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书法报告

2012-08-15卞云和

文艺评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国展书法艺术书法

卞云和

从上世纪70年代到新世纪之2012,书法艺术于当代复兴而繁荣,已有40年整。这历史的世纪之交,是政治、经济及文化艺术变革与转化时期。变革与转化启示着繁荣,因为这是国家与民族新的判断与选择,是弃旧迎新,是迷茫走向希望之过程。其中蕴涵多少彷徨与探索、激情与理想、理智与浪漫!当我们理性地回首这正在进行时,必将载入史册之书法艺术的光辉岁月,澎湃激情依旧,却也有丝丝忧虑隐隐涌动。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书法艺术之复兴,是此前长期书法艺术沉寂之反弹。沉寂与复兴之艺术现象,虽说是起伏曲折艺术规律之反映,其有颇为复杂的社会的、文艺理论及实用的等诸多原因,但是,书法艺术自身原因更为值得思考,因为在书法艺术沉寂甚至几乎消隐之时,其他艺术依然颇为热闹。

一种艺术沉寂,就是该艺术被社会轻视而备受冷落。书法作为一门写字艺术,必然难逃被冷落之无奈。学语文需写好字,书法就成为语文课之附庸,中国画有落款,书法又沦为美术附庸,既然附庸又如何能被正视,如何有被青睐之幸?

任何艺术均有其唯一独立的品格,所谓独立品格,就是其与各类艺术区别之本质特征。

书法是线的艺术,是线的变化与线之关系而表现的艺术。线既是其形式,亦为其本质,对书法艺术的一切本质思考,均为对线的思考。线本身即为抽象,因线于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即使书法作品中形形色色线的变化,其实均为宽窄长短不一之面。之所以将面视为线,因线更具动态表现。唯有运动状态之线,方能反映出书法本质内涵中的情感、意念、审美等等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诸因素。

线之流走反映书法艺术之时间性,既将运动时间定格,又将无形时间流走表现为有形之运动形式。线之方向性决定书法艺术不可逆,意味着书法艺术之一次性完成,是过程完整真实之反应。时间性与不可逆,是以线之形式真切、简洁、既无瑕修饰、又无法更改的表现情感与心理,是一目了然的创作者之心电图与脑电图。

书法艺术错综复杂的线之关系中,连贯为主导,启示方向,实现过程,其他诸如穿插、呼应、开合、疏密等,反映着自然与社会乃至心理等一切存在之形式,是多样化不均等之动态平衡,唯有如此之结构形式与存在状态,不仅反映着随机性而充满悬念,而且也是最富生机充满希望的存在形式,是一切理想与浪漫之基础,书法艺术以最简明之线的形式,反映着世界的一切变化,是任何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所谓抽象,即为提炼与升华本质,将特殊转化为普遍,使之蕴涵与象征一切。

以线的时间性与不可逆表现之连贯,以及开合、呼应、疏密穿插之节律,即线形运动之节律与连贯,不仅象征与蕴涵着自然界一切存在之状态与运动,更主要的是,其同样象征着生命之存在与生命之运动形式。艺术是生命运动简洁、深刻而美丽展示,书法艺术就是以最简之抽象表现,反映最复杂、深邃、变化莫测之生命运动本质。所以书法艺术才使我们心动、沉湎、回味,甚至充满热情、肆意奔放。

抽象反映书法现代艺术的表现性特征,书法又是历史内涵最丰富之艺术,现代性反映其深刻而精邃,历史性反映其绵长而浑厚,书法之线,以现代蕴历史,以历史展现代,将历史与现代这两个如此对立概念,居然又如此不留痕迹地统一于一体,堪称艺术之林之奇观。

所谓历史性,意味着该艺术历经历史之孕育,其形式表现出历史之印痕与轨迹,其内容与本质则浸润与散发历史之精神,是历史升华出的民族之魂,书法艺术之沉寂,反映民族之迷茫,书法艺术之复兴,反映着民族自信之重建、理想与浪漫之恢复。历史是丰富的,民族于文化艺术回味历史,历史是深刻的,历史无法在民族心灵中抹去,故书法艺术之沉寂而复兴,是一种历史之必然,是民族与民族文化艺术起伏盛衰发展之基本规律,是发展之节奏与律动,若无节奏与律动,则无永恒。

