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自组织思想探析

2012-08-15张涛

理论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

张涛

(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西安710048)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自组织思想探析

张涛

(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西安710048)

自组织理论虽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自然与社会运动发展的具体论述中已经渗透着丰富的系统自组织思想。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现实的演化过程表现为多层级复杂交织的多元综合统一的矛盾运动,导致自然与社会及其内在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走向丰富多彩的自组织生成与演化。

自然界;社会;自组织理论;系统

以“自组织理论”为核心的系统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这是系统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对世界奥秘探索的新成果。自组织理论的相关成果告诉我们,自组织性是一切系统的普遍属性,物质世界中的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中,无论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还是系统本身,都是系统所固有的自组织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当我们带着这些思想重新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后,惊奇地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也有着丰富的自组织思想,并向我们揭示了整个世界不断生成变化的自组织图景。

一、发展是系统自组织生成与演化的过程

在通常的理解中,发展是和运动、变化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但发展并不等同于变化和发展,而仅仅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或者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也就是说运动本身是有趋向性的,而对事物运动趋向的描述仅仅从可感知的实在层面是无法得到清晰解释的,因为无论质量和能量都无法成为确定运动趋向的尺度,质量和能量的多寡并不决定事物是否高级、复杂或低级、简单。要寻找这个运动趋向的尺度我们仍然要回到恩格斯,在他那里运动已经被当作相互作用而理解,“这些物体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492这既向我们表明,任何运动都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之中;也告诉我们任何现实联系和相互作用本身都是现实的过程。也就是说,联系和运动是内在一体的。要理解运动的趋向性或者说是发展,我们仍然要回到联系的问题上来。

世界可以看作是由无数个有着一定内外部联系的系统构成的,每个系统都有着自己不可分解与还原的新性质,这种新性质表现为结构,体现着众多要素在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稳定的有序状态。但由于内在要素与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稳定有序的状态只能是相对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事物是它自身,同时又在不断变化,它本身有‘不变’和‘变’的对立。”[2]672这种变化并非漫无目的随意产生并随意消失,由于系统内在不断的信息反馈与建构使其表现为有着一定自主能力的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2]337这里所说的方向性是指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走向稳定有序结构状态,并从低级有序结构状态走向高级有序结构状态的一种自组织现象。所以,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就是事物内外部相互作用方式即结构的变化,而相应的发展就是事物内外部相互作用方式即结构有序性生成、增长,也就是系统的自组织生成和演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在内外部相互作用中系统对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作用能力的生成和增强。

我们带着这种理解重新回到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中的时候,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对此有着明确的揭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492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运动是由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这样一来,我们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看到的运动不仅仅是从单个实体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从众多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去理解,而且是从“相互联系的总体”运动中去理解。对于一般具体物质形态而言,“在物质的固有的特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是机械的和数学的运动,而且更是趋向、生命力、紧张,或用雅克布·伯麦的话来说,是物质的痛苦。物质的原始形式是物质内部所固有的、活生生的、本质的力量,这些力量使物质获得个性,并造成各种特殊的差异。”[3]163在这里,恩格斯把运动形象的比作物质的“痛苦”,很显然把运动不是看作简单的依靠外力而作用的机械或物理的被动运动,而是把运动看作是有着内在结构的整体在外界作用下形成自己特有的整体新性质的运动。而且,“运动形式的变化总是至少在两个物质之间发生的过程,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失去一定量的一种质的运动(例如热),另一个就获得相当量的另一种质的运动(机械运动、电、化学分解),因此量和质在这里是双方相互适应的。”[2]403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已经隐含了一定对运动的系统自组织性的认识,即任何具体运动都至少是由两个具体的物质形态进行参与,并且处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结构的稳定有序的整体之中,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运动的结果是要到达“双方相互适应”,即通过这种协同达到一种稳定的有序状态或者说形成某种稳定的结构。

