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维度
2012-08-15罗月明罗正雄
罗月明 罗正雄
(中山市技师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3)
以职业为导向的技工教育英语课程开发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面向时代、社会进步的要求;面向英语学科本身发展的需求。
1 技工教育英语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些高技能人才,使得外语,尤其是英语成了他们与他人沟通、 获取国外新的技术信息、进一步提高他们技能水平的桥梁与工具。 因此,技工教育英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其作用日益重要。
首先,英语的知识技能构成了英语教育的核心。这些知识技能反映在当今不断更新的技术与社会流变之中,使得技能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外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及听的能力,因此技工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构成了技工教育英语教学所有活动的基础。
其次,当今信息革命所创造的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因此,把这些技术运用于技能人才的教育中是理所当然的。 英语,无论是写与说、听与读,都构成了技工教育英语教学的中心内容。 英语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技能人才达到他们生活工作中种种目的,如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对于事物的态度与观点的沟通,思想的扩充,个人意志的传递等。
此外,懂得英语有助于技能人才理解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种种文化, 能够更容易地了解别国技术革新和工艺的改进,总之,对于技能人才来说,使得他们更易于直接与外国人沟通,更有效地获得各种新的技术信息。
同时,学习别国的语言,可以加深基于本国语言的种种成果的理解,还可以认识到理解运用本国语的世界不过是狭小的一种方法,从而扩大了他们交往沟通的空间,增强了他们获取新的技术信息的能力。
2 技工教育英语教学的技能要求
一是“接受能力”。 即听与读的能力。
能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及说话者使用的表达技巧; 能用简洁的、抓住要领的方法,参与日常话题的讨论;能够听取普通语速的讲解、朗读与说明;能阅读面向一般读者的报纸、报道之类非专业性的某种程度的事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工具书,能看懂与自身专业技术有关的英语材料的技术信息。
二是“产出能力”。 即说与写的能力。
能够比较地准确地——使操母语的人得以充分理解的程度——发音;能在某种程度上处理,如寒暄、迎送、购物、问路之类的日常情境;能够就校例行的活动、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经历之类的话题进行会话; 具有提问与应答的能力,即能够就日常工作的领域和熟知题材进行简单的会话。
三是“互动能力”。 即书面与口语的直接交流。
具有能适应种种情境、目的的适当的写作能力及与他人进行沟通、协商、获取信息的交际能力。
3 技工教育英语教学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要实现技工教育英语教学的上述教学要求和教育目标,就要考察和分析技工教育英语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也即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以更好的适应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
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本身的发展。 一直以来,不同教育价值观对这三个来源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除这三个来源外还可能有其他来源,但这三个方面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这一点上在学术界已取得广泛共识。 美国教育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中用一种折衷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一同视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此后,这三个方面成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 对这三个基本维度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就反映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由此产生出“社会本位课程论”、“学科本位课程论” 等几种典型的观点以及一些具有折衷性质的课程观。这些课程观同样影响着技工教育英语教学的课程开发,现分述如下:
3.1 技工的外语学习需求(岗位提升的需求)
什么是技工外语学习的需要? 作为课程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技工人格发展的需要。 随着技工人格的发展,其需要会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提升,因而技工人格发展的需要是动态的。 技工人格发展的大多数需要是技工本人能够主观地、 清晰地意识到的。 但也有些需要技工一时不能意识到或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这就需要经由教师或其他成人的帮助、引导才能上升为技工的自觉需要。 技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
怎样确定技工外语学习的需要? 确定他们的学习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 体现他们的意志的过程,即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即使教师或其他成人对技工提供帮助,也是一个对技工的发展需要进行引导以使其上升为他们的自觉需要的过程,而非不顾学生的选择而强加教师意志的过程。 由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所以,引导技工的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的过程。
当英语这个课程以满足技工的学习需要、促进个性发展为直接目的时候, 当英语课程开发以他们的需要为基点、强调他们的需要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就是“经验课程”或“学生本位课程”。 “经验课程” 并非不要课程目标的其他来源,而是强调技工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优先性、根本性。
