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精神的现实意义
2012-08-15郭宁虎
郭宁虎
大寨精神的现实意义
郭宁虎
编者按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人,已经对曾经轰动整个中国的农业战线先进典型——大寨很陌生。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我们有必要对大寨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现实意义进行研究,继承它的光荣传统,使大寨精神发扬光大。
大寨,曾经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场大雨把大寨的土地和房屋全部冲毁。面对自然灾害,大寨人把国家拨给他们的救灾款和救灾物资退了回去,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说:“国家给我们的救灾款是有限的,但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只要有精神在,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大寨人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被树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主席说:“农业学大寨”。从此,大寨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大寨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
大寨精神的产生和形成
任何一种精神的孕育,都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大寨精神也不例外。
1963年8月,大寨遭受了七天七夜暴雨的袭击,房屋塌了,土地冲了,庄稼倒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着大寨人民。当时,陈永贵正在县上开县人代会,刚一开完会,他就急着往村里赶。七天没见面,大队长贾承让有点让陈永贵认不出来:眼赤红,脸又瘦又长,衣服上全是污泥,裤管挽到腿叉根。贾承让一看见陈永贵就哭丧者脸说:“全完了,房倒了,地冲了。”陈永贵说:“不怕,人呢?”贾承让说:“人倒是全救出来了。”陈永贵说:“人救出来就好,只要有人在,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从8月8日到12日,这几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又下大雨,陈永贵连爬山带翻沟,走遍了全村2000多块土地。晚上回到村里,他把干部召集到一起说:“公社给咱拨来80元救灾医药费,还有50领席子,你们说,这些东西,咱要呀不?”干部们没有说话。陈永贵说:“我看咱不要——别的村庄比咱大寨灾重,就让救灾款和救灾物资支援别的灾区去吧。”于是,他给公社打电话,退掉了救灾款和救灾物资。陈永贵领着干部把大寨人分成三路大军:第一路,修整土地,准备种麦子;第二路,割蒿沤肥,为明年的生产打基础;第三路,烧砖烧瓦,为村民修整房子。整整忙了两个多月,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大寨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为了恢复生产,为了建设新大寨,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房子塌了盖起来,庄稼倒了扶起来。到了秋天,大寨仍然获得了丰收,别的地方每个工分红5分钱,大寨分红仍然是一元钱。20眼新石窑修成了,40间新瓦房也盖成了。新砖新石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那新房顶上的红钢瓦,就像给大寨插上了无数面红旗。大寨虽然遭受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他们一不向国家要钱,二不向国家要物资,三不向国家要粮食。这种精神,当时被归纳为“十有利”,即对国家有利;对集体有利;对社员个人有利;对长劳动人民的志气、灭阶级敌人的威风有利;对干部有利;对一带二、学赶帮竞赛有利;对保持先进单位的荣誉有利;对发展生产有利;对人民公社有利;对团结有利。
1963年11月,中共山西省委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向大寨党支部学习,党员要向陈永贵学习。1964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寨之路》的通讯,配发了《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重要社论。
1964年1月19号,陈永贵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作抗灾救灾报告。
1964年3月,毛泽东出京巡视,在邯郸车站停靠的专列上,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当面向毛泽东汇报了大寨和陈永贵的先进事迹。毛泽东听后投以赞许的目光。车继续南行。每到一地,毛泽东都兴致勃勃地宣传大寨和它的领路人陈永贵,毛泽东说:“大寨就是一面旗帜。你们学不学?农业要过关,没有大寨那种精神不行哪!”当时,我国正面临着被封锁、被孤立的国际形势,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毛泽东在一份材料中写道:只要有利,向魔鬼借钱也愿意。但是,魔鬼不给我们贷款。我们要靠陈家庄的陈以梅、大寨的陈永贵。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一次扩大会议上说:“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靠自力更生。要多出几个大寨,多出几个陈永贵。”8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规划时又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后来,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高度发出“最高指示”:“农业学大寨”。
1964年12月召开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大寨精神。他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寨正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向全国推介。之后的第四天,即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的那一天,极少请人吃饭的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在人民大会堂小宴会厅请客。有幸得到邀请的,仅有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专家钱学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大庆“铁人”王进喜和大寨的陈永贵。这是毛泽东与陈永贵的第一次见面。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罗瑞卿等参加了这次宴会。毛泽东把这些基层代表拉到自己的座位旁,与他们谈笑风生。宴会间,毛泽东夸赞陈永贵是农业专家,搞出一个大寨,很好。
应该看到,大寨精神,是伴随着时代而产生的民族精神,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的典型和缩影。党倡导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灾难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低头,陈永贵才能在大灾面前做出那样的举动,把救灾款和救灾物资退掉,先别人,后自己。党倡导自力更生、艰苦风斗,大寨人才能在灾害面前挺直腰杆,生产自救,与天奋斗,其乐无穷。党在关键时期做出了榜样,大寨人才能相信跟共产党走,一定能创造奇迹。由此可见,大寨精神是在我党领导亿万人民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是大寨人在艰苦创业实践中显现出的精神品质。
