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跨区域文化传播研究
2012-08-15张军平
张军平
(湖北工业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68)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跨区域文化传播研究
张军平
(湖北工业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68)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种特质,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区域性、文化性等特点。研究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传播源的形成,跨区域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及传播策略,可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文化跨区域传播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体育 赛事文化 跨区域 传播
1 前言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经历着变化,民族民间的体育赛事作为民族民间人民生活的标志之一,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接受,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传媒通过体育转播报道,使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可以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得到极大的扩张,传媒推广和普及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实现民族民间体育的各种社会功能。
2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传播源的形成与确立
2.1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传播源的形成——种族聚居地
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动物,自从呱呱坠地便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其是否愿意,都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都会受到种族群体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1]。种族为了生存而在一定血缘关系基础上结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并聚居在一定区域从事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该聚居地也就成为民族文化初创和发展的源头[2]。
在一个理想的部落里,有共同的部落名称,领土相邻;共同从事贸易、农业、建筑房屋、战争以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体育赛事活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实践,使他们不断认识和改造着自然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早期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文化也由此诞生。由此可见,原始聚落发展到部落、民族具有文化形成、积聚和传播的功能。文化的不断积累和凝聚,使村落或城镇成为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的聚集地和中心传播源。聚落文化对其内部成员具有同化和熏陶作用,聚落文化传播也是人类最初体育文化传播的基本形式。作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心,聚落主要通过跨区域的人员流动相互对外辐射聚落体育文化。
2.2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内聚和积淀
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有着自己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特别是文化自身又有较强的积累能力和内聚力,能够在长期实践中自然形成核心文化[3]。由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经常依托某一空间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因此村落与城市常会成为文化的内聚、积淀的空间载体。其实,并非是村落和城市有文化形成和积累的能力,而是文化借助它们的空间从而得到积聚。精神文化作为人类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心智的产物,也是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感知。因此,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存在。而聚集人的村落或城市就成为思想、文化的聚集地,成为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和传播源[2]。
在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核心文化的作用下,对其范围内的任何人可以产生同化作用。这种同化既是意识形态的同化,又是对人思维或心理习惯的彻底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有效的传播目的。
3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跨区域文化传播
3.1 跨区域文化传播的途径
“跨区域文化传播”,是指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空间交流和传承的过程,跨区域传播主要通过传播行为主体来完成[5]。在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的传播中,跨区域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两大传播体系来完成:其一是各民族内部通过行政体系实行内部跨区域传播,在各国之间的跨区域传播主要是通过赛事交流,文化活动交流等非官方行为实现。
3.2 跨区域传播的必备条件
要想实现跨区域文化传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是两个以上的地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文化内容和思想的不同,这是跨区域传播的先决条件。因为同宗或同源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雷同,不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跨地域传播;其二,接受文化传播的地域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比如外来文化的先进性、实用性、务实性或亲近感,强势文化往往具有这种文化认同特点,这也是跨区域传播的必要条件;其三就是要具备传播渠道、桥梁或传播行为。任何传播,如果没有传播渠道和传播桥梁,就很难跨越地域实施传播,离开传播行为,传播内容就会失去传播所凭借的手段。
3.3 影响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的因素
3.3.1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的民族性限制其对外发展
任何文化都有自己发生和存在的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特定的时间、地域和群体会创造特定的文化形态[6]。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承袭和发展之后,在体育形式、审美观念、价值判断、心理结构等方面形成独特的象征体系,这正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之所以具备民族特征的根本标志,整个体育文化体系是透过庞大无比的象征体系深植在人类的思维之中的。众所周知,传播的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5个要素和环节组成。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在传播者的编码与受传者的解码过程中,由于独具特色的民族性象征符号而并不具有普适性。因此,对这套象征符号体系的解读往往存在障碍,甚至存在误解。加上传播效果容易受到内容、渠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3.3.2 文化质差使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难以进军强势文化阵地
文化质差是指传受双方文化质态的差异。文化质态是受众所持有的、稳定的、带有主导性和排他性的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受众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态度和立场[7]。在文化质差的传播中,意义或价值征服的冲动,总是来自强势文化,意义的流向也总是从强势文化流往弱势文化。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多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封闭且极具文化个性,加上受传播条件限制,因而,它们一直处于体育文化的边缘,也是典型的弱势文化。当弱势文化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必然会遭遇来自强势文化的排他,甚至会被强势文化反向渗透[8]。
3.3.3 体育的商业化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处于经济弱势
经济是支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上的强势,才能保证文化上的强势。只有经济与文化成正比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高势能”[9]。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体育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论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市场管理等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育文化商业体系。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体育行业的商业化发展也已经起步。在市场经济下,当商业利益成为评判和衡量文化价值的标准时,更加注重精神内质和文化个性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不仅很难形成聚合效应,甚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3.3.4 文化自卑心理导致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身份的迷失