书法艺术是抽象的、哲学的,又是历史的、现代的。书法艺术是以最简单的线条形式呈现,但其内涵之丰富,个性之鲜明,形之简而质之深,是其他艺术难以匹敌的,将抽象、哲学、历史、现代完美地融于一体,是书法艺术独一无二之鲜明的独立品格。其是如此高端、精深、博大、绵长,即使在世界艺术之林,也是鹤立鸡群,傲视群雄。艺术是民族之魂,书法艺术之独立品格,集中反映出中华民族鲜明之独立品格。其实,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一旦中华民族在不断的自省与感悟中,明确自己独立之品格,那么,书法艺术之繁荣与民族之繁荣,必将同步于世。

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全国性书法热,前十年可称之为复兴,后12年则呈现繁荣,书法复兴来势之猛,其速之迅,为人所始料不及,一时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洛阳纸贵,文化之缺失导致精神之空虚,当人们在追寻历史,审视现实而展望未来这变革期,960万平方公里同步选择书法艺术,以修补民族之心灵,升华民族之精神,绝非偶然,这是民族之理性与民族之价值判断,绵延数千年的书法艺术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民族的基因之中,是民族自觉之本能反应。

书法复兴是对历史之追寻与回首,人们从书法的历史经典中汲取艺术营养,探窥与追溯艺术之堂奥。人们热情地想从现实回归历史,重温旧梦,归真返璞,满足和实现这种复古梦的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展览,于是乎,各省市在十年动乱后的首届书法篆刻艺术展相继推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人们都毫不犹豫地沉湎于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线条艺术之中。

随即中国书协与各省市书协先后成立,各种书法专业的报刊杂志纷纷面世,书法艺术社会的组织与交流机制,在短短的时间内系统化。这社会化之艺术现象,完全是历史的奇迹,首先这个艺术现象达到社会化之同步,是自发的、迅猛的、热情的、健康的,由宏观而言,也是纯净的。其次,以历史观之,无论盛唐之书法名家辈出,还是明清书法之多彩,就社会化和大众化而言,均不能与此书法复兴相提并论,其三,从艺术展示(展览)到组织(书协机构)以及交流(专业媒体)全方位社会化,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艺术现象之社会化全方位实现,当然有诸多原因,但是,根本的依然表现出书法艺术自身之价值与能量,这是民族的理性与自信,热情与浪漫在艺术上的反映,社会化全方位之书法复兴,为此后书法艺术之繁荣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复兴对应热情,那么繁荣则蕴涵着狂热。自中国书协举办第一届国展起,便以其至高权威令书坛瞩目,即便后来增加了诸如中青展、正书展等等各类书展,但是国展始终是焦点、热点,全国书坛趋之若鹜。

国展规模越办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高,后来却达令人瞠目结舌之地步,国展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飓风,涌动和狂卷起一浪高一浪的书法热潮,又如书法狂潮的漩涡中心,整个书法界都为之旋转,倾倒而痴迷。国展是标准,各省市参展人数之多寡,可检验该省市书法实力与发展状况,就个人而言,入展意味着融入书法界,意味着成名成家,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深入,国展必然与名利挂钩,一些非正常理念与手段,也终于侵入书法净土。

以国展为中心的书法热潮,前期也确实表现出一种健康之繁荣,其标志则是流行书风之诞生,国展代表着当时书界之最高的水准与最新走向,有着鲜明的引领与导向作用。虽然当时对流行书风褒贬不一,但是今天理性回顾可清楚地意识到,所谓流行书风是对历史传统书法之叛逆、进步与飞跃。

在今天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中,以当代理念重新审视与判断传统经典时,必然导致技术之突破与风格之重建,于改革开放之同步,个性之张扬,审美之差异,又必然导致取舍万殊而风格多样,变革年代也是希望年代,反映在艺术上,必然使代表社会思潮之流行书风,更充满想象地倾向于随意、创新与浪漫,流行书风蕴育着好奇与悬念,探索与发现,迷茫与自信。是古典式的,又有鲜明时代印记,是书法繁荣之时代成果。

