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自主学习的问题分析
2012-08-15孙雪波
孙雪波
(宁波市慈湖中学,浙江 宁波 315031)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中体育自主学习的问题分析
孙雪波
(宁波市慈湖中学,浙江 宁波 31503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体育课堂发生了显著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倍受瞩目。自主学习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由于观念误解而陷入一些误区,如目标不清、模式不明、时间不足等,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举措,如明确自主学习目标、改变自主教学模式、确保自主学习时间等成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高中课程;体育教学;自主学习
1 高中体育自主学习的问题表现
1.1 自主学习目标不清
新课程要求把自主权还给学生,一些教师夸大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盲目把课堂权利交给学生,往往让学生自主确定体育项目(学习内容),自定目标,学生在不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及学习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自学、自练。“自主学习”明显变成了课间玩耍、嬉戏的局面。学生既不知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更不知自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只是偶尔地说上几句,指点几下,下课前再集合总结一下。可想而知,这样的“自主学习”就演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模式。无的放矢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将会是一无所获,效率低下,毫无意义。
1.2 自主教学模式不明
对自主学习认识不清反映在教学中出现课堂放羊或流于形式的状况。为追求新课程的外在教学形式,很多一线体育工作者在自主教学模式中过分讲究学生的自主自由,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评效果,忽视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
教师往往会不管学生年级高低、体育识知水平高低、教学内容新旧及教材性质与活动的难易程度,没有进行很好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这样即使让学生教学了所谓的自主学习,其教学效果也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自主学习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要求比传统课堂更高,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但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同样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本节课的既定教学目标任务,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练、自学,从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巩固提高运动技能,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避免流于自主的形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过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习只是被动学习,因而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新课改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学科和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组织学习的落实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自主学习绝不是放弃教师的作用,觉不能把自主学习方法无限扩大。对中学体育教学而言,体育课堂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和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涉及到一些对抗性强的、需要运用器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加以精心设计和组织。因此,对中学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始终是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组织下才能顺利进行。
1.3 自主学习时间失效
从常态来看,目前体育教师由于课时压力,基本上没有整节课都占有学生时间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是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有的体育课堂教学名曰“自主学习”,实质已沦为“放羊”式教学或已滑向 “放羊”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交互带,做完准备活动后,有时准备活动都不做,就给学生自由活动,要玩的玩一通,不要玩的聚在一块聊天,甚至有些学生回教室,大量的时间闲置,一节课的目标根本无法达成,这样的课堂教学状态,时间再多也无济于事。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体现,另一方面一些简易性教材和运动技能项目教学则因为不需要自主学习沦为无效课堂。从学生性别差异上看,大多数男生还能动起来,参加一些运动项目,但大多数高中女生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聊天,她们会一小簇一小簇地聚在一起聊天。
2 高中体育自主学习的问题解决
2.1 自主学习的目标达成是否实现
自主学习的起点和终点皆是实现体育课堂预期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定位合理、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自主学习就会迷失方向。这样一来,学生所谓的“主动”学习很可能就会演化为毫无意义的盲动。自主学习是有明确目标和任务的,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由着性子“玩”。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明确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以教学(学习)目标的是否实现来检验自主学习的成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设立有效的学习目标,并且要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学习目标,这是在体育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学生理解了学习目标,才能让他们明白这堂课要完成什么,需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学生必须带着学习任务去练习,这样才能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而体育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帮助,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更为有效。
因此,体育课堂所有活动围绕这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所以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每个学生也能由始至终地明确教学目标。例如,让学生进行篮球三对三教学比赛,教师应确定比赛的目标是什么,技术运用要以什么方式为主。在篮球三对三比赛中,先让学生学习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并使其明确它是篮球三对三教学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方式,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或以后及时进行总结、示范和指导(个别纠正典型错误),让学生真正理解正确的技术动作,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三对三篮球比赛的技术要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玩”中学,在“玩”中自主地学。这样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比赛的输赢而满场跑的现象,引导学生更加地注重通过技术和战术的方法去战胜对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2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有效
