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恶癖防治面面观

2012-08-15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年3期
关键词:产蛋鸡啄食雏鸡

黄 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 河南信阳 464000)

鸡恶癖也称啄癖、异食癖、恶食癖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味觉异常综合征。各日龄、品种的鸡均能发生,尤以雏鸡、中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和笼养鸡发病率更高。恶癖鸡一旦出现,很快会蔓延整个鸡群,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达50%。即使激发因素消失,恶癖在鸡群中往往也将持续,导致鸡受伤、残废及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鸡恶癖的发生原因

鸡恶癖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鸡栏狭窄、饲料中硫化物不足等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饲料中碱和钙不足、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以及密集饲养、缺少户外运动等引起。从现代兽医学的观点看,鸡恶癖是不完善的人为条件诱发鸡先天性遗传因素而发生的一种应激综合征。引起鸡恶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或各种营养物质比例失当

如日粮营养不全价,动物性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青饲料或粗饲料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颗粒料比粉料、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鸡恶癖。

1.1.1 蛋白质、氨基酸的不足和失衡。以产蛋鸡为例,每天维持消耗需8克蛋白质,每产一个蛋需15克蛋白质,如产蛋率保持在70%时,则每只鸡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不能少于18.5克。一般认为,日粮中粗蛋白质在产蛋鸡低于15%,中鸡低于14%,雏鸡低于19%;或日粮中蛋氨酸在产蛋鸡低于0.27%,中鸡低于0.25%,雏鸡低于0.3%,均易诱发恶癖。此外,日粮中只有植物蛋白而没有动物蛋白,或者蛋氨酸数量足够,但忽略了各种氨基酸的平衡,也易诱发恶癖。

1.1.2 某种维生素的缺乏或不足。正常鸡饲料中至少要含有14种必需维生素,而且要比例适当,否则就会发生疾病。例如,鸡饲料中缺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或维生素B12,可影响鸡体对蛋白质的正常吸收;缺少维生素B6则可使鸡体信息传递紊乱,甚至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1.1.3 各种矿物元素的不足和比例不当。例如,鸡对日粮中钙的吸收率为50%~60%,每只蛋约含钙2.2克,因此,产蛋鸡每产1只蛋,至少需供给4克钙。一般认为,日粮中钙在产蛋鸡低于3%,中鸡低于0.6%,雏鸡低于0.9%;或日粮中钙磷比在产蛋鸡低于5∶1,中鸡低于1.2∶1,雏鸡低于1.3∶1,均可诱发恶癖。另外,日粮中食盐低于0.3%;各种微量元素中有—种不足;或各种微量元素之间比例不当,也可诱发恶癖。

1.1.4 粗纤维含量过高或过低。日粮中的粗纤维可促进肠管蠕动和消化、吸收。一般认为,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蛋鸡应在2.5%~4.5%,中鸡应在3%~5%,雏鸡应在3%~4%。

1.2 养鸡环境不佳,饲养管理不当

1.2.1 温度偏高,通风不畅;舍内过于拥挤、过热,运动场过小或运动量不足;育雏室小而热,通风不良,光照强;有害气体浓度高,氨气扑鼻、刺眼;地面潮湿,鸡群感到闷热不舒适;阳光太强或光照太强,光照制度不合理;饲喂时间不固定;限制饲喂等,均可使鸡感到烦躁,诱发恶癖,影响产蛋率。

1.2.2 鸡识别同伴的能力有限,如果组群偏大、强弱混养、大小混养或饲养密度过高,或者在重新组群时把不同品种、不同日龄及不同羽色的鸡混养在—起,都会增加因彼此不熟而剧烈互啄的机会。

1.2.3 产蛋箱内光线偏强,或产蛋箱不足,多鸡争窝,会增加啄肛的机会。收蛋不及时,特别是对薄壳蛋和软皮蛋收捡不及时,一旦被鸡踩破,让鸡啄食后也会很快诱发食蛋癖。

1.2.4 饲喂失宜。如饲喂时间不固定、饲喂量不够、饲料质量低劣、饲料发霉变质和饮水供给不足等。此外,饲槽不足,或者随意改变饲喂的次数和时间,鸡在争食过程中就会以强凌弱,并在啄斗中形成恶癖。