书法繁荣的又一现象表现为各地相继出现此起彼伏之高潮,犹如春秋争霸,百家争鸣。

上海,作为一个实力雄厚、规范完善的开放城市,不仅政治敏感,经济领先,而且,在文化上也承载着更多的历史使命,书法复兴由上海起始,书法繁荣由上海奠基。第一家书法专业杂志《书法》由上海率先创办,很多当初在该杂志亮相的新闻人物,后来都成为书法热潮之风云人物。与《书法》配套的《书法研究》,始终探索和引领着书坛的脉络与走向,该杂志所倡导的关于书法本质的全国性大讨论,不仅反映着复兴时之理论觉醒,也直接影响着后来书法创作健康走向。上海以媒体和出版,成为书法复兴与繁荣的推波助澜高手,由书法热潮起始直至目前,在继承传统经典为目标的书法系列字帖的出版,主要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和“朵云轩”承担,起着引领与推动作用,《书法》杂志创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大奖赛”,成为书法复兴后的第一个全国性艺术热点,是国展前的第一个全国性书法高潮。

随后,辽宁与河南相继崛起,前者以具有创新意识之“九畹书法”引人瞩目,引领全省之书法热潮,后者则以“15人书法”为代表并举办了规模空前的书法活动,以盛大之气势,咄咄逼人,问鼎中原。

接着几年后,“广西现象”又以争鸣姿势呈现书界,引起人们热议,浙江之“学院派”书法以探索为精神,以现代之形式,企图开辟一条新的艺术发展方向。

当书法艺术融入市场经济的后期,山东与甘肃又以其良好的书法市场,牵动书坛新的艺术走向,并引起书界的热切关注。

虽然《中图法》明确规定:当遇有国籍改变的作家时,应以作品发表时作者的国籍(国家)作为分类的依据;国籍不明,无从考察者,宜参考作品内容分入相应国家的文学类目。国籍不明的文学作品按内容涉及的国家、地区归类,也是基于作品所呈现的国家或民族意识因素考虑的。但在分类标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做法和观点不同于《中图法》的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国展所派生之流行书风,开创当代书法之新风格,令天下倾慕而神往,各地书法以多姿的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共同组合成全国书法艺术繁荣之歌的主旋律,狂热之余,冷静之后,理性看待繁荣,从历史看,当代之书法繁荣与历史书法鼎盛之繁荣,足以相提并论,但细细思之,难免有缕缕忧思,发人深省。

一、各省书法之交替起伏,各领风骚、争奇斗艳,固然反映书坛之繁荣。但是,从相反角度反思,各省书法既然能崛起,为何不保持这种强势,获得更高境界发展,相反却很快衰微。

以上海为例,书法复兴之初是何等之辉煌,短短几年后,当国展逐渐引领书坛导向推动全国性书法热潮时,上海书法反倒在逐渐淡出江湖。辉煌时涌现的一大批有影响、有实力之中青年书法家,有的淡化消隐,有的几十年不变,有的在书法贵族圈内陶醉。骨干中坚之消退,后继者为之茫然,上海书法因淡出退隐而严重趋向保守。这些仅为百不及一之表象,个中深层原因,颇值得书界人士思考,这在各省又具有普遍性,崛起而衰退的共性表现是,当一批书法活跃骨干因崛起而辉煌,当其名利双收时,也是该地区书法艺术开始消退之时。

二、由此可以自然追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几十年之书法复兴与繁荣,对历史而言仅为一瞬,当前之繁荣将何去何从,是延续,是衰退,还是趋于更高层次之繁荣?这问题极为重要,书法艺术之独立品格,反映与象征着民族之心理与精神,与民族之独立品格相互默契。艺术兴旺直接反映民族之精神面貌,民族之自信与气度,文化艺术之超越,也反映民族发展过程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之勇气与能力。

三、当我们理性地认识一些书法现象时,对此问题之思考,颇有借鉴意义。

1.国展曾健康发展,之所以健康是因为其保持艺术之纯净,如今国展已被污染,如何清除污染,回归纯净,是恢复国展权威性之关键。

2.由政府全额拨款的群众和社团形式之各级书协,是社会艺术活动之管理机构。其管理中既有领导内涵,但更多的是服务内涵。因其不是行政管理而是艺术管理,其管理应偏重民主而非等级、偏重自由而非约束。如何定位书协之管理责能和使管理更合理有效,是稳定与发展书法繁荣所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3.评委机制是国展之关键,其直接影响国展之水准与艺术倾向。评委机制之僵化与评委之老化,有些评委的艺术水准明显差于参展者之水准,此等不合理现象,不仅使国展权威受损,更使国展水准与形式逐届下降而僵化,并增加国展被污染之风险。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之发展,某些偏颇之商品化意识渗透到书法艺术净土,由此引发明争暗斗、唯利是图,甚至艺术造假等等,引起书坛关注与担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又是书法走向更广阔,更大规模繁荣之契机。

