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成因和预防

2012-08-15林启万

北京汽车 2012年6期
关键词:适性攻击性驾驶员

林启万,冯 桑,黄 超

Lin Qiwan, Feng Sang, Huang Chao

(广东工业大学 车辆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006)

1 攻击性驾驶的表现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驾驶员为实现自己目的而不顾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做出的具有攻击性和潜在危险性的行为,包括:超速行驶,急打灯按喇叭,突然加速、制动,无预兆串线并线,跟车距离过短和阻止别人超车等。

攻击性驾驶行为也被等同于 “路怒症”,虽并非有意撞车或制造伤亡,但它影响驾驶安全,让周围驾驶员、行人受到惊吓,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1]。

2 攻击性驾驶的诱因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而路网承载能力发展的速度比不上汽车发展的速度,交通日益拥堵。个别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或因技术不过关都会加剧交通拥堵。而交通拥堵会影响驾驶员情绪,诱发“路怒症”。

攻击性驾驶的诱因,除了交通状况等客观因素,也有驾驶员自身因素。

从生物本能角度出发,攻击性行为是积聚的能量或情绪的一种释放。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遭遇不顺,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大环境普遍浮躁,人们更容易被驾驶过程中急躁、烦恼或愤怒的情绪所激发。

2.1 生理因素

(1)空间压抑

一般的攻击性行为都源于挫折。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驾驶员容易心理压抑,产生挫折感,影响行车表现。人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情绪更容易被释放,对于委屈与压力的承受能力会有所降低。同时,空气不流通造成大脑缺氧,本能激发焦躁情绪。也就是说,坐进驾驶室,平时可以容忍的小挫折会变得不能容忍。于是,遇上交通堵塞,产生挫折感,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暴躁和愤怒。

驾驶员坐进驾驶室,无法与周围车辆驾驶员无障碍地进行眼神交流,即使别人占道于心有愧也看不到,只能粗暴鸣笛闪灯,积压误会,怨气加深,互相顶牛,后继愤怒,恶性循环。

(2)疲劳驾驶

驾驶条件恶劣影响驾驶舒适度,从而使驾驶员变得烦躁。日照过长、气温过高、湿度过大、交通拥挤、路面破旧等,都可能使驾驶员情绪中暑,转为攻击性驾驶。

驾驶时间过长会导致生理机能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反应时间变慢、情绪低落和疲劳困倦使得驾驶能力下降,影响交通安全,同时诱发其他人的“路怒症”,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2 心理因素

(1)自我保护与控制欲

灵长类动物在自我领域遭受外来侵略或侵犯时,为保护自我的领土,会做出攻击性的反击,人类骨子里具备领土性。公路上,驾驶员所驾驶车辆及短时间内驾驶范围可视为个人领域,在道路拥挤时,为保护自我领域也会激发出驾驶员的攻击性。

开车有种控制感,驾驶员希望驾驶行为尽在掌控之中,如果有其他人试图影响或控制他时,便会激起愤怒的反应。“掌控成就感”被破坏,会诱发驾驶员的攻击性。

(2)工作与生活压力

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社会功利化、心态普遍浮躁、情场失意或家庭不和等,无形中给驾驶员带来了压抑与不满,需要宣泄途径。

通过付出-回报不平衡模型对工作生活压力和攻击性驾驶进行逐步多重回归分析得出:付出和回报不平衡的人,会产生一般愤怒和过度负载,增加攻击性驾驶的倾向;在驾驶过程中,稍有不利状况就会令其异常暴躁;过度负载更危险[2]。

2.3 个性因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在面对同一不文明驾驶行为,有的表现得很暴躁,有的会无动于衷,这与驾驶人的性格、年龄、驾龄、情绪累积都有关系[3]。

(1)性别差异

男性的攻击性大于女性,出现驾驶暴力的概率更多。现实中,男性驾驶员比女性更趋向于闯红灯、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等。男性驾驶员一般认为“强行超车”充满威胁和危险,女性缺乏经验则不这么认为。

(2)年龄、驾龄差异

年轻驾驶员比年长者更容易诱发“路怒症”。研究显示年龄、驾龄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负相关,20岁左右的驾驶员和驾龄较少的人更具备攻击性。这个年龄段的驾驶员自信心强,较好胜、喜争斗、好攀比、不甘落后,对于自尊很敏感,常高估自己的驾驶技术,倾向超别人车而不愿意被别人超车。

