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本质

2012-08-15文朝晖,李飞龙

电影评介 2012年11期
关键词:红线艺术创作本质

一、从艺术的定义看艺术本质观的基本特点

艺术定义一: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1]

艺术定义二:凡是含有技术与思虑的活动及其制作,皆谓之艺术。

艺术定义三:凡含有审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而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接触者产生共感者,谓之艺术。后者似乎较合乎真正艺术的含意。

艺术定义四:人类物态化的审美创造。

这四个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审美性和人工性。艺术本质是艺术的内在规律,艺术特征是艺术本质的外在表现。用哲学里的一句话来说是“内在规律决定外在表现”。而对于美的追求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创造的艺术。所以很多人在总结艺术的时候,都会说到两点,一是审美性,二是人工性。任何艺术都是人的劳动结果,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必须有人参与才算得上艺术品。否则只能算自然物。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未经人为因素影响的风景,绿水环绕,群山耸立,看到这个美景的人都称赞风景美,但不会有人称赞风景有艺术美。因为风景是自然的产物,天然风景之美,毕竟是大自然造就的,不是人为的创造物。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2]

二、西方艺术本质观与中国艺术本质观的比较

纵观西方历史文明的发展,关于艺术本质的学说中,模仿说是最古老同时也是影响最久远的的艺术起源论,也是最重要的艺术本质论。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模仿。与生活世界具有同一性,艺术的存在合理性及价值与它是否真实地再现或反映了生活世界有关。由于模仿说的一度盛行,造就了一大批的写实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在中国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的不大接受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模仿,在探索艺术之路的时候,中国形成了一种种特有的艺术,更偏向于写意,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3]

西方的模仿说和中国的畅神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相似之处,相同点是两种学说出发点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不同点是两者的着重点不同,模仿说强调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畅神说强调的是欣赏者的精神舒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渊明的《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西方,关于艺术的本质还有一种说法——游戏说,游戏说的的主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游戏都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自由的。

模仿说的不足在游戏说中得到显现。游戏说揭示了艺术是摆脱感性物质束缚的非功利性成果,艺术本质上是自由创造的产物。这一点是模仿说不具有的,模仿说被现实世界所限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模仿。唯一的审美性是在选取题材时才有所体现。在创作过程中艺术的审美性被扼杀了。[4]

游戏说和畅神说放在一起对比又可以体现出艺术另一特性。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它的自由不只是体现在艺术创作阶段,还体现在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畅神说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分析艺术的。在倪瓒时期畅神说得到发展,但还是没揭示出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模仿说和游戏说之后的一种学说是表现说,表现说在不否定模仿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表现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主观精神的表现,它与人的主观世界尤其是情感、直觉和想象等能力有关,而与客观的对象世界没有直接关系。

而西方的另外一种学说——符号说则完全的否认了模仿说,符号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再现和模仿,也不是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愫,“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符号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同时,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者情感概念。[5]

与此同时,在中国也有一种学说,叫言志说,言志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本质观,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理论基石,代表着儒家学派的美学观,这种主观之志,是合乎理法规范的思想。

中国的言志说和西方的符号说都肯定了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符号说强调的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理想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包含着真善美和假恶丑。而言志说则强调主观的感情,这种情感要合乎道德的要求,排斥那种抒发一己之利的情感。

虽然东西方关于艺术的本质认识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对于同一件艺术品剖析,不管是站在西方的研究角度还是站在东方的研究角度,得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殊途同归,这才是艺术的精髓。

三、艺术本质观观在艺术创作中的指导意义

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其性质和农民耕作是一样的,农民用锄头在农田里耕作,艺术家用艺术本质观在艺术的原野里劳动。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否则创作出来的作品毫无艺术![6]在创作过程中艺术本质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习惯性的改变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讲,艺术本质观是一种“红线”( 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红线”以内是艺术活动,“红线”以外的不能算是艺术。先人在农田劳劳作,在劳作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动作很优美,然后对这一动作进行加工,然后就出现了一种艺术语言——舞蹈。这个加工就是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附加艺术本质观,将艺术的要素融入人类活动。一个成功的艺术创作作品,构成的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是各个艺术要素艺术本质观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1]曾庆元.《文艺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朱青生,朱青君,曲保中,孙浩良,等.《西方现代哲学与文艺思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4]顾平.《艺术概论教程》.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5](美)F•大卫•马丁.《艺术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6]张黔.《艺术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红线艺术创作本质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