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实现视频会议的解决方案研究
2012-08-10吴正茂
李 洁,吴正茂
(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6)
责任编辑:任健男
视频会议业务虽已被众多用户采用,但还局限在采用固定终端进行通信。实现移动状态下的视频会议是部分行业用户的现实需求。鉴于各类智能化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3G网络已能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移动终端实现视频会议业务已成为可能。本文围绕移动终端上实现视频会议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使用H.323[1]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接着介绍WCDMA APN网络的组成和接入方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利用WCDMA APN实现H.323终端的连接方案。在该方案基础上,做适当变动,能实现SIP[2]终端的连接。测试结果表明,移动终端采用WCDMA APN接入,能实现满意的视频会议业务效果。
1 H.323协议及系统组成
H.323是一个协议族,包括了一系列相关协议,主要描述了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概念、结构以及呼叫流程等。H.225.0和H.245(系统控制)是H.323系统的核心协议。H.323协议族还包括其他协议,如H.239(实现双流)、H.7xx(音频编解码)及H.26x(视频编解码)等。H.323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能支持包含不同功能的节点之间的会议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会议。
H.323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组成部件有终端、网关(Gate Way,GW)、网守(Gate Keeper,GK)、多点控制单元(Multi Point Control Unit,MCU)。H.323终端是一个包含信令端点的设备,该端点用来支持一个或多个用户与一方或多方进行实时通信。网守为H.323端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主要功能有地址翻译、接入控制,带宽控制。网关的用途是提供实现H.323终端和网上其他多媒体终端之间的通信。在会议电视及会议电话中,常常有多个终端同时通话。为了在多个用户间实现灵活的通信,就需要MCU支持。当参会终端的音视频编码有差异(如主会场接收视频做分屏)时,由MCU完成转换。
图1 H.323系统结构
组建视频会议系统时,为提供有保障的QoS,一般利用本地数据传输网络的专线电路,将用户终端连接至视频会议专网。目前,大多使用有线传输媒质为静止状态的视频会议通信提供可靠的保证。
2 WCDMA APN网络
鉴于WCDMA网具有高速分组业务能力,可以利用WCDMA APN实现移动终端接入MCU。WCDMA移动分组域包括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APN(Access Point Name)即接入点,是移动终端上网时必配参数。APN主要工作在核心网分组域及无线接入网部分[3]。
APN相关设备包括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用户终端和网络接入服务器(Network Access Server,NAS)等。CPE是用户端设备,一般位于用户总部。NAS为与之建立隧道连接的GGSN设备。GGSN与CPE之间的隧道为GRE,L2TP或PPTP[4]。用户终端可由用户定制,也可使用市场上常见的无线网卡和iPad等设备。
2.1 APN用户终端登录内网服务器的流程
1)由用户向WCDMA发登录请求,请求中包含为WCDMA专网系统分配的专网APN;
2)根据上述APN,SGSN向DNS服务器发查询请求,找到与服务器平台连接的GGSN,然后将用户请求以隧道封装方式送至GGSN;
3)GGSN把手机号码、用户账号和密码等用户认证信息经专线送至认证服务器;
4)认证服务器确认用户是否合法,若是合法用户,则向DHCP服务器请求分配用户地址;
5)认证通过后,由认证服务器向GGSN发送带用户地址的确认消息;
6)用户取得IP地址后,就可以携带数据包,对MCU进行访问。
2.2 APN接入方式
移动终端通过WCDMA(3G)或GPRS(2G)接入SGSN,SGSN上连至GGSN,再经由本地传输网或城域网至客户接入路由器。本地传输网或城域网起着连接客户内网和无线分组域的任务,这一部分的性能直接影响移动视频的效果。接入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APN接入网络拓扑
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结合本地传输网和城域网的实际情况,WCDMA移动行业应用业务提供3种客户接入方式:ATM专线接入、MSTP接入和Internet接入。这3种方式,基本上覆盖了运营商的本地数据传输网络。
为测试和比较3种接入方式的性能,采用如下方法:测试从GGSN到客户接入路由器的时延,测试包大小1000 bit。
从表1看出,采用ATM专线和MSTP专线的时延相差无几;Internet接入的时延比前两者稍大。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增大带宽可以减小时延。总的来说,3种方式的时延都在10 ms以内,能够满足移动视频的需要。
表1 3种接入方式时延比较
ATM专线接入和MSTP接入都可向用户提供专线,相当于用户独享一条电路连接,带宽和QoS有保障。适合对网络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访问内网有时延要求及有开通专线意向的客户。采用Internet接入,为用户端开通互联网专线。GGSN以隧道方式对接,实现客户内网与GGSN的互联。这种方式适用于对网络安全要求一般,要求接入简单、便捷且没有开通专线意向的客户。具体选择哪种接入方式,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当地接入资源而定。一般来说,前两种接入方式安全性较高、带宽独享,适合高端行业用户。互联网接入方式借助运营商丰富的宽带接入资源,用户端接入便捷,带宽较大且配置灵活,适合对安全性要求较低的用户。
3 利用WCDMA APN实现移动终端连接
3.1 利用WCDMA APN实现H.323终端连接
利用WCDMA APN可实现H.323终端经无线网络接入视频会议专网。图3显示了移动视频终端经APN连接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组网拓扑图。为保证视频效果,采用10 Mbit/s速率的MSTP专线电路连接客户内网和GGSN。用户路由器经L2TP隧道连接GGSN,并且由路由器承担终端动态地址的分配功能。实际组网中,使用POLYCOM VS128视频会议终端。客户内网采用H.323系统(含GK,MCU和H.323会议电视终端),除配置视频会议管理平台,用于视频会议的预约、控制等管理事务;还专门配置设备,用于管理移动终端。
图3 视频终端经APN接入H.323系统的拓扑
参加视频会议的人员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安卓手机、iPad 2和安卓平板计算机等),通过WCDMA APN网络进入视频会议系统,与视讯网的POLYCOM用户终端进行互联互通。在移动终端低速移动时,上下行速率长期保持在380 kbit/s,得到了清晰的图像效果(CIF格式,30 f/s)。从测试结果可见,采用WCDMA APN接入现有H.323系统,可较好地保障视频会议通信质量。
3.2 利用WCDMA APN实现SIP终端连接
鉴于SIP[5]协议已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当中,有必要解决利用WCDMA APN实现SIP终端接入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对3.1节所示方案做改进。在图3中,客户内网侧的会议电视系统网关需要同时支持H.323和SIP协议,实现协议转换功能。除做上述改动外,其余组网条件仍按3.1节所述。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移动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速率长期稳定在200 kbit/s,能获得可接受的视频图像效果。
4 总结
从本文所述的组网解决方案来看,利用WCDMA APN接入能在移动终端实现视频会议。随着无线通信提供越来越高的数据速率,移动终端的视频会议业务质量会更好。目前,在移动终端上完全实现类似有线通信的视频会议QoS还需继续努力。
[1]张永光.基于H.323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研究[J].电视技术,2006,30(8):128-130.
[2]糜正琨.IP网络电话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赵训威.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科默.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M].林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刘辉,罗晓勇,张杰.基于SIP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11,35(1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