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B 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构建

2012-08-15

科技视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主体过程

陈 慧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主要还是从理论上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但对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落实则缺乏研究。在实际的VB 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常采取简单化的办法,“一言堂”现象仍很普遍。 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计算机学习就是多记方法、多做上机操作,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学习负担,而且无法实现计算机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目标,因而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命题侧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趋势。 在VB 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确切地说应该是学习的主角。 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水平和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学生对知识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因而产生不同的加工水平。 教师的一切努力,必须经过学生的大脑,以学生的“学”为中介,所以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他起的是引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决定学习的结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的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包含学习兴趣,也包含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外在讲,指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从内在讲,指学生处于主动的心理状态。

2 教师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学生地位得以实现的主要外在因素。那么,在VB 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2.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VB 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热情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讽刺挖苦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才会产生兴趣, 能愉快地授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VB 学习中去。

2.2 多元互动,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可以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正在从“独奏者”逐步过渡到“伴奏者”;教学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教学过程正在由单向控制向双向或多向交流转变;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元互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实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人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的发展起点、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并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立足于指导学习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潜能挖掘。 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和学生的不断进步,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和分析评估,根据他们的能力、心理、学习现状及潜能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动态的层次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教师分层目标教学要时刻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鼓励学习力争上游,鼓励学生后来者居上。

2.4 利用网络资源,辅助VB 教学。计算机网络能为学习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信息资源。它不仅容量大,而且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与传统教学的信息资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而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室和学习时间作了无限延伸。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能够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 还可以将信息的授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通过表达和传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网络的开放性和无限性保证了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5 重在学法指导,实现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网”,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 才能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VB 教学中,教师对一般性的浅显问题可以不急于解答, 而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学习VB 的信心;遇到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要鼓励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操作顺序正确、方法得当及时指明其思维是准确、有序、清晰的。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就会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行更有效的学习,真正实现期学习的主体地位。

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前提。 因此,我们教师应从发展人的角度来认识素质教育,树立主体教学观,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探讨。

[1]王影.操作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0(5).

[2]王升.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主体过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