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
2012-08-15张艳波
张艳波
(鹤岗市图书馆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1.学习型城市的含义及其特点
学习型城市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兴学习之风、弘扬创新精神。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构建多层次、开放性、大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速知识更新,培养和造就大批各级各类人才,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学习型城市的特点是:全民重视学习、全民开展学习、全民不断学习和全民善于学习;学习将由个人行为转向联体行为,教育将由阶段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引领作用,提升学习型城市的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教育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它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向来以藏书的综合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为显著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业务范围也更加广泛,在社会教育文化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公共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创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满足读者自我选择、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已全部免费开放,针对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可以继续探索新的和更广泛的服务模式,如深入走社区服务道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关的活动等等。
二是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进程,增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活力。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公共图书馆藏书专业、学术性强,并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拓展信息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是努力拓展专业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丰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容。专业图书馆分布于各行业中,以其馆藏文献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点,是我国图书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发挥专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色优势,建立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机制,围绕特色馆藏多方面、全方位地为社会民众提供深层次的特色服务。可以通过科普报告会、艺术修养宣讲、专业知识普及讲座等形式,为社会民众提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渠道和机会,丰富民众的学习活动,拓展其学习、生活视野;还可以利用专业图书馆藏书体系的针对性开展专业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社会民众得到专业知识的升华和艺术情操的陶冶,以各类专业化的水平、特色化的服务来丰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容。
3.图书馆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困难,一是可供市民阅读的图书馆太少,二是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多。要真正实践学习型城市的目标,须争取每个社区(街道)都有一座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室)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由此,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以全市地域区划和数字网络为基础,
联合各大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和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社区化、人性化、多层次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超地域,其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大兴勤奋读书之风。图书馆之城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营造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
3.1 要有历史责任感,切实发挥图书馆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
引导广大市民认清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和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图书馆的这种教育职能是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作为一个城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的责任者,一定要认清自己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实际是一个认识问题。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前沿,知识传播的基石,应给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完善、便捷的学习场所,使馆藏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并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时间的市民的需求,真正让广大市民学有去处,这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关键。只有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才能增加城市文化色彩,进而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素养,以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2 重塑社会群体的图书馆意识
我国的图书馆如果从出现藏书楼算起,已有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华民族具有倾心学术,精心文章,崇尚文化的民族文化传统,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历史的沉淀过程,也是民族文化的沉淀与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图书馆文化存在某些糟粕。主要表现有:(1)把图书馆当作一种摆设。认为图书馆比不上创造经济财富的部门来得重要,比不上衣食住行部门来得急需。(2)文化与经济相脱离。把文化、知识看成纯精神的东西,过于清高,这种纯精神的价值观,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唯经济论,图书馆不是创造经济财富的部门,在把我国济搞上去的今天,就无人过问了,或者要由图书馆人员自己创造财富,不但要使自身能生存,而且还要为社会谋利益。当然这两种倾向是与我国博大精深的图书馆文化相悖的,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必须从幼儿开绐注意图书馆意识的培养,从小学开始开设文献检索课,把发展图书馆事业与提高全民利用图书馆能力结合起来,以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促成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只有市民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让学习成为一种必须,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才得到了最广泛的体现。
3.3 搞好书架子工程
建立一种全社会终身教育的机制和保证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法规,鼓励终身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保障。图书馆要主动争取政府的重视,建立相配套的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书架子工程领导组织网络,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使各级领导对书架子工程的全面工作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发挥共建优势,加快共建步伐,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列入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书架子工程建设的意义家喻户晓,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从而使图书馆事业由单纯的文化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由政府行为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行为,使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设备上联手共建,在活动上联手共办,在成果上实现共享,最后达到共荣的好势头,使工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3.4 以信息素养教育为目标,开创信息素质教育新局面
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其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是否能掌握足够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方面。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报告中明确信息素养的概念: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价以及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组织机理,知道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总之,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一个良好的城市信息环境中,只有市民具备有强烈的信息心理,自觉遵守信息法规与道德规范,他们的信息行为就会是主动信息行为或潜意识信息行为,也就是真正具备了信息素质,一个城市建设成学习型城市也指日可待。
[1]吴建华.论城市图书馆系统与学习型城市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6(5).
[2]杨姜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与措施[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1).
[3]俞国琴.图书馆面对学习型城市的挑战[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