大寨精神的延伸和发扬
众所周知,大寨经历了一番风风雨雨之后,1991年11月郭凤莲重返大寨,兼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离开大寨11年,郭凤莲回到大寨,清产核资一算家底,她吃了一惊,集体是个空洞洞,除了快要倒闭的化工厂,全村一年十几万元开销,全要指望那很不景气的煤矿收入。而且还有外债。晚上,她一个人走上虎头山,在陈永贵的坟前哭了一场,并暗暗发誓:要以老支书为榜样,泰山压顶不弯腰。一定要重振旗鼓,重塑大寨新形象。
1965年12月,郭沫若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到大寨参观,为大寨题词:“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郭凤莲率领大寨人,深刻理解郭沫若为大寨题词的涵义,响亮地提出要放下思想包袱,与时俱进,大寨要学全国。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郭凤莲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展开讨论。郭凤莲对大寨人说:“在新的形势下,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解放思想就是思想领先”。正值农历的正月天,她带领135户每户一名代表,走出大寨,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全国农村先进典型。在解放日报社,郭凤莲坦言:“过去全国学大寨,今天,大寨要学全国。”回村后,她和支部一班人大会小会引导,逢有想不通的,他们就用实例比,看人家的发展变化,看大寨落下的差距。
郭凤莲决心带领大寨人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这位当年的“铁姑娘”开始学习办企业,闯市场。大寨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同时,发展了煤炭、旅游、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特别是充分利用特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成了集生态风景、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疗养健身、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寨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大寨人与时俱进,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先后兴办了水泥厂、制衣公司、酒业公司、贸易公司等。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寨村积极推行新农村建设,实行了集体统一耕地、播种、灌溉、施肥、采取科技措施的“五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先后建起新式别墅54幢,1/3的村民以平均每户50%的补助住进了楼房;率先建起了养老金和奖学金制度,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00~150元的生活补助。中小学全免费,大学生享受奖学金。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已达4亿元,人均收入1.2万元,上缴利税2248万元,全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5.68平方米,是全省闻名的亿元村、生态村和保障村。现在,每年约有30万游客到大寨参观游览,旅游收入约占到大寨总收入的1/3。老劳模宋立英也带头办起红色旅游产品商社。
与时俱进,大寨学全国,是大寨人对大寨精神的延伸和发扬。如果故步自封,大寨人跳不出精神束缚,就不会赶上全国,走在时代前列。所以说,从乡情村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和个人政绩工程,把大寨精神熔铸成时代精神,熔铸成理想信念,熔铸成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和改造自然的强大物质力量,敢于和善于铸造辉煌,是大寨人对大寨精神的延伸和发扬。
怎样认识和学习大寨精神?
有些人认为,大寨精神已经过时,没有多少现实指导意义。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大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失去指导意义。20世纪60年代,大寨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特大自然灾害,创造了大寨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大寨人又迅速调整思想观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摆脱了穷困,成为与时俱进的典型。他们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大寨学全国”,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作为一种思想境界的精神追求,大寨人追求理想的开拓精神,追求永不言败的苦干精神和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竭动力。
学习和弘扬大寨精神,就是要高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旗帜,敢于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庄稼倒了,不怕;地冲了,不怕;房屋倒了,不怕。不向国家伸手,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坚强的意志创造奇迹。改革开放以后,今天我们国家虽然有了很惊人的快速发展,但是,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同样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离不了。
学习和弘扬大寨精神,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改革开放以后,大寨人有过思想徘徊,与发展地区的一些先进典型落下了距离。但是,他们善于反思,敢于战胜自己,敢于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对照自己,寻找差距,并且很快从迷茫中调整思想,拿出十分有效的措施,快速发展自己,赶了上去。这种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思想,永远值得全社会学习。
学习和弘扬大寨精神,就是要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从讲政治高度出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的纯洁性。有的人入了党,就容易产生思想懈怠,忘记了入党誓言,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牟利,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大寨人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为国家做贡献,他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人安逸,户户和谐,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大寨精神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做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