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伤寒论》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体会
2012-08-15董正华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基础教学
在《伤寒论》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体会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介入教学各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的介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伤寒论》教学方法单一,原文学习枯燥的弊端,做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多种不同的参与方式也极大地活跃了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而掌握中医古典医籍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中医教育;伤寒论;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其六经辨证体系,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基础,在中医学术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是中医教育的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强调突出中医特色,提倡“读经典”的形势下,中医教育对伤寒论课程教学的要求更高。2007年我校建立了“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我校中医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强化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中医学专业建设的显著特色。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取得一定成效。
1 参与式教学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尝试
1.1 设疑多问,启发思维
参与式教学是以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1]。既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根据《伤寒论》古典医籍课程特点,为了解释、弄清原文的基本意义,以解析原文、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灌入式教学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克服这一弊端,可将设疑提问与课堂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设疑多问,启发思考,使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的不断思索过程中,并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设疑提问时,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含义明确,既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又要有一定启发意义。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把握时机,适当启发思考的角度。如学习31条后,可提出14条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用桂枝汤加葛根治疗;而本条太阳伤寒项背强几几,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而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只要再问“项背强几几的病机是什么?麻黄汤之功效如何?桂枝汤有何配伍特点?葛根汤是否含有麻黄汤方义?”通过逐步诱导,学生在已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不仅可以解决疑问,而且也加深了对上述诸方证的理解。
教学中,还可针对某一章节或全书所涉及的问题设疑,要求学生通过综合归纳某一方面相关内容来释疑。如提出桂枝汤的适应证有哪些?《伤寒论》脉阴阳的含义有哪些?《伤寒论》利水法有哪些?《伤寒论》厥证之证治如何?《伤寒论》下利之治法如何?等等,一个问题往往涉及数十条原文。通过对这些专题的综合归纳,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复习了全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一般说的“问”,多指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问”是双向的,而且要更注重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因为只有深入思考所学内容,才能发现问题。通过释疑解惑,加强师生互动,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学生深有感受地说:“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应多提问题。教师应让学生不断处于思考之中,不是一味的接受。学生有问题也应大胆地发问,形成学习发问的好习惯,有助于独立思考”
1.2 学生备课,试讲原文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正确理解原文的分析能力,在教学的中、后期,适当安排部分典型原文由学生讲解。具体方法是将原文提前交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备课准备,上台试讲,学生提问,最后由教师点评小结。如此不仅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析原文的学习方法,而且确实感受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激发其进一步钻研的求知欲。我们曾安排学生讲解《伤寒论》第56、81、91、167、335、337、339 条原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够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收到良好效果。在学习小结中学生说:“老师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亲自上讲台讲课,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老师还让大家轮流上讲台试着讲解原文,这种方式很能锻炼我们的应辨能力,培养我们的自信心……。为了讲课时表现好一些,同学们下课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自己才能弄懂弄通原文,上台才能得心应手。当学生讲完后,教师再作点评,指出其优缺点,这样后面的就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讲课学生自身也从教师的点评中受益。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使我对伤寒论这门课程掌握的比较牢固,理解的比较透彻”。“学生上台讲课对他本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因为在自己私下准备资料时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且上台讲课还需要自信、需要胆量,如何把自己的看法在讲台上冷静、沉着地传授给大家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够好,也可以为以后的求职演讲等打下基础”。
1.3 联系临床,病案讨论
为有机地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病案讨论及将典型病例请到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应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直接参与对病例的辨证治疗。在病案讨论时,可先将病案发给同学,学生之间在课下小组讨论,全班集中分析时,随机抽取学生发言,同学质疑,教师引导,最后归纳点评,指出其得失。在课程结束之前,将选好的典型病例请进课堂,学生分组,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再运用六经辨证方法进行辨证施治,最后集中讨论,教师归纳点评。
1.4 查阅资料,撰写论文
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将5-6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按教学进度及内容,布置相应的专题,要求学生利用现代图书及网络资源,查阅资料,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就这些专题写出学习体会或小论文。这种教学方法既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锻炼了自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提高其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学习绪论时,要求其查阅文献,了解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时代背景等。《伤寒论》中存在诸多争议点,以往授课多避而不谈。有意识地选择布置一些对临床指导意义较大,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让其查阅资料,了解多种学术观点,以开阔视野。如“发于阴、发于阳”、“六经病欲解时”、“太阳蓄血部位”等等。针对某些问题不仅仅有一个答案,而且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则让学生明确这都是历代医家从各自不同医疗实践得出的体会,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确立,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后期或假期,将《伤寒论》常用方剂的现代应用作为专题,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分头去查找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写出该方的现代应用综述。如此,不仅使学生了解常用经方的临床应用概况,而且学会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图书馆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初步锻炼了撰写论文的能力。学生曾撰写出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麻杏甘石汤、葛根黄连黄芩汤等方的临床应用概况,收到良好效果。
