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监控画面的独特审美价值

2012-08-15博晓风

科技传播 2012年8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监控受众

博晓风

包头电视台,内蒙古包头 014030

生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都市当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处于很多眼睛的关注之下,这里所说的“眼睛”是指公共场合几乎无处不在的视频监控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治安管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防范和事后处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制约城市治安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监控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来加强治安防范的技术手段,重要交通路段、重点安全防范场所、单位内部都在广泛使用,金融、电信等行业还实现了联网监控,现在甚至细化到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台出租车上都可以进行视频安全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越来越大的范围铺展安装,等于是为城市治安管理体系配置上了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监控系统在安全防范之余竟然衍生出了一种“副产品”,那就是是给电视节目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十分特殊而且难以替代的信息资源,在很多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性比较强的节目中监控画面的使用越来越常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有监控画面的参与,才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和观赏习惯,在创作与观赏的对接当中,监控画面的运用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我们现在随时打开电视,在新闻时段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现场感非常强的报道,记者“我在现场”的姿态使受众也好像身临其境、亲眼直击,似乎都能穿越到此时此刻事件发生的环境当中。这类新闻报道,就是因为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快捷、声画并茂地呈现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特别强调真实感和现场感,因而很吸引观众。而监控画面越来越多地进入事件性报道当中,展现的已经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其原汁原味的真实状态、现场情境带给受众的是更为强烈的感染、冲击和震撼。受到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场所限制,监控系统提供的大多都是记录交通事故、打劫银行、ATM机作案、偷窃车辆、超市顺手牵羊等情况的画面,但这些内容其实跟百姓日常生活关联度较高,因此广受关注。发生在2010年5月的北京长安街英菲尼迪轿车肇事案备受关注,当时新闻报道这件事采用了一段完整的交通监控视频,画面显示驾驶员超速驾驶英菲尼迪牌小型轿车,违反交通信号,直接撞上前方等候交通信号放行的菲亚特牌小型轿车,继而又撞向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左前侧,致使两人死亡、一人重伤。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人们谈起这件事当时那可怕的瞬间仍然历历在目,足见监控画面带给受众的记忆冲击、情感刺激,有多么强烈、多么持久。在法制类电视节目中,尤其是那些涉及案件的选题往往就是因为有了监控画面的帮助,整个节目在结构编排及案件情节、细节的表现上更有张力和震撼效果。笔者曾经采制过一个地下商城裘皮店被盗案件的电视专题,碰巧这家商城安装了比较完备的监控设施,提供了不少相关的画面用于节目编辑,这些画面记录了窃贼乔装改扮进入裘皮店行窃,然后从容离开的过程。在构思节目的时候我们没有急于顺理成章地揭开谜底,而是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曲折和悬念,直至找到真相。这个节目大量地使用了监控画面,播出效果很好,观众并没有因为编导所使用的手法和技巧而对案件情节及侦破过程有所怀疑,因为他们完全相信监控画面提供的信息。监控画面给人以真实、不容置疑的印象,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怀疑它的可靠性,这正是它的审美价值所在。通常记者采录的新闻画面也都是现场拍摄留存的实况,但很多情况下无法避免新闻场景里的人物会表现出“镜头感”,被摄像机分散或者说是“导演”了情绪,已经不可能反映完全本真的状态,加上新闻要经过后期编辑剪裁取舍,播出时很难说没有某些“失真”的情况;即便是现场直播状态的新闻,往往也会因为机位调度切换,导播意图的渗透等等因素削弱真实状态的连贯性。

监控画面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无法想象,一个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过程,能够通过事后编导拍摄达到监控视频记录那般的客观和真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经过合理想象的情景再现;监控系统记录下来的画面可能不够清晰,有时甚至是模糊的,机位角度也往往不一定适合普通受众观赏视角和习惯,但它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甚至任何精细加工的名片巨制都无法取代它的审美价值。有文章说,在日本高密度的视频监控号称“天眼安全网” ,视频监控探头最少也有54万个。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监控拍下了很多令人吃惊的罕见画面:超市内货架剧烈晃动,倒落; 车载监控记录海啸袭击;机场监控记录仙台机场被淹瞬间等等,不一而足;美国国防部公布了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一架被劫持的美利坚航空公司客机撞击五角大楼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约持续2分钟,是由安装在五角大楼外一个停车场的监控摄像机摄下来的。录像显示,这架客机撞击五角大楼时呈白色,显得很模糊。撞击后,立即出现一道白光和一个巨大的橙色火球,并冒出滚滚浓烟。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辆向撞击点行驶的警车。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些视频监控画面,很显然都是作为新闻资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被广大受众了解、感知和接受。这样的巨大自然灾害和重要国际事件,事先是完全不曾预知的,因而也不会有准备地拍摄影像资料,留下那些转瞬即逝的过程。这种时候视频监控系统一般不会缺位,总能尽职地记录那罕见的特殊情景,那种完全忠实于实事真相的画面所带来的冲击,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探究真相的审美预期,是再完美的编创手段都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没有预先的设计,不受编导主观意图操纵,精彩的监控画面结构而成的事件情节,有时甚至不亚于好莱坞制作,一些经典的桥段几乎就是大片的翻版,令人惊叹不已,2010年摩萨德特工暗杀哈马斯高官的视频监控录像堪称这方面的杰作。哈马斯军事组织领导人马哈茂德·马巴胡赫在迪拜国际机场附近一家五星级酒店入住,他万万没想到,身后有11名特工紧密跟随,并在5个小时后将他杀死在客房里,整个过程被酒店监控镜头拍下。监控录像显示,嫌疑人在马巴胡赫遇刺前一天搭乘不同航班抵达迪拜,各自入住不同酒店。他们用现金结账,使用不同种类手机卡,以避免受到追踪。他们以游客身份进行打扮,部分人穿着运动装并手持网球拍,有些则戴棒球帽及戴上假胡子。他们分作5队行动,4队负责监视,1队负责暗杀。当马巴胡赫到达酒店登记时,闭路电视显示有两人已在大堂监视,并跟他同乘一部电梯,直到他到达230号房间,然后订下230号房对面的房间。马巴胡赫不久离开房间,4人利用电子装置开门入内,并从内锁上,以掩饰潜入的证据,静候他归来。大约晚上8点,待马巴胡赫回来后,埋伏的杀手杀死了他,整个杀人过程为时10分钟。尸体直到第二天才被发现。死亡时,马巴胡赫的酒店房间外还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有媒体如此评价这段监控视频,“迪拜谍影,比战争冷酷,过程堪比007电影”。有时真是这样,无须刻意编创,不必专门加工,生活中的原本状态自自然然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幕幕精彩的戏剧。这也正是监控画面运用于电视节目中带给观众的最为原创的审美感受,让大家从中体验到一种不加“设计”、未曾“编辑”的真实情景、真实过程,这种效果就算编导有天大的叙事本领、超人的艺术功力恐怕也是无法实现的。

监控画面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元素,运用于电视创作当中,它不容置疑的真实性,不可替代的唯一性,不受操纵的客观性,会给节目增添超乎想象的魅力,带给观众的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原生态”观赏和体验,观众会从中享有信息、领会趣味、承接知识、感发情绪、寻求认同等等等等,能够获得如此丰厚深刻、值得回味的审美感受、审美愉悦,也恰恰印证了本文所要表述的论题:监控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监控受众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