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推进,中国传统体育表现出以价值趋向错位、现实自信与自我认同缺失的文化自卑心理[10]。面对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它们失去自我,失去判断是非的标准,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文化身份在全球范围内的边缘化而显得焦虑。一些以游勇散兵存在的体育文化形态,常常会在不自觉中被西方强势文化侵袭和同化;而部分意识顽强的体育项目,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它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自我改造,通过对规则、技术、文化品味等的修改,以期获得体育主流文化的认可。而事实上,这种被迫的文化改造行为使民族民间体育陷入了自我身份迷失的怪圈之中,更无法得到全世界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嵌合。
3.3.5 媒介传播的弱势使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跨文化传播困难重重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业成为各国争夺比拼的新领域。然而,从世界媒体格局看,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传播的信息占据了世界信息总流量的80%,其中美国占据了60%以上。而在无线电视频谱和卫星运行轨道上,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垄断了总量的90%,而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体育媒体市场开发才刚刚起步,民族民间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牢固的联姻关系,在传播的手段、规模、技巧和角度远远落后于现代西方体育,加上全球化信息的不平等传播态势,加速了中国“文化逆差”格局的形成。
4 跨文化传播下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策略
跨文化传播带给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发展的机遇。体育文化是动态的,有着不同特质的体育文化形态之间因为差异性的存在而相互摩擦碰撞并相互借鉴吸收,从而最终推动体育文化不断向前发展[11]。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只有正视这一点,积极走出去,才能重塑信心,实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4.1 注重体育文化传播的本土化意识
经济全球化的态势越明显,对文化本土化的要求就越强烈,这正是人类文化理性的体现[12]。本土化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一旦脱离了本土特定的语境,离开了对本土文化的真实折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就将大打折扣[13]。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必须担当起复兴传统体育文化个性的大义,以本土化应对国际强势体育文化冲击,并以此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2 与传媒联姻,实现产业化发展
基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体育文化跨国传播、相互交融的有效载体和推进体育文化国际化进程的积极手段[14]。民族民间体育与大众传媒联姻、实现产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现代传播工具,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进行文化包装,这在信息时代显得非常必要。拿电视来说,从体育产品的前期准备、宣传到节目的策划制作再到后期的销售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等这一系列,都应该被纳入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的产业链之中。
4.3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产业须走市场品牌化道路
市场化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产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15]。事实上,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具备一定优势,如规模巨大的受众市场、低廉的智力资源、潜力无限的广告市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等,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这些有利条件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体育品牌,并以此打开国际化市场的大门。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产业市场化不等于文化市场化。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产业要走市场品牌化道路,要将市场观念与文化精髓相结合[16]。
4.4 开放心态,兼容并包,和而不同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需要开放心态,以本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并以空前宽容大度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气魄来溶解、吸纳不同文化形态中有益于自身发展的部分[17],有所取有所舍,有所继承有所摒弃,方能促进自身发展。当然,开放心态,需要先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才更容易接纳外来文化。在多种文化形态兼容并包的同时,应该深入挖掘个性特征,实现优化组合。在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对民族内部的其他体育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形态,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需要通过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选择,实现由文化冲突向文化整合的转换与重塑。当多元文化因子在寻求新型个性特征的彰显过程中凝聚为一体时,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是可以逐渐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18]。
[1][2]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4]卢 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7.
[5][6]田雨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7]张 柠,张 闳.文化中国[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1.
[8][9][10][11]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20.
[12][13]周传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3):5-9.
[15]高守清.“人文奥运”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向[J].体育与科学,2009(5):44.
[16]姜 熙. 体育全球化中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J]. 体育学刊,2009(10):84-88.
[17]刘 欣. 弱势状况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J].体育学刊,2009(1):88-90.
[18]叶圣陶研究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80.
On the Cross-reg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of Folk Sports
Zhang Junp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68)
folk sports competitions culture has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s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for the national culture multiple traits,history,inheritance,locality,cultural characteristics.Study the formation of folk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source,the means of cross-regional dissemin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will be help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folk sports culture cross-regional dissemination,better promote Chinese folk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olk sports sports culture cross-region dissemin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1—0084—03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项目: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编号:Tyss024。
张军平(197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