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浙江青年价值观问题探讨—以微博为例

2012-08-11王延隆

观察与思考 2012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信息

□ 王延隆 蒋 楠

在数字风潮日炽的今天,新媒体备受青年青睐,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的追捧。新媒体影响着青年的生活和思想,特别是在全民微博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用好新媒体来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政府和高校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

到目前为止,人类传播史上共有5次历史性的革命:语言、书写、印刷术、电子通讯、互动传播。新媒体属于互动传播,它的出现与发展缩短了时间和空间,扩展了传统传播的范围,消弭了文化差异,对思想观念的传播和引导起了巨大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媒体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取代原本的技术,使原本的新媒体沦为旧媒体,这样的动态过程推动媒体界的新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从广义上来讲,新媒体往往是依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和卫星等渠道出现的现代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微博等。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代媒体产业结构正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在我国,新媒体市场不断扩大,新媒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加紧完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低成本、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其扮演着“催化剂”角色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通过流媒体方式进行线性传播,或通过存储、读取方式进行非线性传播,能够快速地传播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其传播特点表现为数字化的传播形态、交互性的传播方式、即时性的传播速度、个性化的传播资源等。

1.数字化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是种复合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网络和数字技术的结合使得传播载体比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都能进行文字、视频和声音的传播,并且把它们存储在一定媒介中,使受众随时方便浏览。纸质媒体数字化的时代,将使公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新媒体借助于数字互动网络可以大幅降低其信息传播及交易的成本,但同时也使得人们每天接受着大量的信息侵入,不少传统媒体更是借助数字化来实现新媒体的过渡。

2.交互性的传播方式

从传播学角度说,交互性的传播方式不是直线性、单一性的传播,而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能够接受受众对信息的反馈,这就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传统媒体单向的信息流动使得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交互性使得在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不仅有大众传播的性质,而且有人际传播的特征。新媒体使得信息的交互“活动”起来了,传统的制造者和受众成为相对的概念,双方都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并可以进行互动。

3.即时性的传播速度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受时空的限制,传播有时间差。而如今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对时空的限制,信息从传播者到受众,通过手机和网络可以基本实现瞬时传播。技术的简单便捷使信息的实时传播得以实现,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缩小了时空的距离。新媒体还实现了不同信息形式在文字、声音和图像之间的相互转换,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完善信息传递渠道。

4.个性化的传播资源

新媒体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媒体,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可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播客,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字电台,特别是微博更是一种典型的自媒体。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发状态、评论、转播,其信息创作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特征。140字符的限制意味着用户发布信息的同时已经同步进入信息编辑的筛选、修改和压缩的工序。“微博体”彰显普通人的语言创造力,在信息选择上也体现了个性化特征。

二、新媒体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以微博为个案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评价及看法,它不仅表现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微博作为新媒体,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它在极大满足交流者个性化交流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挥载体作用。

(一)浙江省青年微博现象调查

微博是青年自我宣泄和表达的重要场所,他们通过这一载体展现个性和能力,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青年的价值诉求。为了解微博对浙江省青年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的影响力,课题组进行了规模性的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和操作

课题组设计了一组问卷,针对浙江省青年公务员、浙江教科体卫事业单位青年、浙江企业青年员工、浙商青年群体、浙江外来务工青年、浙江青年学生、浙江农村青年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网络给微博用户投递私信、给微博受众发布链接和网络问卷发放的形式来调查浙江省青年使用微博的情况,问卷发放1000份。

2.问卷分析

①基本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普遍热衷于使用微博,男女使用微博的频率基本相当,微博的普及率较高,其中,浙江青年学生占微博青年使用者的大部分,最少的是农村青年。

调查显示,浙江省青年热衷微博,微博对青年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影响深远。毫无疑问,微博为公众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青年使用微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微博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再通过这个圈子来获得和发布信息,然后再通过博友的转发进行多个循环,从而获得更多资源和信息。

②使用偏好、频率分析

表2 青年微博交流对象统计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青年在使用微博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封闭的小群体,听众比较少,收听的人数也比较少。青年们比较偏向关注自己的微博,他们更愿意让微博成为他们自己的虚拟空间。有一部分微博用户每天频繁地登录和更新微博状态,甚至存在“微博控”现象。