书法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人间与朋友间唱和互赠的关系上,这是封闭与有限交流形式,是一种无价值理念交流。艺术是社会化的精神产品,艺术品社会化是有条件的,即其价值。衡量价值之标准就是货币,一切社会化交流均以货币为基础或者说以货币为媒介,艺术也不例外。

当艺术品以商品形式在社会流通,才真正称为艺术的社会化。此前书法繁荣,是情感的体现,是浪漫的,当书法艺术以货币价值,以商品形式在社会广泛交流,才是理性的。在此上形成的书法繁荣才前景广阔,甚至是无限的。

如何定位艺术品之商品价值,其唯一标准就是艺术品本身的层次与境界。事实上,艺术品商品价值之判断,需要专业知识与鉴赏审美能力,因此,在艺术品与商品价值之间需要一个连通环节,即对艺术品认知的启示与导向,最重要的连通环节就是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艺术评论。

无论是艺术家的身份地位或影响力与知名度,均非判断其艺术价值的根本标准,因为这些都是可变因素,唯有艺术品本身,才是永恒的不变因素。并非每一位买家都能准确认知艺术品本身之商品价值,即便是普通商品,也大都由广告为导购。倘若广告虚假,那么该商品便会有信任危机。同样艺术评论犹如艺术广告,起着对艺术认知之导向作用,但是,艺术评论更深刻之意义在于对艺术发展更具导向作用。

遗憾的是,现今之书法艺术评论,可以说大都是不负责任之虚假的艺术广告。充斥现今书法媒体之书法评论,新星、大师、名家等头衔与桂冠满天飞,使这些令人羡慕或敬仰的称呼,不断贬值而为人所不屑。这就使刚起步而又异常脆弱的书画市场,被搅得混沌而迷糊,根本无法使书法艺术市场健康发展,如此,则前度原本繁荣的书法艺术很可能会因此而衰败。

前度之书法繁荣,是以历史缅怀与追寻为内涵,以热情为形式表现,这种繁荣难以更长久或者说永恒,因为缅怀与热情都是间歇的,时隐时现的节律式表现。而当书法艺术以商品价值为内涵,理性地走向市场化、社会化,那么,这种繁荣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因为货币流通与商品价值是社会化的根本而长远的运动机制。因此,目前之书坛,正是这两种繁荣的衔接与转化期,若想顺利地完成衔接与转化,艺术评论、理论之深入,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唯一的。

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简略回顾书法复兴与繁荣过程时,就可清醒意识到,此过程中理论之深入与书法艺术之发展严重脱节,这或许也是书法艺术是否可持续繁荣的最大隐患。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书法艺术本质之讨论,是书法复兴的首次理论高峰,那次讨论的规模之大,理论之深入,争鸣之热烈可谓空前,可惜的是有起始无收场,有热情劳作而无期望之收获,最终不了了之,既无理论的突破也无形式的总结。

书法本质之探究,是书法独立品格之追寻。文化艺术独立品格之追寻,是民族之自我反省与精神升华,因为文化艺术本质上讲就是民族心理与思想之反映。所以,文化艺术的理论发展是民族之希望,而理论之缺失,恰恰又是民族之迷茫而混沌。因此,可以说日前社会之信仰危机,本质上也是民族文化艺术之理论危机。

自此以后,也有少数理论界有识之士,为着书法艺术之纯洁,为着公平与公正,公然向权威挑战,以书法评论鲜明地批评启功与沈鹏之书法为现代馆阁体。可惜的是也同样有始无终。这种严正的挑战之失落,其危害是难以估量的。随后出现的大量的书法评论大都是肉麻吹捧,庸俗拍马,千篇一律地说假话,以虚伪与功利,肆无忌惮地污染书法艺术之理论纯洁与公正。于是乎,书法理论也逐步走向失落而无所创建。

一切理论以其深刻与前瞻,成为该领域之发展导向。例如,当代理论物理不间断的重大突破,使当代物理科学如此辉煌。由此观之,当书法艺术理论,以苍白与虚假取代其深刻与前瞻时,不难设想,书法创作之繁荣能维持多久?