1.3 疾病未治,病鸡未隔离饲养

如患有寄生虫病、肠炎,换羽时皮肤发痒,及未能及时把有外伤、啄伤、肛门裂或泄殖腔垂脱等病鸡隔离饲养。特别是没有把经常专门伺机啄食其他鸡的肛门、伤口等的鸡只隔离出来。

有体内寄生虫病的鸡,排粪后常有虫体残留在肛门内外。此时,鸡因有痒感而自啄,或者其他鸡见到虫体后急促前来争食而把肛门啄破。有体外寄生虫病的鸡常自啄解痒,一旦出血便会迅即招来同群鸡只争啄。

1.4 其他因素

1.4.1 换羽因素。鸡换羽、雏鸡生出新毛芽时,皮肤发痒,自啄解痒时偶尔啄伤出血,也能招来同群鸡只争啄。

1.4.2 激素因素。开产鸡血液中雌激素和孕酮的增加,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恶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1.4.3 调整鸡群。育成鸡和产蛋鸡在调整鸡群时,放入新鸡会破坏原来的安定格局,常发生争斗以重新确立群序。

2 鸡恶癖的常见类型

2.1 啄肉癖

是最常见的一种恶癖,同群鸡只互相攻击,发生伤害甚至死亡后,一部分尸体即被攻击者吃掉。可发生在不同品种的鸡群,各种年龄的小鸡均可发生。如果在雏鸡中加以预防,在成年以前则很少发生。

2.2 啄肛癖

啄食肛门及其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恶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损失的多是高产蛋鸡,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而造成脱肛或撕裂。肛门一经被啄破,则群鸡争啄,直至肠道脱垂坠地,引起死亡。产蛋鸡在交配后及鸡白痢时,肛门周围羽毛粘满白灰样粪块时,易引起啄食肛门。

2.3 啄羽癖

多发生在发育中的幼雏换羽期以及产蛋鸡换羽期和盛产期,尤其是当年的高产新鸡最易发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表现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被啄、互啄。常使羽毛不全,皮肉暴露,产蛋量下降。有时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

2.4 啄趾癖

鸡相互啄食脚趾,引起出血或跛行,严重的可将脚趾啄断,幼鸡最容易发生。此外,啄冠、啄髯多见于公鸡间争斗,啄鳞癖多见于脚部被外寄生虫侵袭而发生病变的鸡等。

2.5 食蛋癖

蛋鸡刚产下蛋,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有时产蛋鸡也啄食自己下的蛋,主要发生在产蛋鸡群,尤其是产蛋旺盛的春季。多由于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常由软壳蛋被踩,或偶尔巢内、地面打破一个蛋开始。

2.6 异食癖

啄食陈旧的白灰渣、砖瓦和陶瓷碎块,吞食被粪尿污染的羽毛、木屑等,多见于中鸡或成鸡。病鸡常见消化不良、羽毛无光和消瘦等表现。

3 鸡恶癖的预防措施

3.1 适时断喙修啄

断喙,就是借助专用的器械将鸡喙尖端断去,断喙后上喙稍短,下喙稍长,使鸡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恶癖形成。这是预防和制止鸡恶癖发生的一种效果较好的办法。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恶癖,但能降低恶癖发生率及减轻机体损伤,还可节省饲料。

3.1.1 断喙器械:专门的鸡用断喙器,或者用剪刀和电烙铁代替。另用薄铁板根据鸡喙的粗度钻几个直径不同的椭圆形的孔,作为保护板。

3.1.2 断喙时机:早期断喙在7~10日龄进行较好,10~12周龄(或开产前)对蛋鸡进行修整。晚期断喙在l0~12周龄时进行。最迟不晚于18周龄,因为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不愿全群断喙,至少应把恶癖鸡挑出断喙。

