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清正清廉清明”

2012-08-15张玉胜

支部建设 2012年36期
关键词:关键在于反义贪腐

张玉胜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被首次写进党的工作报告,既表明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具体,更凸显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因果。清明政治要靠各级的清廉政府来维系,而政府的清廉形象又是通过其干部个体实现的。体现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新思想、新观点的“三清”目标,一经提出便引发热议,让人们对反腐倡廉充满更多期待。

笔者以为,实现“三清”目标,需具备三个保障。

恪守诚信是干部清正的素质底线。应该说,各级干部是受人民委托治国理政的社会公仆,不断对其进行用权的德行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从干部的言谈话语中人们不难窥测到干部“教育”的效果。但缘何仍不乏前仆后继的贪腐官员?究其原因,他们并非不懂廉洁从政、为民造福的“大道理”,而是缺乏“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君不见,“人前人后两副模样”,“八小时内外双面人生”,正是贪官们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众生相。因此,加强对干部的诚信官德的教育和评估,对于练就干部拒腐防变的素质内功至关重要。

公开透明是政府清廉的制度前提。“清”的反义是“浑”,“廉”的反义是“腐”。所有的贪腐行为无不源自透明缺失的暗箱操作和浑水摸鱼,比如政府采购中的从中渔利、工程招标中的受贿谋私等等。应该说,在制度建设已成反腐共识的背景下,对包括决策和执行两个层面的政府行政行为,都绝非无章可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到位。这里既有权力不受制约的因素,更有行政过程缺乏透明的弊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不仅可以遏制官员的贪欲,更能促进制度监管的落实。打造清廉政府当从创建透明政府开始。

有效监督是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保证干部清正和政府清廉,不仅要靠干部的“自律”,还有赖于完善体制内外的监督机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他律”更显得不可或缺。有效监督的关键在于构筑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监督格局,即政府及官员由衷希望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以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社会民众要切实履行公民职责,敢用并用好监督权利。而鉴于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政府对信息公开的暧昧,甚至以“不属公开范围”为由拒绝监督的情况,政府具有开明开放的纳谏胸怀,更应成为实现“三清”目标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欢

关键在于反义贪腐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落地扎根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秦岭之巅”真的高不可攀?——不,关键在于思维融入“大格局”
这山望着那山高
贪腐搭档落马记
宝石的价值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
使用广泛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