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创新助力贵州跨越发展
2012-08-15孟丰林吴文仙
文Ⅰ本刊记者 孟丰林 吴文仙
党建创新助力贵州跨越发展
文Ⅰ本刊记者 孟丰林 吴文仙
实现历史性跨越,关键在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党的建设成效最突出、工作大局把握最好的时期之一,省委省政府坚持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仅为贵州后发赶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党的自身建设也在贵州跨越式发展中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党执政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贵州能不能加速发展,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为此,省委专门出台意见,大力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重要前提,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保障。省委把配强发展型班子,用好发展型干部,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作为“两加一推”的重要举措。“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正在成为带领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中坚力量。
大力改进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的力度,决定加速发展的速度、加快转型的深度、推动跨越的强度。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四个不适应”,全省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下大力气整顿和转变作风。各地扎实推进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不仅是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的前提,更体现出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随着“万名领导干部大帮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 “两万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工作的开展,已有17.7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工厂车间,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走访基层群众290.9万人次,帮助解决困难或问题13.2万件,化解矛盾纠纷5.4万起。
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贵州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多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用扶贫开发的成果来检验党的建设工作成效,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省委坚持每年从省直单位中选派干部组建50个工作队,由厅级干部带队,赴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全省已抽调1.8万多名干部组建6386支工作队,投入各类扶贫资金约68亿元,实施项目7.7万个,帮助55.57万农村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大幅提升了农民群众素质,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我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采取挂靠、共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经济联合体、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国有企业、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年9月底,贵州省新建党组织企业占未建企业比例在全国排名从5月底的第16位上升到第3位,实现了在全国排名增比进位。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保持党的纯洁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制定相关意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预防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遏制腐败的预警纠错防线、严惩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2011年8月初以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创新工作机制,集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走访、回访”活动,通过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方式,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以纪促政、履职尽责,督导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为群众排忧解难。“三访”不仅是各级各部门联系群众、关注民生的重要载体,还有效推动了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排查案件线索、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维护了党纪政纪、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责任编辑/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