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非洲汲取教训
2012-08-09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8月9日文章,原题:中非从200亿美元贷款中汲取经验 对一些人而言,中国近期向非洲提供的200亿美元贷款额度,不过是精心设计的支票外交,目的是平复对巨龙远征日益增长的聒噪批评。它更体现出中非关系正日臻成熟。
贷款额度是由中国领导人在北京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的。他还呼吁中非协作反对富国“恃强凌弱”。与此同时,部分非洲与会者发出更为警觉的腔调。而在此前的峰会上,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赞同发展双边关系。南非总统祖马警告称,长期看来,现行的以商品为主的贸易形式不可持续。中国的贷款被视为拉开一轮“魅力攻势”的序幕,祖马的言论则被广泛认为是中非关系冷却的标志之一。
2000年之前,中非贸易微不足道。2000年非洲对华出口额不到40亿美元,中国在非投资也不到5亿美元。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单个贸易伙伴。如今,中国在非洲投资已接近160亿美元。
几乎一夜之间,非洲国家发现他们已沐浴于一个看似财源不断的国家怀抱里。而且,它还没有在合同中附加任何政治要求的想法。一条金钱之流开始从北京向非洲流淌。满心感激的非洲国家几乎无人质疑其长远战略含义。中国则不得不面对一个由53个国家组成的大陆,煞费苦心地建立政府间准则,为中国企业铺路。目前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营业。尽管其中包括不少国有企业,但大多数都不是。
对北京来说,过去几年由子弹和选票引发的政权更迭浪潮,令中国在广袤非洲保持形象的努力日趋复杂。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修·麦克唐纳说:“中国接触非洲的首要原则就是不干涉内政,各国的动荡让这个原则的缺点暴露无遗。”据报道,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随卡扎菲政权倒台而损失了40亿美元,南苏丹独立也让中国丢掉大量石油股权。
如果说有什么教训值得从中吸取,那就是热络的政府间协议无法完全取代公众支持。中国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谓的魅力攻势意在在普通非洲民众中间打造良好形象,而不是针对西方批评的一种公关行动,抑或对非洲政客的贿赂行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在中非论坛上承诺进口更多非洲非矿类产品,并增加工业投资。中国还承诺增加从非洲进口免税商品的数量。扩展农业中心和派遣医务人员也将为非洲人———习惯于将中国人视为当地市场的竞争者和矿山的监工———展示一个不同的中国。(作者加文·杜·维尼齐,易水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