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课程相融教学改革探析
2012-08-15魏玮
魏 玮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广东 东莞 523006)
随着我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发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技能、实操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会计专业在课程开设方面已日益健全, 会计实训和纳税实务的相关课程都已开设,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都较为独立,在实训课程中却对相关的知识、技能的相互融合有所忽视,课程没有很好的融合,分块教学,相互脱节,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处理相关业务时不能相互联系,不能较好处理会计业务与纳税实务的关系,不能综合考虑纳税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不应把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的相关课程分开独立教学,应让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进行有机的融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深化改革,本文对此进行了粗略的探析。
1 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的课程改革
目前我校的会计专业实务实训课程分为专业课程手工实训和专业课程计算机操作实训,手工操作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课程主要有 《EXCEL 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电算化会计实训》、《电子报税实训》。 就会计与税法的相关知识而言,实训课程的分类又可分为会计实训课程和纳税实务实训课程, 会计实训课程主要有 《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电算化会计实训》; 纳税实训主要有《纳税实务实训》、《电子报税实训》。
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是两门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的课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知识与税法知识又是相互融合无法分开的内容,就一般中小企业而言,会计工作更多时候是为纳税工作提供前提基础,会计工作与纳税工作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延续性的工作。 在我们的教学课程安排上,会计与税法知识在理论讲解时较为独立的分开教学, 在实训课程中也独立的教学,虽然会计实训课程对部分涉税知识也有涉及,但却分小块进行,没有一定的完整性、综合性,此做法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课程内容, 不能把相关的会计与纳税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通盘的考虑。 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的课程改革,就应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将会计与纳税实务实训课程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不独立分开,即在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和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中完整的融入纳税实务内容, 同时进行电子报税;在《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电算化会计实训》中也融入纳税实务的内容,也同时进行必要的电子报税。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可以根据课程时间的需要、 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的要求作适当的课程课时安排。
2 会计实训与纳税实务实训的教材改革
我校现行使用的实训教材,涉及到的“企业”较多,在本地区的代表性不够强,“东莞特色”不浓,教材内容设置上层级递进梯度上升还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还没做好,又到另外一个“企业”中去了,学生在“混乱”中学习,适应角色转变没有那么快,影响实训效果。 因此,需要对教材重新整合、增删、修订、改编和完善。
改革现有教材就应该组织师资力量确定好改革方向,到企业去调研,到相关部门走访,了解现行东莞本土企业的情况,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资深会计人员共同联合开发编制会计与纳税实务实训系列教材。 东莞是制造业较发达的名城,商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开发教材时可结合东莞的实际情况开发编制出符合本土经济发展,适应当地会计实际工作的实训教材, 教材的编制可在每个行业中 (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中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为基础而编制一系列的实训教材, 把涉及到的常见税种也融合进来,根据三个行业的三个企业编制成实训教材,形成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贯穿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训课程,覆盖所有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 包含中职学生应掌握的所有会计工作的内容。 让学生在三年的中职学校学习中熟练地掌握三个行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 课程编制教材要符合教学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按年级分层次递进开发系列教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完善,使教材更利于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提升教材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3 会计与纳税实务的手工实训相融合
在对实训教材改革之后,开发编制出了系列的实训教材,当然配套的教材会促使会计与纳税实务的实训相融合, 在教学中本来就不应当把会计与纳税实务相孤立。 在进行手工实训时,会计知识与纳税实务知识同时讲解进行实操,这样的做法不再让学生觉得会计就是会计,税法就是税法,两者是存在必然联系的,是需要综合考虑的,易于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因开发编制的系列教材有三个行业的三个企业, 各行业的企业涉及的税种也不完全相同,如制造业企业、商业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个人所得税等,服务业主要涉及的税种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个人所得税等,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税的账务处理,还要把各税种实训内容讲深讲透,对税务处理流程、纳税申报、税务资料整理等都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机融全。 当然这样的实训课程就需要任课教师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这也为实训课程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提升的机会。
4 电算化会计与电子报税教学相延续
手工实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对会计及税务知识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的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需要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电算化会计与电子报税就应成为手工实训的延续。 结合自身开发编制的实训教材也应把实训的内容延续到电算化会计和电子报税中来, 这样做就不会让我们的系列教材脱节,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就贯穿了会计工作的全过程。 我校会计专业拥有很充足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在软件方面也有很丰富的软件,包括电算化教学系统、国税电子报税教学系统、地税报税系统等。 作为课程实训内容,电算化会计也应与电子报税相融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却是分开教学,不能体现两门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清楚这两门课程之间有何关系,实质上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电子报税系统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虽然系统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系统都是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两系统应相联系、相延续地进行教学实训。
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需,加强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与税务实训是提高会计技能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关键,也应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S
[1]谢国珍,孔国军.实施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培养“零距离”会计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实施及成效[J].会计之友,2007(02):67-70.
[2]雷明.中职学校<税法实务>渐进式全程实训研究与实践[J].商业文化,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