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变孤独 中国不再孤立

2012-08-10

环球时报 2012-08-10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

美国《大西洋月刊》8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和乒乓球:冠军依旧在,热度在减少  一个不再那么孤立且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国,或许正在远离乒乓球。这一体育项目因毛泽东的“乒乓外交”闻名,曾是巨大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并令人着迷。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乒乓球一直是中国非正式的全民运动。在中国崛起很早以前,它就带给数百万中国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威信。由此激发的全国风靡热潮让这项运动堪称中国的“超级碗”。

但今年乒乓球没能引起同样的紧张和激动。随着推动其流行的民族主义情绪减弱以及中国增加对外界关注,越来越具备全球观念的民众正愈发关注西方运动项目。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边缘国家。那么中国体育为何还要专注于一个边缘项目呢?

乒乓球在中国的历史极具象征意义,时常在国家命运中起到直接作用。二战后,刚刚从屈辱中站起来的中国从帝国主义列强那里引入这项运动。1959年,中国赢得首个世界冠军。中国在国际赛场上击败日本,象征性地回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忍侵略。中国乒乓球最着名的时刻或许要数庄则栋向美国运动员科恩伸出援手的瞬间。然而,同样还有非政治的因素促成乒乓球的流行。在狭窄的城市和贫穷的农村地区,水泥球台和板砖球网可谓无处不在。学生和老师、爷爷和孙子、领导和工人都在一起玩。在一个充斥着阶级或政治派别的社会,乒乓球台俨然成为平衡器。

有人说,球员进中国国家队比赢奥运会还难。在伦敦,中国再次统治乒乓球项目。但北京奥运会后,乒乓球比赛收视率开始下滑,2009年世乒赛收视率仅0.5%,远低于2007年的5%以上。

“看乒乓球赛就像看一部播了53年的电视连续剧。”一名中国专栏作家抱怨说。在微博上,人们将乒乓球称为中国的“孤独国球”。“麻将牌应该被列为奥运项目,起码能多吸引几十亿观众吧。”一名网友开玩笑说。乒乓球受欢迎程度降低的印象随处可见,尤其在年轻人中间。曾经的“全民运动”正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作者海伦·高,易水莟译)

猜你喜欢

乒乓球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乒乓球快速变圆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