为巩固《伤寒论》课程的教学成果,让学生了解近现代国内《伤寒论》的研究现状,了解著名伤寒学家的成才之路,我们利用假期,安排学生阅读《名老中医之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等有关书籍,或收集资料,了解著名伤寒学家的治学经验、学术特色等。学生广泛查阅资料,通过读书、思考,总结写出黄竹斋、李培生、刘渡舟、陈亦人、陈瑞春、何志雄、姜春华等数十位伤寒学家的学术成就。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们从各位伤寒名家身上了解名医成才之路,看到了《伤寒论》的学术价值,增强了深入钻研学习的信心,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起到借鉴、鼓舞、鞭策作用;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读书写作能力。学生深有感受地说:“假期里,我看了《中华中医名流》一书记载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聂惠民教授关于《伤寒论》研习的方法。她指出自己学研《伤寒论》可以总结为五个步骤:学识伤寒→讲授伤寒→研究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可见聂老师对《伤寒论》的追求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对它的认识从一开始知道的不多,到慢慢地深入,最后是爱之深切。虽然我们学习《伤寒论》的时间很短,但教师教给了学习古医籍的方法,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研读《伤寒论》”。
2 《伤寒论》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体会
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介入教学各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2]。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该教学法用于某些中医临床课程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3]。在《伤寒论》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有如下体会:
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长期以来,中医教育的传统教学法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入式。这种方法只重视理论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仅强调知识的继承,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新的教育理念主张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其掌握学习方法而学会学习。参与式教学法的介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原文学习枯燥的弊端,做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同步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多种不同的参与方式也极大地活跃了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而掌握古典医籍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请典型病人来课堂,给学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深受学生好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病人进课堂,更是让我们这些初入医门的学子有了自己亲自当医生的感觉,也更让我们知道,只有将实践与理论两者有机地结合一起,才能让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发挥最大的价值”。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臧息相辅”。传统教学法主要寄希望于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新课程不断增设,传统课程的课时数势必压缩。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学习,通过课内设疑提问、布置讨论专题、试讲内容,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自习、节假日去查阅资料、开展阅读讨论、或临床见习,将中医经典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外学习是对课内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记》所言“臧息相辅”,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生深有感受地说:“学习《伤寒论》时,老师调动了我们学习的自主性,课外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撰写某些常用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综述,并进行集体交流,这样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种学习方式大大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掌握了收集资料和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为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使理论学习与临床相结合,提高实践技能。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伤寒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肯定的疗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临床,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并具备应用六经辨证方法灵活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阶段性病例讨论、请典型病人进课堂等参与式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正如学生所言“参与式教学不仅使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更给了学生难得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学生听老师讲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更好的理解条文,更好的学习,这样的锻炼确实使学生受益匪浅。病人进课堂更是大有益处,就使我们有了一次相当于临床实习的机会。它对临床收集四诊资料,及更正确的、快速的辨证分析,得出诊断结果、治法、方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进一步提高”。
使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逐渐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参与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开展各项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如讲解原文、病案讨论、专题研讨、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等。这样既能加深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又能提高课外自学能力;既使其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又提高了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既培养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能提高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使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步发展。“老师给学生多次机会上台讲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的距离,在同学中反应甚好。老师多次强调要重视查阅相关医学资料,了解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以前不爱查资料的我养成了查阅资料、了解各方面见解的习惯,不仅更好地服务学习,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只要以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宗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积极思考、实践和总结,在医学教育中应用参与式教学并不是一件难事[4]。但我们体会到,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中医教育事业,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其次,在教学条件上应小班上课,30-40人为宜,如人数过多,则不利于互动和因材施教。最后,还要看到,传统教学法也有优点,如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育人作用,传授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参与式教学法则侧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增加学习自主性,但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最好把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质量。
[1]陈瑞华,欧珠罗布,付 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88-89.
[2]单 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4):154.
[3]刘丽清,郭树榜.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44 -645.
[4]周建华,方定志.参与式教学法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42-343.
G642.0
A
1006-2769(2012)01-0075-04
2011-11-01
董正华(1953-),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