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观念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①

2012-08-15张铭於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观念课程体系体育教师

张铭 於鹏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9)

创新观念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①

张铭 於鹏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9)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主要担负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授,课程内容单一,健康理论知识匮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大,体育课程与学生终身发展规划割裂,都是我国现代大学体育教育呈现出的突出问题。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强调创新的大环境下,提出运用创新观念来呼唤我国高等院校及时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创新 高等教育 体育教学 课程改革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切实推行体育教学的改革,是顺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而创新体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守旧的体育观念制约着创新行为的实现,只有不断创新体育观念,才能扫清在体育教学改革上的障碍,突破旧观念、旧思想、旧规范的束缚,切实为体育教学改革指引方向。

1 关于体育教育创新观念的理论阐述

1.1 “健康第一”的观念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体魄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健康的身体是‘寓道德之舍,载知识之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没有健康的身体,人的智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才能无法施展。

1.2 “终身体育”的观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密切相关。在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一说,经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终身教育顺势分娩。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终身体育”伴随中国改革和发展正式诞生,随时空延伸而拓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体育成为人们日益强烈的需求,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时间的锻炼是在没有组织和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地,自觉的进行的。终身体育是人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一种意识形态的反应[2]。

1.3 “以人为本”的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人的自认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念。

2 基于创新观念的体育教学改革

受上述体育观念的启发,高校体育教学须从教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师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使体育课堂为学生所喜爱,并自发融入其终身发展的成长轨迹中,而不只是一门凑学分、沦为应付过关的学习任务。

2.1 改革体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课程体系。从结构理论原则来看,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包含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最终通过体育教学产生效应。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只有创新体育观念,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2.1.1 改革体育课程设置

根据教学场地、器械、教学环境、师资等情况,不断拓展运动项目,特别要增加极限运动、求生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使体育课程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趣味性、新颖性、时代性、健身性等特点。规定一、二年级体育课为必修课程,三、四年级体育课为选修课,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灵活开设体育课程与授课方式。

2.1.2 改革体育设施经营管理方式

加强学校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场馆的最大化开发与利用,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善学生从事课外锻炼与健身的良好活动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空间,形成课内外训练、竞赛、锻炼、游戏等各种环节的补充。努力建设俱乐部活动及阳光体育运动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新环境。

2.1.3 改革体育教材

进一步细化理论教材,将理论教材分为专项理论教材和基础理论教材。增加理论课的教学比重,在对体育专项技战术和各专项比赛规则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体育保健、运动损伤、运动处方、健身方法、营养学等知识的教学。在健康第一观念指引下,增进学生运动知识和健康知识,为健康运动、健康学习、健康工作、健康生活灌输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使广大学生大大改变甚至彻底改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原转向架电磁铁梁和防侧滚梁壁厚分别为25 mm、12 mm。为提高1阶固有频率,增加电磁铁梁及防侧滚梁的壁厚至30 mm、15 mm。通过测试得到改进的转向架结构Z方向的1阶固有频率为8.3 Hz,比原转向架提高了32.4%。对改进后中低速磁浮列车转向架的振动信号进行实测分析。在主梁中间位置,即点28处垂直安装压电加速度计,转向架通电后处于悬浮状态,同时转向架以80 km/h的速度沿着试验轨道运行一小段时间,此时采集测点的振动加速度。图9为截取1 s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2.1.4 改革体育课堂成绩评定体系

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是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都数高校在评定体育成绩时流于形式与差事,目的单纯,方法单一,不能反映体育课程的效果与质量,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应建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的综合评定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要注重对学生体能和技术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的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进一步加大弹性评价机制,如:面对学生因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产生的体育课成绩的差距,学生可通过阳光体育的参与,来获得体育成绩的加分。这样的评价方法是对学生锻炼结果的长效评价,它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

2.2 提升体育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必须拥有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全新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带领学生从事身体活动的动作示范者。

2.2.1 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理念

应该说,大学生处于人生系统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很快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几十年来,由于体制因素及读书谋求功名的传统思想束缚,体育教育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地位十分低下。种种事实表明,脑体倒挂严重的许多社会精英最后都“栽在”虚弱的体质上。

为此,体育教师应站在这个立场上,帮助大学生完成健康人生发展规划,今天所学的运动技能课程只是这种规划的开始和尝试而已,不能也不可能传播所有健康知识技能,不能帮助个体解决一辈子的健康问题。体育课程最重要的使命应是促成学生养成“终身健康知识的学习”、“挖掘自身运动潜能,挑战自我、获取愉悦的运动体验”、“常运动、会运动、好运动”等各种正确的理念与习惯。换言之,体育教师的课堂内容应尽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一生。达到这个重大目标,就必须要提升广大体育教师的相关教学理念,将体育课程融入到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的知识结构中去。

2.2.2 加强体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培训

体育教师除了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深度外,还要广泛摄取相关学科的知识,使自己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在如今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社会节奏逐步加快、环境与食品安全每况愈下的现代社会,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并成为当下比较突出的重大社会问题。所以,体育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运动技术外,还应系统学习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生化、运动保健、运动康复营养学、生命科学、医学护理、环境卫生、哲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形成内容丰富的健康养成与促进的知识理论体系。

另外,体育教师应广泛关注社会上热门、流行的运动健身与养生方式,比如不同年龄层次的舞蹈(街舞、啦啦操、扭秧歌等)、瑜珈、SPA、按摩等,对这些现象进行学习、研究、改造并发扬光大。对不科学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养生方式要敢于提出的自己的见解和批评,比如名噪一时的“法轮功”原先叫做“辟谷功”,再比如城市菜场周边充斥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电磁理疗”、“净化水源磁石”、种种灵丹妙药及神奇验方等,许多靠我们的体育老师就能揭穿这种骗人的把戏。对这些现象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可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一方面为广大大学生带来鲜活的教学案例,通过大学生间接教育了他们的父母,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2.2.3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很好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老师只是充当引路人、服务员、配角等角色。运用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分层式教学等重要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又能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更重要的是,会促进学生将体育理论知识与日后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

2.2.4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对语言、现代教育信息等方面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师工作的本质就是传授所学知识技能,为此,教师本身除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应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演示能力。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学生互动参与教学与实践的积极性,明显增进师生沟通与交流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观念先行,行遍天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核心在于观念的创新。在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既能让体育教学真正充满活力,又能让学生的个性与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对培养素质全面的健康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1]新华社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zg/2010-07/29/content_1667 143.htm,2011-10-29.

[2]吴莹.浅谈高校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2):62.

[3]蒋磊,李宁,王道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52.

G8

A

2095-2813(2012)08(b)-0059-02

张铭(1972-),男,江苏泰兴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观念课程体系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维生素的新观念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坚持系统观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