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①

2012-08-15陈祥伟李金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民族

陈祥伟 李金鹏

(1.普洱学院体育系 云南普洱 665000; 2.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 辽宁大连 11602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①

陈祥伟1李金鹏2

(1.普洱学院体育系 云南普洱 665000; 2.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 辽宁大连 116023)

首先依照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及结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功能,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一词进行概念界定。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和阐述。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发扬 传承

体育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华夏民族的身体文化,是东方身体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2 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通过参与、考察云南第九届民运会,亲身体验认识到民运会现状,发现民运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一直在反思,努力寻求解决现状问题的方法。

(2)文献资料法:带着问题去查阅、收集、选取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内容涉及到体育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门学科。

(3)逻辑归纳法: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分析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形态的不合理之处,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宏观背景和人类学的视野,指出了民运会并非一个完整的整体和跨文化比较的有效赛事,并提出自己的设想与建议。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界定

2.1 体育本质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种提法里,体育是中心词,“中华民族传统”是对“体育”的限定。近几年,我国对体育概念的认识一直无法统一,在某些阶段和范围内,甚至出现迥然相异的表述。“以往的诸多对体育概念的表述依据出发点主要是:价值取向、功能定位、内涵确立、外延统括。”[1]

2.2 “中国范围”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中华”一词所规定的“中国范围”并不是一个僵化不变的范畴[2],而是具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我们不应该以今天的发展和现实去贬低历史创造的局限性,而应该以历史是否发展和创造了比其前代更新的东西来评价其进步与否。只有坚持地理范围与政治区划相结合的标准来把握“中国”的指称。

2.3 民族主体

民族的界定非常之多,现在仍以斯大林的定义为大多学者所认可,林耀华先生在《民族学通论》一书中引入其民族的界定为:“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

2.4 传统演进

目前,人们较为普遍地把继承和沿袭原有的精神文化作为传统的基本内涵,“传”指称对原有文化的继承和衍传,“统”指原有文化的道统,多指精神文化,有时也包括制度文化。作为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传统”的内涵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

2.5 文化分类

文化的分类形形色色,我更信服三层次法,即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层次分类法与哲学上的自然、社会、思维三对象高度契合。同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为: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

2.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发展、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文化。

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3.1 基础理论不成熟

没有科学的理论作基础,任何一项运动都不可能长久下去,在愚昧迷信思想影响下的民族传统体育良莠不齐,有精华亦有糟粕。是走竞技化的西方体育发展道路,还是走娱乐、健身、休闲化的传统东方体育发展道路,在理论界争论不休,至今没有盖棺定论。

3.2 学科体系的构建不健全

直到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才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还只是初步确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学术界在理论上对本学科的大部分基本概念还无法准确界定。

3.3 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失去自我与主体地位

“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生搬硬套竞技模式,造成传统项目失去本身的传统趣味,群众基础越来越差,致使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受关注程度让人深感痛心。”[4]伴随着西方竞技体育在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疯狂滋长,政府政策的盲目支持与倾斜,国人保护传统意识的缺失,致使传统体育在本国失去了主体地位,被排挤到边缘的位置。

3.4 内容繁多, 流失严重

许多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削弱,很多项目随着老一辈艺人的逝去而人亡艺绝,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体育不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山区,受现代文化和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通过竞技运动得以发展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了抑制和冷落。如何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指导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创新,是摆在体育工作者与学者面前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当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被边缘化

当代中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相比,发展很不平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市场经济造成现代国人的急功近利的观念,严重影响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甚至一批传统体育项目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人亡艺绝”,盲目的西方崇拜导致当代青年轻视传统体育文化,甚至憎恶传统体育文化。一百多年来,西方体育在中国疯狂生长,严重排挤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被严重边缘化。

4.2 建议

4.2.1 利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

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有赖于国家的重视与国家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中国利用“举国体制”在短短几十年就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在世界上确立了“体育大国”的地位,并着手向“体育强国”迈进;同样,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更需要“举国体制”的鼎力支持,我国利用“举国体制”成功地进入了西方人制定的体育文化圈子,然而,我国更有责任发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而“举国体制”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途径,也应该是一条捷径。

4.2.2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理论研究

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建议今后召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应当学习借鉴奥运会、亚运会的模式,同时举行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大会,并设置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研究课题。

4.2.3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

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强化学科意识, 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使民族传统体育借鉴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等在国内外成功开展的经验,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开发,尤其注重对其理论、文化的研究,建立一个专业的稳定的技术科研团体,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4.2.4 完善社区体育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靠举办民运会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应将其再次融入各民族的生活才是正确的途径,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4.2.5 保持文化主体性

削尖了脑袋钻进了别人制定规则的圈子就意味着有意无意地去适应别人的规则,同时,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失去了自我。西方体育的伦理学基础薄弱,许多项目是缺乏传统文化滋养的“试管婴儿”以及重竞技、重经济倾向导致体育本身的异化(如违禁药物、商业化、职业化、赌博、暴力、腐败、种族主义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体育对人的异化问题严重,急切需要向东方体育文化中寻求解决办法。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彰显主体地位的最佳良机。

4.2.6 尊重文化多元现象

各种文化是平等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尊严,强势文化横行的时代,弱势文化要生存要发展,不能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苟延残喘,只能呼唤起本文化的主体重新占有自己文化的精华,吸收其它文化的精髓而不是被动地“拿来主义”做法,而是主动地,以促进本位文化发展为目的的创造性的利用。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

[2]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216.

[4]叶伟.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G842

A

2095-2813(2012)08(b)-0080-02

陈祥伟(1981-),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李金鹏(1984-),男,吉林通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成语魔方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