3.1.3 断喙方法:①早期断喙。助手右手握鸡,左手持保护板,将雏喙插入板上孔径适宜的孔里,使鸡喙露出的长度为从喙尖到鼻孔的1/3。注意使雏鸡头向下低,保护板上端呈内向倾斜,使露出的上喙长一些,下喙短一些。术者持烧红了的电烙铁从喙尖烙起,以烙代切,一层一层地烙到从喙尖到鼻孔1/3处为止。出血时,用电烙铁接触几秒钟以减少出血。在电烙过程中,将雏鸡头向下低,不致烙伤舌尖;保护板有一定的倾斜度,断喙后才能达到上喙短、下喙长的目的。②晚期断喙。上喙和下喙须分次进行。断上喙时,用烧红了的剪刀断去l/2;断下喙时断去1/3(均指从喙尖到鼻孔的长度而言)。断后立即用电烙铁修整锐角,使之达到钝圆。烧烙过程中,将鸡脖子伸长,鸡舌能自动回缩,再用一薄铁板压住鸡舌和黏膜,避免烧伤舌尖的黏膜。③修喙。某些早期断喙的鸡,当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而参差不齐。对这些鸡应及时进行修喙。修喙时不要切削过多,能达到喙缘圆滑即可。

3.1.4 注意事项:断喙前、后一天,按每10只雏鸡每天加入0.5~1毫克维生素K于饮水中,预防出血;断喙前、后各5天内不要做免疫接种;晚期断喙应在凉爽天气进行,术后供给清凉饮水;断喙后1~2周内,应喂给粉状饲料,槽内饲料和饮水保持6.5厘米左右。待伤口痊愈后再喂颗粒饲料。

3.2 喂给全价饲料

3.2.1 根据鸡群日龄、生产水平和饲养标准来确定全价配方。避免饲料单一,动物性饲料要占5%~10%,粗蛋白在雏鸡中要占18%~20%,育成鸡占14%~18%,矿物质饲料占3%~4%,食盐0.3%~0.5%,其中育雏阶段饲料中钙占0.7%~0.8%,成鸡食料中钙占0.8%~1.2%,同时要补充适量青饲料或干草粉。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在日粮的粗蛋白总量中,动物性蛋白不应少于2/3。配制时必须认真把各种成分混合均匀。配制后尽可能新鲜使用,防止霉败。

3.2.2 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能减少恶癖的发生。每只鸡每天补充0.5~3克生石膏粉,啄羽癖会很快消失。缺盐引起的恶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天,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

3.2.3 补喂沙砾,提高鸡的消化率。不要用普通细沙,要用从河沙中筛选出的坚硬、不易破碎的沙砾,雏鸡用小米粒大的,成鸡用高粱粒至玉米粒大的。平养鸡经常设沙砾槽任其自由采食,笼养鸡可在日粮中掺入0.5%~0.7%沙砾。

3.3 实行科学管理

3.3.1 降低饲养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恶癖发生的机会。一般养鸡场每群以200~300只为宜,专业户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饲养密度过大,鸡的活动空间减少,同时呼出CO2和排粪较多,鸡舍空气污浊,既影响健康,又易发生恶癖。

平养育雏,每群不宜超过100只,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长而逐减,小鸡开始饲养时20~30只/米2,平养到7~18周龄的育成鸡10只/米2为宜。笼养鸡,保证每只鸡有270~280厘米2的笼位,最好是每鸡单独养在一个格内,格与格之间的网眼的大小以不能互啄为度。

3.3.2 按公母、强弱、大小和品种不同进行合理分群。随时将病鸡隔离,及时淘汰专啄其他鸡的恶癖鸡以及不易治愈的病鸡。

3.3.3 备足饲槽,高度适宜,饲喂定时、定量和定质;备足饮水器,供给饮水,水槽中保持清洁饮水,维持既定的饲养制度,避免发生争槽现象。

3.3.4 凡鸡能接触到的器物都不应有尖利突出物,以防刺伤鸡体。偏重的鸡(肉用种鸡)在自然交配时应采取预防蹬伤母鸡脊背的措施。例如,交配前给母鸡背上披一层布,或提前给种用公鸡断趾等。

3.3.5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鸡舍内或运动场里设置沙浴池,或在运动场里悬挂青饲料,借以增加其活动时间,减少恶癖的发生。舍内要设产蛋箱,减少环境条件刺激。

