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新学术观点

2012-08-15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4期
关键词:磷矿科普园区

“优矿劣用”将使我富磷矿耗尽

进入21世纪后,美、俄等国磷矿开采量均逐年下降,唯有我国在快速增长。由于不合理的“采富弃贫”原则,我国磷矿回收率低,导致磷矿资源每年减少量超过1.3亿吨。这使我国磷资源消耗的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按此消耗速度计算,我国可经济开采的磷矿资源仅能维持30年。“优矿劣用”将导致我国富磷矿在2015年前消耗殆尽。”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磷资源,首先,大力资助企业利用磷矿渣和低品位磷矿、尾矿及农业废物等,生产缓释型低浓度磷肥、复合肥和有机肥,避免灌溉与洪涝所导致的土壤中磷资源的流失;大力支持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的自主创新有机磷农药品种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其次,加大含磷药物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领域的研究支持力度,以期获得一批高效低毒的含磷新药,特别支持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新型含磷材料及药物,特别要支持开发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双膦酸类药物。再次,目前,我国含磷食品添加剂有20种,但均非自主研制。由于国外烹饪方式与国内有很大区别,因此,虽然国外已经对含磷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生物代谢等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我国仍需要开展这些添加剂在国内烹饪环境下的化学变化及食用后生物代谢安全性等基础研究,尤其要高度重视复配型磷酸盐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性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赵玉芬

凝聚干劲积极践行医改

大型公立医院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要部署上来,将力量和干劲凝聚到为民服务和推动医院科学发展中去。医疗战线的工作人员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接下来,改革还会面对如何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广大民众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以及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区域性和城乡分布不均、如何进行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侯凡凡表示,像南方医院这样的大型公立医院,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践行医改,在医改中更多地承担基层医疗帮扶等社会责任,真正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 侯凡凡

办世界一流大学要摒弃门户之见

我们要继承优良传统,要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开放包容的胸怀,摒弃“门户之见”,强化交流合作,坚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推进协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以西南联大为例,西南联合大学由抗战时期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三校虽然历史不同,学风各异,却做到了“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为中国高等教育构筑了一座精神丰碑。这一切都得益于西南联大精诚团结、合作包容的优良作风。在当下,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只靠几所院校、几个教授单兵突进,而需要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需要加强学校之间、学科之间、学者之间的紧密协作。

——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要走很长的路

从面积为31平方公里、蓄水量6.04亿立方米的云南阳宗海——这个高原湖泊水体——中去除砷污染绝非易事。我们的水体降砷工作一直是在污染源未完全截断的条件下进行,一旦污染源彻底消除,我们采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沉淀吸附法一定能使阳宗海湖泊水体砷浓度降低到污染前可以饮用的程度。沉淀吸附法既降砷、又除磷,并且在大量喷洒过程中不改变水体的pH值,不引入有害元素,生态安全,除砷率高达84.3%。同时,扩大工程化总经费仅为2900万元,远远低于全球招标时有关专家预计的40亿-70亿元经费。按两次持续降砷处理水体11亿立方米计算,处理每立方米湖水的费用仅为0.03元。建议,水体降砷目标应提高到使水质恢复到污染之前,并继续得到有效的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金属冶金专家 陈 景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同时营造宽松的氛围。科技发展取决于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和需要的资源投入要远远高于技术初始研发阶段。要勇于突破当前我国科技领域普遍存在的“重物轻人”的体制,形成对人才价值的充分尊重和认同。还应改革创业板上市标准,让创业板真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其次,强化成果转化的“中间体”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还不足,创新人才不足,创新主体地位还没能够真正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设一些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业研究院,配合更多、更专业的高水准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加速器,从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三,善用全球化资源,大力引进海外科技创业人才,吸引他们回国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这在当前的世情、国情下也非常有针对性。自主创新不是封闭自己搞创新。通过中组部“千人计划”等平台,我们研究所近年来引进不少“海归”。这些“海归”不仅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有些还参与过国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把他们引进来可以带动、推动国内的创新创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 王曦

不能仅仅满足于“科技小康”

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但不能满足于“科技小康”。在科技方面,尤其在重大问题上,我们要有科技大国意识。中国从1840年以后,在科学技术上一直比较落后,但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相应地就应该建立大国意识。科学本来就是要探索未知,做别人没做过、不敢做的事,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领域。因此,科学也更需要容许失败、宽容失败。全国上下都要培养这样的科学精神,形成这样的文化氛围。有勇气,有智慧,扎根中国现实。这就是我们科技界所有人都应努力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专家 张维岩

创新驱动离不开科学普及

科学家需要与媒体充分合作,促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告诉公众,这不是他们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他们的责任。做科研的最终目标是为老百姓服务,科普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老百姓尽快地接受新技术、新发明,这一过程反过来也会促进创新。我国应加大对制作科普漫画、科普短片、科普电影的支持力度。文学创作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要把文字做成短片甚至电影,就需要大笔经费的投入了。参与科普的人士要有耐心、耐得住寂寞。近十年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大城市里的公众对科学的认识趋于理性,但我国科普工作起步晚,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科普工作要慢慢开展,就像一个石头丢在水里,波纹慢慢展开。所以,应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先丢下科普的“石头”,让科学的影响、科普的效应慢慢向周围的省市传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林 群

将生态文明融贯于美丽中国建设之中

在“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是平行的。生态文明是神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形态。前者是纲,后者是常,我们需要将神融入形,纲贯穿常,合纵连横,潜移默化。市场经济依靠竞生,社会主义强调共生,小农经济依赖再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生,这其中任何单一的运行机制都解决不了复杂的人类生态问题,唯有“四生”合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希望挑起全球生态安全的大梁。应将自生、竞生、共生、再生的生态规律与开拓、适应、反馈、整合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之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态学家 王如松

以园区为载体探索农业现代化

转变中国农业园区发展方式,促进园区增效、农民增收、区域现代农业科学发展,以园区为实验载体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目标农业园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组织,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农业园区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积极介入并大力支持十分必要和重要。但从长远看,政府必须逐步从中退出,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入农业园区,在该领域发展壮大,增强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种质资源学家 刘 旭

猜你喜欢

磷矿科普园区
基于GMS模拟某磷矿开采期内地下水中总磷迁移转化规律
科普达人养成记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