自主教学模式的基本路径是:明确目标和内容—引导自主学习—组织交流评议—再次自主学习—总结评价。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习指导、点拨激发、讨论评议这几个方面。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自我学习和练习,并根据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评和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纠正;对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下,通过集体讨论、集体练习解决、巩固强化,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进步和成功的良好体验。
以笔者学校实施的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改革为例,以学案方式明确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同伴交流,教师后教,组织评议,再次自主学习,最后组织总结评价。在具体“先学”实践中,为确保“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确保学生问题的生成,在课前各年级都形成一个备案组。备案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把下一阶段(如一个星期)的教学内容按课时做好学案,并在每节新课前一天发放给学生,以辅助学生自学工作。这样一来,学生对第二天的课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遇到哪些困难问题。在课堂中学生就会更理解动作概念,并根据要点去慢慢纠正错误。教师也从中明确下一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更好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体育学科的普及特征决定一个中学生面对几乎任何常态教学的运动项目都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充分运用学生的先前知识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对于感兴趣的项目总是“已知”多于“未知”,如学生喜欢看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等,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而同伴,特别是同一小组的成员,他们共同爱好某种项目。运用多方的“己知”,并借助各种外力,来表象、模仿、体验和交流来领悟“未知”成了一种学生之间潜意识学习资源获得的一种主要方式。而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动素养逐渐训练并培养出来,特别是运动素养,大家都在相互欣赏中获得尊重,在心灵的愉悦中获得提高。“后教”过程则是要进一步解决大家共同感到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深度、潜隐的。比如,投篮技术掌握的前提下,意念是很重要的,在投之前要形成一些正确的、定型的技术,最后要意念篮球投中目标只空心篮,沿抛物线轨迹进入篮圈中央,不沾任何的篮框;运用运球后转身技术以右手运球为例,其核心技术是以左脚为轴转体拉球,右脚顺势加大幅度“卡”住对方的身体挡住防守队员的防守脚步,加速运球跟进,“卡”的动作往往学生认识浅薄,没有体验。这些问题有可能多数同学凭一己之力甚至小组之力难以或不可能解决,这就需要借助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了。
2.3 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否保证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主学习一般需要安排给学生更多自学时间,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较少,这样教师通常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就相应减少。在体育课堂中,为了有效实施自主学时,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应该信任并尊重学生,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其次,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步骤、合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点到为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练习。教师应把学堂与讲堂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而不能进行疲劳训练、繁琐分析,而从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在自主学习的高中体育课堂,许多教师往往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跟着学生走。这种过份淡化了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不能将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学,也不能为了所谓的自主,而完全友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对中学生而言,对体育教学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自学行为不都是自主学习,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淆。如果说脱离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来理解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模式。不管是给学生的活动时间是长还是短,教师的作用都是不能被疏忽的,他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还是活动的监督者,只有在教师的组织指引下,课堂教学才有序高效。例如,在教师简明扼要地讲了打篮球的技战术、传切、突破等要领后,马上把剩下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也不应该闲着,在场边加以监督,中间没有任何干预,时间一定很充裕,学生也很乐意,又能达成了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有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领,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篮球教学为例,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引,完全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诸如战术、技术等问题视而不见,学生的活动时间是更充裕了,学生得不到任何提高,甚至会在某些方面误入歧途,这不符合自主学习的宗旨。当学生发生这样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该指出错误动作,讲析技术要领,然后再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活动中去,这样就有利于课堂目标的达成。这样练讲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在动作要领上等到更好的领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体力上得到很好的休息,然后可以投入更好、更深的学习中去,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 1 ]黄嘉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几个误区及对策探究[ J ].文理导航,2011(6):28-30.
[ 2 ]刘云娜.体育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研究[ J ].教学与管理,2007(10):153-154.
[ 3 ]陈康生.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对策的探讨[ J ].成才之路,2011(14):57.
[ 4 ]陈红青.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J ].运动,2010(5):114-115.
G807.0
A
1674-151X(2012)05-121-03
投稿日期:2012-03-21
孙雪波,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