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视阈下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2012-08-10田英伟
田英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战略性新兴产业视阈下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田英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黑龙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的SWOT战略分析,阐释了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机制。
新兴产业;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
在国家大力开展和推进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日臻成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渐入佳境。但仍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思考,仍存在盲目追求快速发展、忽视内涵建设和教育本真的弊端。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黑龙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的背景下,黑龙江高职教育如何进行战略调整值得深思。
黑龙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使命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那么,黑龙江高职院校应该首先立足服务地方经济。2006年1月,黑龙江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出台,计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服务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根据黑龙江的区域特点和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应更多考虑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以“三农”服务为重点,以老工业基地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进而推动黑龙江高等职业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黑龙江高职教育的战略分析
2011年,黑龙江省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42所。从数量上分析,处于中游水平,但从质量分析,与其他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考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第三产业对人才需求量增加等因素,黑龙江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理性的发展战略。利用企业管理中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我省高职院校进行分析,见表1。
黑龙江高职教育的战略选择
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岗位的复合、职业变动的频繁,都是影响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外部因素。职业教育只有主动应对由此引起的从业者职业资格及其职业能力的动态变化,苦练内功,才能培养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个性需求的职业人才,才能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根据对黑龙江省高职教育进行SWOT分析的结果,结合目前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要发展黑龙江高职教育,就必须考虑每个院校的自身特点,树立品牌意识,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进行校企合作,进一步增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选择上可以参考以下战略:
表1 SWOT矩阵分析表
“品牌”发展战略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高职品牌,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专业品牌。品牌发展战略,是指组织根据内部及外部环境,为了确立品牌的优势并将此种优势持续下去而对品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高职教育激烈竞争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具有战略思考,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品牌在学校长远发展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或老专科院校转而成。黑龙江省的高职院校大多没有20年的发展时间,知名度不高,家长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有误区,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也不是非常了解,诸多因素使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艰难。因此,建立高职品牌,用品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去发展高职教育才是未来黑龙江高职教育的理性选择。
“质量优先”战略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育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其教育本质相同,所以,黑龙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快速发展,盲目增加招生人数,陷入非理性发展的流弊,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由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针对性,学校就必须加大调研力度,深入企业,以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应大胆创新,给教师更大的空间。同时,加大对实验实习课程的管理力度,保证学习效果。在教师培养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师资的职业针对性,帮助教师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教师更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甚至可以让教师脱产1~2年直接参与企业工作,然后回校任教。学校在师资培养方面必须敢于创新,提高师资水平,否则,再好的教育模式没有师资的支撑都属空中楼阁。与此同时,学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定注重人性化管理,加强内涵建设,让教职员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工作,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注重内涵”发展战略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黑龙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注重内涵建设,第一要逐步规范和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标准的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来发展高职教育。第二是加快教学基本制度建设,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实习、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是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五是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使高职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第六是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学校内涵建设要求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更要体现全员育人、环境育人。
“整合资源”发展战略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实践证明,教育产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是可行的。黑龙江高职院校应整合一切发展要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主体多元化,适当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教师与企业联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多赢局面。同时,与行业协会合作,借助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建立校企合作网络,扩宽校企合作的广度,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师资培养、培训交流等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错位”发展战略 迈克尔·波特曾说过:“战略是定位、取舍和建立活动之间的一致性就是企业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是确定什么可以不做。”黑龙江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现代化是发展黑龙江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农产品深加工也是发展本地经济的新路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要逐渐实现现代化、机械化、网络化。在这种背景下,黑龙江高等职业教育应把握黑龙江经济的发展脉络,为黑龙江经济发展建设服务。因此,黑龙江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应体现差异化,避免同质化。高职学院在充分调研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校的发展现状与个性差异,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差异化的同时,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差异化,走特色发展之路。
“国际化”发展战略 海尔CEO张瑞敏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下棋的高手就要和高手下棋。”近年来,国外职业教育思潮引入国内,带来较大的影响,课程改革浪潮风起云涌。世界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为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目标强调能力本位,方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同时与国际接轨,提高高职教育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利于实现国际化合作,吸收多元职教思想的精髓,开放办学,打造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集中优势”发展战略 所谓集中化战略,是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群体、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性市场,通过为这个小市场的购买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的服务来建立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一个学校的成功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专业的成功,每个学校由于受资金、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全面均衡发展往往很难实现突破。集中优势战略就要求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全力培育1~2个品牌专业,突出优势和特色,争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认可度,然后再以点带面地发展。这应成为黑龙江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
战略实施与保障
将战略融入高职院校发展规划 战略最终要通过具体的工作来实现,所以,高职院校要将学校的发展战略有效地融入到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中去,将战略任务进行有效的分解,并落实责任制。在年度总结中发现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各种制度保障战略的实施。
建立适度宽松的教学管理平台 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但创新需要空间和平台。打破繁琐管理制度的枷锁,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但“打破”不代表没有制度,而是在必要规范的同时减少无意义的细化约束。近年来,黑龙江省很多高职院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用于学校管理。但管理本身具有双重性,学校又具有特殊性,必须十分慎重借鉴企业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用于学校行政后勤的部分管理也许可行,而用于教学管理值得商榷。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采用精细管理,很容易束缚教师的改革创新思想和行为,不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开放的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是由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决定的,只有建立真正开放的运行机制,才可以吸收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筑巢引凤”、引企入校才成为可能。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适当引入外部资金,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建立“校中企、企中校”的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优势。开放的运行机制要求高职院校在学校治理结构及管理制度上要有所突破,解放思想是前提,制度建设是保障。实践证明,开放的运行机制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保障机制 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验实习设备设施投入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和教学运行成本高。黑龙江省应在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规范与制度,制定并完善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建立高职教育资金保障机制,由政府牵头,帮助学校与企业成功对接,通过法规的形式保障各方利益。同时,建立黑龙江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评价体系,定期考核与监控,为黑龙江高职教育的理性发展优化环境。政府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奖励发展较好的院校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加大舆论导向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术和技艺的良好风尚。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1.
[2]李友清.创建特色学院 打造高职品牌[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63-66.
[3]尚久悦.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160-162.
[4]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41-42.
[5]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马若义.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发展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8):25-26.
[7]马树超,郭扬.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8(1):10-14.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2)09-0004-02
田英伟(1981—),男,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管理。
*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GG0273,主持人:田英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