艺术之繁荣,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如果说,各级书协组织之管理服务到位,书法繁荣则健康发展;书法理论之深入,则书法繁荣有明确的方向;那么,书法教育机制之完善,使书法繁荣具有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性,繁荣也就因普及而历久天长。

与书法繁荣不相称的是,书法教育也明显的落后,书法教育依然停留在封建的私塾式运作模式。曾几何时,全国各地各类的书法班满天飞,书法师资无准入制,无论何等水平都可堂而皇之登上书法讲坛,无需教育和书法部门监督,任意找个地方即可成立书法学校,这种混乱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当圈内人士意识到书法教育之重要,于是,中国书协成立了培训中心,各大专院校的艺术学院纷纷建立书法专业,这也是书法繁荣的直接产物。这虽然具有书法教育正规与规范意义,但却远没达到规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书法教育单位是相对孤立的,与社会无任何有机联系,不成系统,无循环往复之长效机制,是应急而无远谋,随时会有夭折危险。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之文化标志;是最纯正之国粹,其以最简之形式,蕴涵最深刻、最丰富、最广泛之内涵;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最完美之统一,书法艺术足以傲视世界艺术之林。这门堪称国宝之艺术,其教育与传承形式是如此之混乱、封闭与简陋,确实是民族自身之尴尬,是如此之不可思议!

与书法比较相近的美术与音乐相比,则可见其受到极不公正之待遇,美术、音乐都有国家级的大专院校,中小学均开设专业课程,与之相比书法教育简直是一片空白,沈尹默曾称书法是无色而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最高之艺术。如此高端之艺术却遭遇如此之歧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书法艺术之本质的不了解,对其独立品格之忽视,是理论之肤浅与缺失,是民族与历史之误会。

为着正视与挽救书法这艺术国粹,为着书法艺术之长期繁荣,为着增强民族自信与开拓民族之希望,呼唤社会各界重视书法教育,最起码也应达到美术、音乐的教育水平,即建立国家级的书法专业高等院校,中央书法学院,而且,各类艺术院校建立书法系,中小学普遍开设与美术、音乐一般的独立的书法课,由此而使书法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形成开放的、无限循环的书法教育体系。

如此则有几大好处:

一、目前很多大专院校纷纷建立艺术学院与书法专业,这是可喜的。然而,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每年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成问题,因社会与书法专业对应之职业极其有限,教育与就业严重脱节,那么,教育能维持多久是令人堪忧的。

倘若中小学开设专门独立之书法课程,仅以小学为例,现今各省之小学在一万所以上,如果每所小学配备一位书法专业教师,则需一万名,各省大专院校书法专业培养的学生每年百名左右,也就是说,目前书法专业毕业生远远无法满足中小学书法教育不足之需要,毕业生不仅不存在就业问题,而且成为社会上紧俏专业。大专院校书法专业与中小学书法课之对应,形成长效之良性循环。

二、中央书法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等之书法专业学府,专门培养高端之书法专业人才,形形色色的各类展览,尤其是国展是新人辈出的平台,为此,最高学府与国展机制双轨运作,大量杰出的书法艺术人才便会应运而生,为时代艺术大师之出现,奠定了丰厚坚实基础。

三、全国各级书协为书法艺术管理与服务机构,其虽有书法专业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是专家,但总体而言,其并不具备理论研究与书法创新之特殊功能,以中央书法学院为首的大专院校之书法系,其专业人才集聚,形成团队,并以此为职业,成为艺术理论与艺术创新之专业机构,成为艺术发展之前沿。理论之缺失,创新与理论之脱节等问题,会得到自然顺利的解决。

如此,则书协之管理服务,中小学之启蒙普及,大专院校之理论与创新研究,整个书法系统不仅规范,而且循环运作,以至无穷,形成持续开放模式,这充满生机之运动模式,不仅使书法艺术有序发展,而且,在争鸣与竞争中人才辈出、百花齐放,迎来真正持续的书法艺术之繁荣。

2012书法报告最终需声明的是,报告仅是个人之感悟与随想,见解与认识均为个性表现,所议之处,均为社会之艺术现象而无专指,因为书法艺术本身就是历史的、社会的。

猜你喜欢

国展书法艺术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欣赏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