③使用动机分析

表3 青年登录微博后常做事统计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在微博使用过程中缺乏主动创造力,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信息获取的渠道,易导致人云亦云。为了更深入了解青年使用微博的目的,课题组设计问题让青年自由选择使用微博的理由。结果表明,将近85%的青年选择微博是因为它的简洁性和便利性;56.23%的人选择“可以展现自己,获得别人的认同”;83.98%的人选择“可以随时宣泄情绪,缓解焦虑和孤独”。这说明多数青年使用微博的主要动机是自我宣泄,获得更多的他人关注度;79.67%的人选择“有更多的机会看到陌生人,甚至名人的生活动态”。这个比例也相对偏高,体现青年扩展视野、八卦猎奇的心理。其余几项则分别占较小的比例。详情见表4。

表4 微博各项吸引力选项统计表

④关注内容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体现如今青年的价值观,课题组设计问题,调查得知,青年在微博上主要关注“时政类”、“财经类”、“社会民生”、“娱乐八卦”和“奇闻趣事”。主要进行的操作为“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情”、“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转发他人的观点和评论”等。

(二)微博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1.微博对青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信息的即时化和观点的多元性有助于青年参与社会事件并提高思辨能力,作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微博也有助于青年形成自我认同。

①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推动青年参与社会事件并选择价值内容。微博作为全新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平民化、大众化、多元化的新媒体,现已成为青年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微博即时化的信息生产保证了新闻热点和社会焦点的实时更新,青年们通过评论、转发,有选择性地发表意见以及与他人深入探讨,有利于增强价值内容的选择,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价值目标更加清晰准确。

②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推动青年形成自我认同并找准价值坐标。微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140字符的限制要求微博使用者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全民参与的碎片化特征缩小了草根与专业人士的距离,激发了青年的原创热情,引发青年树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同时,青年的信息和观点被博友不断转载,有助于其获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满足,形成自我认同并坚定理想追求。

③开放性的传播模式推动青年提高思辨能力并表达价值诉求。微博是开放的平台,一大批观念相近的人互相加关注,抱成团,共同响应某些话题,形成大大小小的生态圈。微博作为各种观点交汇之地,话题讨论愈激烈愈能形成主流共识,大家的价值观会互相碰撞,真理越辩越明,在具体事件的思考与分析中,提高博主的逻辑分析能力、辨别能力。通过微博上各种行业内幕的揭露,青年能更清楚地体会到伦理缺失、道德缺位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也会对自己的行为多一些责任感,进而帮助青年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微博对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纷至沓来的信息爆炸容易导致青年出现迷茫和怀疑情绪,碎片化的语言表达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信息的可选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①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容易导致青年核心价值迷失。微博裂变式的信息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线性化模式,呈现了多中心交互裂变式的传播路径,为各种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载体。由于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方便获取,青年往往一时间难以将垃圾信息从脑中“过滤”,大量的信息难辨良莠真伪,部分虚假信息、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评价大行其道。微博也可能带来各种小道消息,给造谣诽谤一个最快速的传播渠道并像病毒一样蔓延,从而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独立思考能力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年们容易出现迷茫,影响学生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②碎片化的语言表达容易限制青年的思维模式。微博发布的140字限制,语言要求精炼,导致微博语言表达碎片化,青年可以随时随地随性记录琐碎生活,表达个人观点,并涉猎他人想法。微博也容易让青年对其产生依赖,影响到正常的社交、生活,甚至出现行为失范现象,成为所谓的“微博控”,微博反客为主地占据了青年们的大部分时间,以微博为轴心使日常生活开始变得碎片化。

③个性化的信息选择容易限制青年价值观重塑。微博上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关注”对象来制定自己的信息源,在信息的海洋中完成个性化的筛选。信息的可筛选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青年关注话题的局限以及观点的片面。一般来说,青年都是选择与自己有共同话题、价值观的人进行关注,这样就会造成对问题理解的片面性,就会简单把问题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容易导致思想落后,缺少创新思维,影响青年思想的成熟,价值观的重新塑造。

三、新媒体时代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对策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应用,新媒体的信息集纳、传播优势日益凸显,正在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的兴起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要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媒体时代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要在制度设计、平台建设、教育引导和舆情疏导等四个方面给予重视。

(一)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新媒体传播环境

1.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进一步发挥省委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带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网络管理问题的研究。各新媒体有关的管理部门要增强维护大局意识,积极利用新媒体提高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一种平等、积极、宽容的心态对待新媒体现象,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为公众表达诉求、参政议政提供了直通的渠道和桥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2.强化网络身份认证