(3)个性差异

长期生活在高压环境下,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更易急躁和愤怒;性格温和的中庸派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次数则较少。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或人格特质为外倾性、A型的驾驶员更倾向于攻击性驾驶 。

3 攻击性驾驶的预防

3.1 个人预防

大多数驾驶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避免在驾驶过程产生“路怒症”,少数重症患者无法自我控制,需要心理治疗。

个人预防可以采取以下几点:

(1)调控情绪

驾驶过程中应调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干扰,心情过于激动时不宜驾车。正在发火或者情绪沮丧都会影响驾驶效果。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自我减压,转移驾驶注意力。可以听听广播或音乐,调节不良情绪;在堵车时,舒展一下身体、简单按摩头部、颈部,缓解疲劳。

(2)换位思考

别人超车、并线,或许他是有急事而非有意挑衅;车速太低,或许驾驶员是新手,还没完全适应路面状况。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替别人想想,在马路上就不会那么纠结,情绪自然不会焦躁,对驾驶安全有益。

(3)准备充裕

时间紧迫导致驾驶情绪紧张。提倡提早出门,留有宽裕时间,换来平和心态;出门前检查是否带齐行李物品,避免忘带而影响心情;充分考虑所行路线,避免路况不好、车流拥挤的高峰时段,并对应急变通的路线有所掌握,应急处置不慌乱。

(4)生活调节

生活有规律,正常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让积压的不良情绪释放和宣泄;多与亲朋好友沟通,排解生活和工作烦恼;平时多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多吃清淡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吃垃圾食品。

3.2 政府干预

“路怒症”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各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政府针对攻击性驾驶的干预措施还很少。我们可以加大政府干预力度,预防和减少攻击性驾驶行为这个“马路杀手”。

(1)交通治理

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带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多,而路网承载能力赶不上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原有道路无法适应,交通矛盾逐步激化。在发达国家,治理交通拥堵,纽约政府实施智能交通,疏导流量;东京政府注重发展公交系统,扩大运输装备的交通服务能力。

我国政府应增强干预力度,升级硬件功能,完善软件服务。各相关部门通过调研考察,作出相应决策,加强交通建设。具体可以落实以下措施:完善发展公交系统;建设地铁轨道、高架桥、快速路、单行线、环城高速;加大对交通高峰时段、路段的执法力度和疏通力度,确保公路畅通。

(2)驾驶适性测试

驾驶员是否适宜驾驶、是否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驾驶过程、是否具备驾驶的技能与素质,我们称之为“驾驶适性”,可分为生理适性和心理适性。通过驾驶适性测试,检测驾驶员的性别、年龄、驾龄、人格个性、驾驶技术、社会动机与心态、身心健康指数和特殊能力等一系列指标,从而用模糊规则计算出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倾向。

生理健康检测可用常规体检设备;心理素质测评可用心理计算机扫描系统(心理 CT),如PsyKey心理测评系统,分析检测出驾驶员的个性因子、心理症状、暴力倾向、犯罪倾向、心理疾病治疗建议和总体印象。

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每年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才能驾驶机动车。我国政府可以参照这些发达国家,建立驾驶适性检测系统并存储于交通数据库智能管理,同时完善相应的交通法规,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预防攻击性驾驶行为。

[1]赵晨鹰,黄希庭.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3,(3):52-55.

[2]Hoggan BL,Dollard MF.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driving anger in an Australian community sample:is there a 1ink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roadrage[J].Accid Anal Prev,2007,39(6):1286-1295.

[3]李凤芝,李昌吉,詹承烈,等. 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中文译本的效度和信度[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3):335-337.

[4]Shinar D.Aggressive driving: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rivers and the situatio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r[J]. 1998,1(2):137-160.

[5]Hennessy D A,Wiesenthal D 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congestion,driver stress and direct versus indirect coping behaviors.Ergonomics[J]. 1997,40(3):348-361.

猜你喜欢

适性攻击性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基于matlab的纯电动客车驾驶员行为分析
适性的物理课堂需要“三原色”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