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散打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2012-08-15

武术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内容民族

尚 玢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开展散打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尚 玢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散打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开展散打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散打 民族文化 学校领域

1 前言

在国家“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方针的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需要从理论上不断分析和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民族体育更好的融入大众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深刻认识其健身作用,将散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精神,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地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2 逻辑分析

对已有资料内容,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散打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现状

3.1.1 散打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有限,缺少吸引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是以武术为主,设置教学内容通常以青年长拳、初级剑和太极拳剑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散打、中国式摔跤等项目只有在体育院校和具有体育学院的综合性高校开展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致出现仅有武术一项来泛称民族传统体育的不足。那些绝大多数具有吸引力、易于开展、趣味性强、健身效果明显的项目没有被重视而被拒之门外,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由于选择项目少,内容贫乏,单调,而缺乏对学生吸收力和煅炼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有片面的理解。要改变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和方法单一、体育教学内容局限、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呆板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教学内容的拓宽和加深。从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和兴趣,养成终生锻炼习惯等目标出发,推进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广泛化,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新时代的大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

3.1.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长期困扰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师资力量差,授课教师大多以武术专业课为主,缺乏能教授散打等民族体育的教师。据了解,不少担任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包括部分武术专业教师),虽然能掌握武术运动拳械的套路教学,但对一些散打等课程的理论、技术技能传授方法掌握仍显不足,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的经验,加之部分院校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学习,造成一些教师只凭理论知识就进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丧失了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出现了一些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说明师资力量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现代大学生的现实作用。设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将其列入学校正式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普修课或选修课中不同程度的开设散打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和创新有一定特色的学校体育,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3.2 学校开展散打课程的必要性及意义

3.2.1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注重学生民族文化心理需要和兴趣爱好,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重技术、轻健身,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现状,导致部分学生课上努力,课下不锻炼,没有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连贯性。如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喜闻乐见的散打课程教学,不仅可以补充和完善学生对体育项目了解的多元化,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实用性。另外,散打项目具有的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而且技术动作简单易学,使所有参加者心情舒畅,充满活力,让大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景中,体验运动的激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获得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3.2.2 弥补武术教学的单一性,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

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武术课程在高校得以普及,强身健体,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对一些慢条斯理的武术套路动作有很大的抵触心里(如太极拳),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与学生的要求差距大,造成学生“学完、考完、忘完”的现象,忽略了武术特有的技击性这一特点。

散打的技术动作较多,针对性和随意性互不矛盾,技术动作和战术要求因人而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冲动,并获得成功感。另外,散打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无需记“套路”,学生容易实现短期目标,较快掌握攻击和防卫的技战术要领,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会自觉锻炼,把体育课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从而养成终身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3.2.3 教学场地灵活多样,减少经费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经费大多不足,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学校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难度。以传统体育项目球类,田径,游泳,武术为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课程很少。面对这种状况,对开展散打课程教学而言,它对场馆设施和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高,甚至比传统体育课的要求还低,室内室外有一块平整的地面即可进行教学。在器材上,基础教学只需要配备一副全套和脚靶,就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散打课程,可大大减少学校对体育教学经费投入的开支,缓解矛盾,既经济又具有实效性,所以说开展散打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3.2.4 增强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理解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之一。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使身心得到锻炼,又要让他们学会并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资料表明,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则越来越少,成为大量的被动体育人口。其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和家庭压力过大,有的是因为对参加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爱好,有的是没有掌握锻炼身体的技术方法,使体育人口成减少趋势,没有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这反映出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兴趣、爱好及观念。要改变这一现象,必然要求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拓宽和加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和锻炼的最直接动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散打课程的设置完全可以从竞技体育向高校体育的转化,简化比赛规则,简化技战术难度,修改课程内容,改进场地器材等,使之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成为大学生需要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手段,使她们走向社会后、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骨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3.2.5 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使民族传统体育更有生命力,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加,就必须在继承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高。2002年8月12日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现民族性和中国特色,显而易见,散打课程在高校体育中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散打课程所传授不仅是技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国粹的传承。引导大学生树立“习武德为先”的观念,通过专心练习散打,修身养性,规范举止,品评善恶,使大学生明白“德”始终是灵魂,视“德”为武术之根本。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革新,使大学生理解散打课程之精髓,进而使散打教学更加完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

4 小结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设置,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动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终身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进而增强民族素质,加强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常 生,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瞻望[J].四川体育科学,2002(1).

[2]王 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白晋湘,等.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重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徐培兴,等.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0(3).

[5]宋亚炳,等. 广东省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5(4).

On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anda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ang Ben
(P.E.Schoo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24)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Sanda 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Sanda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enhance the moral culture,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improve the national centripetal force and cohesion.

Sanda National culture the school field

G85

A

1004—5643(2012)01—0072—02

尚 玢(1975~),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内容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