在网站、微博、论坛、QQ群等新媒体环境中,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因此要坚持统筹兼顾、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进一步实现和完善网络实名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微博实名制。特别是对达到一定量级粉丝数量的微博群主强制实行实名认证,并对这些重点监测人群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以有效地防止网络诈骗、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推进网络公信力建设。

3.加强新媒体的法律监管

要出台涉及新媒体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或者促进形成恰当的新媒体行为准则。微博是新生事物,它进一步解放了网民的话语权,实现了更多的言论自由。然而,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针对微博的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一系列微博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因此,把握微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台微博监管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二)加强平台建设,形成新媒体与文化教育互动格局

1.主动占领新兴媒体阵地

要在政策、经济上积极扶植一批取信于民、为民所系、为民所用的新媒体,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团中央推行的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微博发布厅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将“网上”活动与“网下”服务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和法律服务,总粉丝数接近100万,潜移默化地引领青年。要以打造精品为突破,努力探寻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信息传播规律的有效契合点,努力提升浙江微博的综合实力和主力军地位。

2.要打造“网格+网络”、“网上+网下”的“双网互动”格局

要切实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运用,通过打造“网格+网络”平台,把各类组织载体和流动团员青年融入“网格”,实现对青年“网格”与“网络”双重覆盖,构建“双网互动”的青年组织动员体系。这就需要有关宣传文化单位努力为我们提供更高品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注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精神,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要借助共青团的社会公信力,向青年推介一批符合青年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影视、动漫、图书、游戏等青年热衷的文化产品。

3.创新新媒体的管理方法

要认清并顺应互联网开放、平等、民主、共享的特点,从偏重管制、控制、防范向更加重视人性化、服务型、疏导型管理思路转变。要加大网上主题报道力度,提高编辑策划能力,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多侧面、多角度推出融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专题报道,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加强教育引导,培育青年主流价值观

1.加强网上“三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青年思想塑造、价值观引导的主力军,善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思政教师的必然选择。在新媒体环境中,公众会逐步形成带有鲜明新媒体和网络特点的价值观念。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要加强审美培养,引导他们在微博使用过程中避开低俗的“耽美”文化、“迷”文化以及对娱乐八卦的沉迷,降低微博的娱乐性。要加强心理辅导,在心理上给予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真正扫除青年“网络成瘾”、“微博控”的障碍。

2.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已然成为青年的第二个教育课程,并且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对青年的价值观形成作用明显。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它应该是以从事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工作者为核心,包括各类教育工作者、社会学者、传播技术工作者、政府主管部门、家长以及大众传媒机构广泛参与的共同体。通过这些“教育共同体”的密切合作,及时掌握新媒体发展动向和青年媒介接触状况,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3.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的等形式,帮助引导青年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活动设计上,要不断“推陈出新”,增加时事热点、娱乐性活动信息、图片视频分享等在校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构建一个青春时尚、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思想引导舞台。在新媒体条件下,各级团组织要注重活动创新,围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经常性地举办主题鲜明、在青年中有一定影响的新媒体活动。

(四)强化舆情疏导,提高新媒体的调控能力

1.强化网上舆情收集研判

要组建专业的网上舆情应对团队,成员包括宣传部门互联网管理机构负责人、传播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化网络工作者等,多渠道收集网上舆情信息,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体系,进行舆情调查、信息归纳、数据分析。要发挥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中心的作用,提高网络舆情的检测和处理技术,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群体事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警。要建立分级分类的监测体系和重大网络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2.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要依托全省主流网络文化阵地发出强势声音,加强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出党委、政府的权威声音,压缩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空间,确保正确的网上舆论导向。通过邀请权威人士进行对话访谈,还原事实真相。要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内在规律,真正把重大决策宣传到位,对青年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到位,切实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要通过邀请公众人物、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等就某些焦点问题、重大事件作客访谈,与广大网民进行对话,对当前的舆论进行合理引导。

3.注重青年“意见领袖”培养

“意见领袖”是网络、微博上的青年自组织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团体,他们发布的微博信息对于普通网民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转发数、评论数和信任度等,其影响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很强。作为运营商和有关部门要培养具有大局观、责任感和思想高度的意见领袖,使其能够在热门话题和事件出现时主动承担起澄清事实、揭露真相的责任,引导网民理性、科学地看待问题。要提高青年“意见领袖”的引导能力,特别是对被引导者的互动,意见领袖之间还要通过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对舆论产生更大影响。

猜你喜欢

价值观信息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笔绘幸福园里的价值观
订阅信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汤姆鞋的价值观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