3.4 适宜环境条件

3.4.1 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引起拥挤堆叠、烦躁不安、恶癖增强。温度以保持在18~25℃为宜。低于5℃应采取措施保暖,高于30℃应设法降温。鸡舍和育雏舍中相对湿度力求保持在50%~60%,切忌潮湿或燥热。

3.4.2 舍内应经常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及空气新鲜,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鸡的呼吸量较大,而且在适宜的舍温条件下,粪和垫料等会被微生物作用而分解出大量的NH3、H2S和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的积存,会促使鸡烦躁不安。因此,必须注意既要保证所要求的环境温度,又要保证空气清新,不可顾此失彼。

3.5 光照时间和强度要合理

3.5.1 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现代养肉鸡通常为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目的是让鸡习惯于黑暗环境下生活,不致因偶然停电而使鸡惊慌,造成损失。蛋鸡、雏鸡1~3日龄要求23小时光照,午夜关灯1小时,从4日龄开始每天减少光照1小时,如果是密闭式鸡舍,可一直减到8小时,开放式鸡舍减到自然光照。育成鸡于140日龄上笼时光照应达12小时,自上笼之日起每周增加30分钟,在28周龄时使光照达到16小时,只有这样产蛋鸡才能充分发挥产蛋性能。

3.5.2 光线的强度以能见度清晰为宜,应在5~30勒克斯。不论是肉用鸡还是蛋用鸡,除1~2周龄需较亮的光照外,一般每15米2用一个40瓦灯泡,以3瓦/米2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如果窗大光强,应在玻璃上涂色,或挂有色窗帘。

3.5.3 灯光颜色与恶癖发生有关,灯光过于明亮极易引起啄肛癖和啄羽癖。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鸡人工照明,应选用光线柔和的白炽灯泡,必要时可用红色或绿色灯泡。

3.5.4 光照原则是采用弱光避免强光,补充和减少光照不能时长时短,以免造成光照刺激紊乱,失去应有的作用,黑暗时间避免漏光。

3.6 定期进行驱虫

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对体内寄生虫进行预防性驱虫,并及时消灭体表寄生虫。

4 鸡恶癖的治疗措施

治疗本病,首先应了解发生恶癖的原因,进而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主要的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4.1 隔离饲养

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2 查明发生原因

主要是查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包括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否达到饲养标准;查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和空气等环境条件是否合适;查组群是否合理;查给料给水是否按时等。然后针对原因,确定具体解决方案。对少数表现明显恶癖鸡应及早淘汰。

4.3 对症治疗

4.3.1 用FeSO4和维生素B2治疗啄羽鸡有显著效果。体重500克以上的鸡,每只每次服0.9克FeSO4、2.5毫克维生素B2,每天2~3次,连服3~4天。

4.3.2 在鸡的日粮中加入1%Na2SO4,或1%~2%石膏粉(市售的天然石膏),直至恶癖消失。或者给患鸡内服石膏,0.5~3.0克/只,每天1次,连服数日,啄羽癖很快就可消失。

4.3.3 15日龄左右的雏鸡,按每只每次给土霉素25毫克、干酵母150毫克、麦芽粉100毫克的剂量拌入日粮中喂给,每天3次,连用6天。

4.3.4 对那些被啄伤的鸡只,给被啄的伤口涂上与毛色接近且带有异味的消毒药液或杀菌药膏,如龙胆紫、樟脑油、碘酊、鱼石脂软膏和黄连素等。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待伤口痊愈,没有渗出液时,再送回原群饲养。作为预防,可用发电机用过的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使鸡只失去兴趣。

4.3.5 在日粮中加入3%的羽毛粉或0.2%的蛋氨酸,直至啄癖消失为止。对缺盐或某些矿物质缺乏的恶癖,在日粮中加2%~4%食盐可治愈,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食盐中毒。

4.3.6 经治疗无效的顽固病群,可改为地面放养一个时期,并在场内设砂浴坑、稻草捆或悬挂野草、青菜等,设法诱使鸡只多活动,以分散鸡的注意力,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猜你喜欢

产蛋鸡啄食雏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不要打扰一只啄食的冬鸟
夏季产蛋鸡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啄食的母鸡
鸡蛋价格仍有下降可能
食醋可防鸡病
啄木鸟不患脑震荡
秋冬季节产蛋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