3.2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时代、社会进步的要求)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包括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技工所在地区到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前的现实需要, 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人类正进入国际化时代,国际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必然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人类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是统一的。
就目前看来,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技工英语课程目标,至少需要贯彻三条原则。一是民主性原则。在将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这究竟是谁的需求? 是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需求? 在“大众主义”时代,作为课程目标的社会需求应体现社会民主和社会公平的原则。 二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 国际化时代技工英语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具有国际视野,应把本地区、本民族、本国家的需求与整个人类的需求统一起来。 三是教育先行原则。 信息时代,技工英语教学具有了新的质的规定,技工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技工教育不再只是社会的附庸、被动地适应着社会的需要,不再只是维持着现有的社会状态和再现着过去的社会状态,而是在预示着某些新的社会状态,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 一句话,“教育先行”是新时期教育的新质规定。 这意味着技工教育英语教学不仅要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超越当前的社会现实、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预示新的社会状态。 这样,技工教育英语课程目标就不仅只是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反映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技工英语课程以满足当代社会生活需求、以维持或改造社会生活为直接目的的时候,技工教育英语课程开发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为基点、强调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就是“社会中心课程”或“社会本位课程”。
3.3 英语学科本身发展的需求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文化的基本构成和集中体现即是分门别类的学科。
怎样将英语学科的发展确定为技工英语课程的目标? 泰勒早就指出,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要向学科专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什么功用? 你这门学科对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 ”泰勒认为,由于学科专家谙熟自己的领域,因此,他们应该能够根据这门学科的训练方法的内容等等,指出这门学科能对其他人作出哪些可能的贡献。 泰勒相信学科执行着某些“功能”,这些功用也许采取该研究领域本身所确定的一种作用是促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地看问题,从而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个世界、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以及这个世界在更广袤的宇宙中的位置”;或者学科也许承担另外的功用,如学科的发展对提高个人素质,促进人们的沟通与理解,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等方面的贡献。 第一种意义上的功用是专门化的研究领域所必备的一种属性;在第二种意义上,学科领域是作为一种工具,以满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我认为,泰勒指出了英语学科知识的两种价值:一种是指向于学科本身的创造与发现; 另一种是指向于英语学科知识的运用,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这是英语学科的工具价值。 这对课程目标的确定无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看来,将技工英语学科发展确定为技工英语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技工英语知识的价值是什么? 英语知识的存在究竟是为了理解世界、改造世界,还是为了其他目的? 人们创造知识究竟是为了提升生活的意义,还是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种种功利需求? 时至今日,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向是,把英语知识的价值指向于理解世界以及与世界更好地和谐共存,指向于提升生活工作的意义而非仅限于功利追求。 第二,哪些英语知识技能最有价值?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1940年以前就提出了这个著名命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然而,当人类饱受科学功利主义之苦的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使生活的意义得以提升的知识, 是使个人获得自由解放、社会不断臻于民主公正的知识,因此,作为技工英语课程目标的英语知识应是整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知识。 第三,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在“科技理性”的支配下,人们认为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是对“实在”的客观反映,是“客观真理”的化身,对所有的人都是共同的,是“价值中立的”。 因此,在将英语学科知识确定为技工英语课程目标的时候,应当考虑英语知识所负载的价值观究竟是推进着社会生产技能、工艺水平的提高还是使之倒退。
当技工英语课程将学科发展视为直接目的之时,当技工英语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学科中心课程”或“学科本位课程”。
那么,如何来确定技工英语课程目标呢? 从上述分析可以获知,确定技工英语课程目标大致包括确定技工英语教学目的;确定英语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技工英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和确定技工英语课程目标等四个基本环节。S
[1][美]泰勒.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外国教育资料[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