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纪检”的不老情怀

2012-08-15朱文源

支部建设 2012年27期
关键词:事迹红花绿叶

■朱文源

“老纪检”的不老情怀

■朱文源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在山西医科大学众多名师、大家这些“红花”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绿叶”,正是有了他们的烘托,“红花”才更艳、更靓。有这样一片“绿叶”,他撰写了很多反映学校知名教授的文章,这些文章先后发表城《光明日报》或被收录在《中国名医传》上,为宣传学校先进人物、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本人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绿叶党员”。他就是原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陶守业。

2003年,陶守业“解甲归田”,从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时任党委书记高国顺找他谈话,希望他把高勃同志(原校党委书记,“文革”中被造反派活活打死)的事迹编辑成书。编辑高勃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学校几任领导和教职工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以实现。这对于患有严重腰间盘突出症,右眼视力严重低下的陶守业,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作为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陶守业深知,要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没有推却,勇挑重担,接受了党组织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陶守业不辞辛劳,带领编辑组有关同志跑北京、下江南、查资料、访亲戚、晤同事、会战友,详细地掌握了高勃同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2005年,《风范长存——回忆高勃同志》一书面世,在省城文教界引起轰动。2007年,他又受学校重托,以学校四位终身教授的先进事迹为素材,编辑出版了《山西医科大学名师系列丛书》。这套书籍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已成为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陶守业同志不仅忠于党,为党的事业尽智竭力,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而且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真诚相待,热情相助。

学校退休教师李良生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以自己的苦难童年和亲身经历为素材,编辑出版了一本回忆录《悠悠岁月》,此书问世后,在学校引起很大震动。此书在即将付梓前,李良生忐忑不安、举棋不定,他犹豫再三,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情找到了陶守业,希望陶守业帮他过目,给他把把关。陶守业欣然接受,从书名、目录、结构、语言文字到标点符号,都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审定,他常常工作到晚上12点多,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其时陶守业患有脑病、眼病、腰病,工作起来颇吃力,家人见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又现当年拼命三郎的样子,心疼地劝他,他总是说:“人家找咱们不容易,我身体不好,看得慢,更应该抓紧时间。”李良生感慨地说,陶教授在身患眼病的情况下,为审阅本书稿付出了大量心血。

陶守业为宣传他人他事尽心竭力,对自己却十分“苛刻”。并不是他的事迹乏善可陈,他在担任校领导期间,分管的工作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的表彰,他的许多作品都发表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可圈可点。有好心的同志多次劝他:“你事迹那么丰富,水平那么高,好好写写自己,别把光环老给别人戴。”他淡然一笑。在他看来,党员干部就是要多奉献,要甘愿做铺路石,做他人梯。至今,他从没有宣传过自己的任何事迹,唯一公开的一篇回忆自己成长和工作经历的文章《淡泊人生》,还是山大中文系62级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时要求每人必写的,后经过“伯乐”即当年班主任老师的慧眼相识,以“校友之星”推荐发表在《山大校友》上。

陶守业同志就是这样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随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对党忠诚,视人民为亲人,勇挑重担,只讲奉献,不计名利,舍小家,为大家。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

猜你喜欢

事迹红花绿叶
红花榜
绿叶对根的深情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绿叶和红叶
桃娃娃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与时俱进
轮椅上的守望——湛江市离休干邵陈光保助学奖教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