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校管理系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①
2012-08-15李常应黄静武军涛梁宇
李常应,黄静,武军涛,梁宇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lcy-teacher@163.com)
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学生的未来生活及学校的声誉,因此,认真和科学的对待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成了我系目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据调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我国第一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2003年分别毕业于云南大学、东北大学,就业去向以东北大学为例,当年30名毕业生中,考研、出国9人,从事社区工作13人,其余进入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就业率达到100%,且专业相当对口[1]。
我校于2003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本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本科生,同年5月正式成立管理系,目前有在校生290人。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培养了4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共170人。笔者主要以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分析法归纳出管理系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管理系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1.1 就业呈多元化状态。管理系2011届38名毕业生中,就业单位有地方各级医院、各级妇幼保健院、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各类企业、学校及高校(即考上硕士研究生)。
1.2 多数学生进入医疗卫生医药机构就业。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共38人,其中进入医疗卫生医药机构就业的有27人,占71.05%。
1.3 极少数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共38人,其中进入各类企业就业的有6人,占15.79%。
1.4 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人数过少。经调查,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占的比例不到10. 00%,报考硕士研究生只有2人,仅占总人数的5.26%。
1.5 到县级单位就业的比例相对高,到地市级及以上单位就业的比例稍低,见表1。
在以上29人就业中,在县级医院、县级妇幼保健院和县级卫生管理部门工作的有19人,占65.51%。(注:以上的百分比均采用四舍五入的办法。)
2 针对管理系学生以上五个就业的特点,提出五个实践对策
2.1 在管理系学生中继续倡导“能力综合化,就业多元化”的就业理念。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就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2.2 鼓励管理系学生积极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就业渠道。据《新京报》报道[2],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者数量超过 146万人,平均报考比例达到了9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超过4224∶1。
2.3 鼓励管理系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就业。尤其要鼓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毕业生大胆尝试进入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就业,打开就业新局面。
2.4 继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引导学生正确就业。管理系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要实行“不断线”开展就业培训和指导主题活动。培训内容应该涵盖就业技巧和政策指导、公务员考试指导、硕士研究生考试指导、自主创业指导、企业管理指导等方面,尤其要加大国家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邀请相关专家、领导和校友及相关人士举办讲座活动;举办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模拟比赛;强化到基层就业意识,鼓励学生到基层单位就业,引导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值,尽量与我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2.5 为管理系学生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时下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着“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原则,学校层面应该多方宣传新专业,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和用人信息。
近两年,管理系尝试了三个新办法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和用人信息。第一个办法利用寒暑假期发动全系在校学生回到家乡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收集的单位有所在地的卫生局、社会保障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医保中心、血站以及各商业保险公司等相关单位。第二个办法是发动已经参加工作的校友反馈本单位及单位所在地的用人信息,每年至少收集到30~50条信息。第三个办法是发动全系教师利用“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发动教师收集用人信息,如要求每个教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八个一”,其中一个“一”为一名党员至少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一条用人信息,2012年共收集到28条用人信息。这些举措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推介和宣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校2011年校园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的毕业生人数,2011年的专业岗位需求数量和毕业生的比例超过2∶1。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除了与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付出的各项工作有关之外,毫无疑问,管理系近两年来实施的三项新举措无疑也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因此,应该继续为管理系学生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另外,笔者认为,对于一个相对年轻的二级院系来说,还应该及时统计毕业生就业信息,分析毕业生就业流向,总结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指导和推荐下一批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同时,对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郑代良,杨吉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0(4):15-17.
[2] 杨华云.国家公务员考试超146万人报名,招录比达93∶1 [N].新京报,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