二、自然界的自组织生成与演化

恩格斯为了揭示整个自然界演化与发展的实质,首先结合他所能掌握的新的科学理论成果探讨了太阳星系的起源问题,他特别关注了同以往对太阳星系形成的理解有着明显不同的星云假说:“康德一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就把牛顿稳定的和经过有名的第一推动后永恒不变的太阳系变成了历史的过程,即太阳和一切行星由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过程。”[4]362正是根据星云假说,恩格斯认为宇宙中天体的形成是“从旋转的、炽热的气团中,经过收缩和冷却”[4]272逐步发展而来的,在这里恩格斯对宇宙的演化持有了比较明确的生成论态度,而且在他看来这个形成过程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经过复杂的协同运动导致的结果。在这里,恩格斯把太阳星系形成与演化过程看作是一个内在众多因素协同参与构建新的结构模式的过程,这里的众多因素既有各个天体,还有微观世界的各种元素,正是经过上述各种因素的漫长的协同作用,今天的有着稳定结构的太阳星系才最终形成并仍然在继续演化着,而在太阳星系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环境的地球也相应形成了。而地球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协同完成的还有地球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果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那么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和气候的状况,它的植物和动物,也一定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它不仅在空间中必然有并存的历史,而且在时间上也必然有前后相继的历史。”[4]267马克思对此也有着自己明确的阐述:“大地创造说,受到了地球构造学(即说明地球的形成、生成是一个过程,一种自我产生的科学)的致命打击。自然发生说是对创世说的惟一实际的驳斥。”[5]130从马克思对地球构造说的肯定态度来看,他与恩格斯的观点是一致的。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用这种观点去解释太阳星系和地球的自然环境的形成,而且在探讨生命的起源问题上也体现了非常丰富的系统自组织思想,我们同样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对生命自组织生成的明确表述:“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这和下面这一情况一点也不矛盾:蛋白质,作为生命的唯一的独立的载体,是在自然界的全部联系所提供的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1]307在这里恩格斯关于生命是自然界自组织演化的产物的认识是明显的。生命的运动的自组织特征无疑较之无机界更加明显,“生命,即通过摄食和排泄来实现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我完成的过程”,[5]423在这里恩格斯由于时代的限制不可能对这一系统自组织作更深入的论述,但把生命现象看作是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蛋白体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完成”就已经体现了深刻的自组织思想,而且这种生命过程不仅是微观组成部分的自组织运动,是其宏观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器官的自组织运动,且彼此之间紧密协作以实现持续的平衡,这里的持续平衡就是指形成了特定的稳定结构,恩格斯甚至看到了这种稳定结构也同样处在自我调整之中,使生命体体现为“运动和平衡的活的统一”。[4]363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一样,恩格斯也提到生命整体的自组织演化同样受着外部环境的影响,“地球表面和各种生存条件的逐渐改变,直接导致有机体的逐渐改变和它们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导致物种的变异性。”[4]268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包括无机界、有机界、生物界,以至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都呈现为各个层级的物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走向一定稳定结构并使其不断完善的自组织现象。

三、人类社会的自组织生成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自然理解的落脚点是人类的产生,在他看来这也是生命在无数次反复的生成和灭亡中通过自组织而产生的,“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了动物的无数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4]273

这里要注意的是,恩格斯并非把人类的出现完全归功于自然界或者说生物界,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角度,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内外部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界与生物的演化对于人类来说只是起到一个自然基础的作用。人类的形成更多是由构成人类系统的诸多内在的属人要素协同作用来完成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也会起到诱发引导的作用,对此恩格斯作了详细的说明:“人也是由分化而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多少万年的搏斗,手脚的分化,直立行走得以最终确定下来,于是人和猿区别开来,……但是随着手的发展,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首先产生了对影响某些个别的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在处境较好的民族中间,则由此产生了对制约着这些条件的自然规律的理解。”[4]273可见,人类的产生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手脚分化”、“语言的发展”、“大脑的发展”以及“工具的出现”等等这些人类所特有的众多要素通过漫长的、复杂的协同作用最终自组织生成了人类,值得注意的是,从恩格斯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类产生的重要条件或要素之间没有严格的时间或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协同建构的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的产生恩格斯绝不是采取线性因果的理解方式,而是渗透着一定循环建构的自组织思想。

随着自然界的自组织演化,最终通过漫长的内外部因素的系统作用产生了人类,而人类的产生也揭开了人类社会的自组织演化,在这里我们仍然要强调,自然界的自组织演化进程并没有结束,而我们人类“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5]131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仍然是整体自然界或者说是宇宙演化的一个层次、一个部分。尽管人类社会是现今能够发现的最复杂的系统,但是他仍要受到自然整体演化的制约和限制,因为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物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社会是人在同自然界相互作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形成的人与人的特定关系,而历史正是人同自然关系不断变更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从简单走向不断复杂有序的自组织演化过程。

四、人类社会的自组织演化

在对社会历史的演化上,很多学者更多关注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论述,正是这一原因许多学者把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的剖析理解为一种线性的经济决定论,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唯物史观并不是线性的经济决定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4]695并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中其他社会要素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有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后取得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的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主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4]695这些众多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一起协同作用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结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更容易了。”[4]696显然恩格斯并非用经济决定论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是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一种社会众多要素参与的自组织过程。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恩格斯在更大的范围内全面考察了社会历史进程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表现为一个总的合力的自然过程的思想。“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4]697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出,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显然不是由某种所谓的“第一推动力”的单一原因决定的,其动力来源于社会中无数个因素的协同作用,是包含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心理的等众多因素的,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就是各种社会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需要强调的是构成合力的各个力量之间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有机的联系,彼此作用着、协同着,交织在一起共同对社会大系统起作用。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是把许许多多因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的,是从整体上全面考察、分析和把握历史进程中各种因素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这表明在恩格斯看来,社会是一个活的发展着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同自然界一样的系统自组织的过程。

综上,就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来说,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这种永不停息的不断生成新的有序结构即系统的整体过程之中。由于所处时代实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对物质世界自组织生成与演化的描述不可能达到现代系统组织理论那么深入与细致,只能是粗线条的,但依然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整个物质世界通过自组织生成与演化不断走向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4]24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A81

A

1002-7408(2012)04-0041-03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027)。

张涛(1978-),男,山西绛县人,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陈合营]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