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镇景观的发展途径

2012-08-15昊,高

绿色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城镇景观文化

吴 昊,高 宇

(西南林业大学 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谢文蕙、邓卫教授指出:“城市不是众多的人和物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有机整体[1]。”这说明,城镇景观涵盖了人文、环境、社会三方面,集三者之精华,才能够创造出具有佤族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然而,更多城镇景观呈现的却是“孤岛化”、“破碎化”、“边缘化”现象。这是由于文化景观传承创新技术缺失,有效管理对策与建设引导不到位的原因[2]。面对这种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进行反思,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景观得以健康的发展。

2 城镇景观的定义及特点

2.1 城镇景观的定义

城镇景观(townscape)即城市景观可见单元的分类与映射,包括土地利用和建筑形式,二战后延伸为包括社会层面的城市起源、发展和形态等内容[3]。表明了城镇景观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应使地域特色文化深入其中,将二者互为融合。

2.2 城镇景观的特点

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景观也引得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笔者就城镇景观目前的发展现状,将城镇景观的特点概括地分为6点。

2.2.1 功能性

我国城镇化起步较晚,“以人为本”理念应首当其冲,强调城镇景观对于人的功能性。具体功能有:净化空气、隔离噪音、遮阴、美化环境等。

2.2.2 复杂性

城镇景观不仅涵盖了客观世界中组成城镇景观的景观单元,它也包括历史不同时期下的文化内涵。比如客观世界所显示的河流、山地、平原、植物、建筑等,主观世界反映的典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2.2.3 整体性

尽管城镇景观单元构成复杂,但必须说,由于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才形成了城镇景观的统一体。在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他现有景观的形式、材料、技术手段等特点,使新景观与旧景观在整体内达到统一。

2.2.4 特殊性

虽然整个城镇景观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但是对于某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必须承认它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特殊影响,此类景观是城镇景观发展的重点。

2.2.5 继承性

城市景观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继承性,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镇的理解。城市扩展的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为了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继承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4]。

2.2.6 创造性

对城镇景观的继承并不代表生搬硬套,传统城镇景观完全适用于历史的某个时期,但并不一定都适用于现代,因此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创造思维。为现代人营造具有时代风采,并且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景观。

3 城镇景观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科学理论,生态环境失衡

在城镇景观设计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生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方面是由于严重缺乏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或不能够扬长避短的运用技术方法。如不注意植物间的相生相克、生理习性等因素,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另一方面,是由于盲目追求城镇景观上的标新立异,不重视部分环境的改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趋同性严重,地域特色浅显

造成城镇景观趋同性严重、地域特色浅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能盲目地排斥国外设计风格与流派,它们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产物。但是,滥用、粗用、套用等方式,不仅不尊重别国文化,而且也显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的衰败。其次,城镇景观的“邯郸学步”是由于盲目照搬其他地区景观设计的形式。再次,对历史文化发掘的不够深入,导致丧失了地域文化的魅力。

3.3 模式化运用,缺乏创新意识

随着景观行业不断的发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景观建设,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设计上的模式化,这是被时代潮流所摒弃的。1996年4月,江泽民同志提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012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八次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只有提高创新意识,城镇景观才能健康的发展,才能够走向民族振兴、民富国强之路。

3.4 发展偏向城市化

城镇化成熟的标志,不一定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应依据自身条件,建设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专项型城镇。有些地区,本身四面环山,景色优美。由于不注意区域规划,导致城镇的高楼林立,却失去了借景于远山的优势。城镇是周围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它应综合了各个乡村的特点,能够使游客了解到整个地域文化的特色。

4 探索城镇景观的发展途径

4.1 区域植被覆盖,恢复生态系统

解决生态系统恢复问题,需要提高和普及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管理,控制环境污染源,鼓励循环再生,持续自生。使自然步入良性循环,加强自然的修复能力,植被景观形成基质,从而创造多样性的景观场所[5]。往往我们都是在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思想,这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收效甚微。应提倡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当每个家庭都创造了合理的生态小环境,那么生态大环境也就恢复了。

4.2 传承历史文化,营造特色城镇

针对独特的地域文化,应当对其充分发掘,如何利用这些文化,一方面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地域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例如,考古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份关于古代遗址的意义及其在城市保护中的重要性的完整分析,这样可以建立古今环境比较的研究[6]。另一方面,应利用传统艺术手法着力打造以本地文化为主的特色城镇,使城镇充满地域文化的浓厚气息。比如,可以通过雕刻、绘画、工艺等方式把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在广场、建筑、风景区的景观小品上,以使游客更加充分的了解当地文化。比如,成都的杜甫草堂内部,利用雕塑形式再现诗圣生活场景;西安的华清宫内部,再现唐代宫廷贵族生活场景。再则,通过提高民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使遗产能得到广泛的关心和重视,使有关遗产的知识迅速传播,可以采用出版刊物、组织赞助、资助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组织维护及修复古迹和文物等方式[7]。

4.3 景观组团化,链条式发展

景观组团化是指在某区域内建立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景观群落。对于当地一些开发较好的城镇景观,应以其为某区域内核心景观,研究其本身的文化特色,扩大规模,增加文化多样性。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生态环境斑块,也便于游客的集中游览。通过景观组团,建立配套的医疗、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形成链条式产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4.4 加强监督机制,规范行业法规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城镇林立,各城镇的历史人文积淀各异,气候、水文、生态环境不同,加之各城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存在着差异。因此建议不同地域的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地情况,建立一套符合本地文化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得以圆满实施,以确保城镇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8]。随着2011年学科门类的调整,艺术学正式成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下辖的一级学科设计学下的二级学科环境设计,以及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的建立,相信我国景观行业逐渐会走向成熟的道路。

5 结语

城镇景观需要营造宜人的健康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循环,还须使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安全舒适、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城镇居民、城镇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城市景观能够良好的持续发展下去。城镇景观的发展途径并不是单一的,应是多元的,应积极倡导本专业人才研究和设计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城镇景观,从而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城镇景观的发展途径。

[1]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云才,石忆邵,陈 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1):18~24.

[3]王 雷,王建国.浅谈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4):73~74.

[4]李秉毅.构建和谐城市——现代化城镇体系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美]纳赫姆·科恩.城市规划的保护与保存[M].王少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陈光明.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以苏州古城保护为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7]陆 宁,陆 路,冯 娟,等.现代城镇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3(4):90~94.

猜你喜欢

城镇景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文化边城镇远
《景观平面图》
谁远谁近?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