解学生不可能大批量地到少数几个单位集中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难题,同时让学生习得更多的、更真实的执业经验。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了动手的教育,其实践性、技能性得到了真正体现。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层合作关系,校企共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 苦练内功,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培养双师型人才

课程改革、建设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专业建设,也要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培育、选拔学科带头人,走“精品课程,名牌教师”之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积极树立名牌,并通过开展名特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与学校教研组结对、“强师导学”工程等活动,充分展示名师风采,发挥名特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要培养有特色的专业,必先打造一流的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一体化教学的承担者。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掌握课程开发技术与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学院通过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研修、顶岗锻炼,依托企业导师带徒,提高教师从事专业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的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另一方面,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实施改革的课程均成立了教学团队,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优化了团队的结构,改善了团队的素质,提升了团队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教师内在进取精神。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进步,他昨天是优秀的,今天是合格的,明天可能就会被淘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需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伴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加快和不断深化的会计改革,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老师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把求知求真当作自觉的追求,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掌握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保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让专业教师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科技浪潮。并第一时间将新的内容在教学中体现。同时建立一种教师界与会计职业界联系与交流的机制,以保证教师能投身会计实践,谙熟会计实务,并避免流于形式。

正如学者叶澜所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事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从走上讲台起,不论是否自愿,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无疑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钱伟长所过:“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参加教研活动就意味着学习,意味着实践,意味着反思,意味着改进。通过积极参与教师业务培训,优质课比赛、教师技能大练兵、主客制集体备课制度及优秀专业人才评选、优秀教学法评选、教学能手评选等教研活动,学会将自己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之间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听课说课评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学院建立了教科研扶持和奖励办法,利用专业建设基金和创收收入,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研教改活动中来,对教科研成果的取得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奖励,激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课程组为单元,开展教改活动,承担教研、教改项目,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使教研能“研”在了点子上,细得下来,深得下去,促进教师整体提升,教育教研水平提高。让教师真正做到“多元发展,内涵发展”,教学上有亮点,教研上有成果,教育上有特色。中青年教师在学科、专业和学术方面形成年龄、专业技术职务能级相适,结构合理的梯队;打造出一支拥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充满活力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可以促进“以产带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

专业品牌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专注和投入。特色专业建设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过无数的课程发展沉淀,磨砺出一批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把特色发挥到极致,并通过这些课程、专业去培育浸润我们的学生,培养造就有个性品质的学生。抓好会计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拓展专业的生存空间,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专业建设,必将促进会计专业的创新发展,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

[1]黎德良.论职业学校的一体化教学[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

[2][美]拉尔森(Larson).基本会计原则[M].12版.第 1 期 2.

[3]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群言,2003(10):16-20.

[4]王福强.用心做教研: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教研策略(博达教师用书)[Z].吉林大学,2010-06-01.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教研专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