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2012-08-09郑萍盛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肌电患侧偏瘫

郑萍,盛夏

临床实践证明,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特别是在训练腕及手指的背伸功能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1]。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该治疗方法通常采用3个电极模式,要求患者在做腕背伸时能测得肌肉收缩时肌电值的变化[2]。然而许多患者在发病早期测不到收缩时肌电值的变化,因此不能使用该方法,而只能采用传统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我们试用了5个电极模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8月在本科住院患者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病程4周以内,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②患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MMT分级Ⅲ级以下);③患侧上肢腕背伸时基础肌电值>4μV,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④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能理解治疗训练要求并能遵照执行;⑤患侧肢体皮肤痛触觉正常。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两组间年龄、性别、病变性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祥云K8832-T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2个电极贴敷于患侧腕背伸肌表面。刺激参数:处方10,方波、指数波,中频频率4 kHz,低频频率0.5~100 Hz,20 min/次,5次/周,共4周。

1.2.2 治疗组 采用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丹麦Danmeter公司)进行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5个电极模式:2个治疗电极贴敷在患侧腕背伸肌肌肉表面,2个检测电极贴敷在健侧腕背伸肌肌肉表面,辅助地线电极贴敷在患侧肢体任一部位。要求患者健侧、患侧同时用力做腕背伸动作,利用健侧肌电变化诱导治疗电极对患侧肌肉发出电刺激,辅助患者完成患侧腕背伸的动作。刺激参数:单向方波,间歇时间10~15 s,频率50 Hz,刺激强度20~30 mA,脉宽0.2 ms,刺激方式为自动(Auto),刺激持续时间5~10 s,20 min/次,5次/周,共4周。

1.3 评定指标

1.3.1 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 治疗组记录治疗过程前5次肌肉收缩时的肌电值,计算其算术平均数;对照组使用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测5次主动肌肉收缩时的肌电值,计算其算术平均数。

1.3.2 Fugl-Meyer评定法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定表(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1.3.3 Barthel指数 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定。

以上指标均于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评分、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各评定指标比较

3 讨论

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将神经肌肉电刺激与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3-4]。其常规治疗方法是3个电极模式,其中2个电极为治疗电极,贴敷在患侧腕背伸肌表面,一方面检测肌电值的变化,一方面发放电信号、给予电刺激。其工作程序是:测得的肌电信号,分析并确定肌电阈值,检测患者主动收缩引起的肌电信号变化,根据变化发放电刺激,重新测得的肌电信号,形成一组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系统。电刺激由来自靶肌肉的肌电信号启动,与以往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开环电刺激系统不同。患者在治疗过程能看到信号、主动收缩肌肉并看到或感觉到肌肉收缩,以反复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基础及临床的研究证实,患侧上肢的反复主动运动可促进该肢体的功能恢复[5],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也强调了反复主动运动对中枢性瘫痪手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有资料表明,即使是发病6个月以上的患者,“被迫”进行主动活动仍可促进患肢的运动功能的恢复[6]。1987年Field等首先应用这种治疗方法[7];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8-9]。

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患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患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联合反应见于脑卒中早期患者,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现,如患者健侧主动腕背伸可诱发患侧腕背伸。它虽然是一种异常的紧张性姿势反射,可加重偏瘫侧的痉挛症状,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在发病早期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患者,经常利用联合反应来诱发偏瘫侧肢体主动活动[10]。

许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腕背伸时检测不到肌电值变化,因而不能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5个电极模式,其中2个电极为治疗电极,贴敷在患侧腕背伸肌肌肉表面,作用是发放电信号、给予电刺激;2个电极是检测电极,贴敷在健侧腕背伸肌肌肉表面,作用是检测肌肉肌电值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健侧、患侧同时用力做腕背伸的动作,利用健侧肌电变化诱导治疗电极对患侧肌肉发出电刺激,从而辅助患者完成患侧腕背伸的动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样能看到信号、主动收缩肌肉并看到或感觉到肌肉收缩,实现患者患侧肌肉的主动收缩,达到反复进行主动运动训练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及应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均有明显疗效,并且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疗效更好。经改进的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是在发病早期未能检测到肌肉收缩时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

[1]Cauraugh J,Light K,Kim S.Chronic motor dysfunction afterstroke:recovering wrist and finger extension by electromyography-triggered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J].Stroke,2000,31(6):1360-1364.

[2]郑萍,纪树荣,张勃,等.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8):710-711.

[3]Cauraugh J,Kim S.Two coupled motor recovery protocols are better than one:electromyogram-triggered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and bilateral movements[J].Stroke,2002,33(6):1589-1594.

[4]Usama G,Peter L,Stephen P.Poster 265:Feasibility,compliance,and efficacy of home-based electromyography-triggered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in chronic stroke:a case serie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9):E52.

[5]Nudo R,Wise B,SiFuentes F,et al.Neural substrates for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motor recovery after ischemic infarct[J].Science,1996,272:1791-1794.

[6]Taub E,Miller NE,Novack TA,et al.Technique to improve chronic motor deficit after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3,74:347-354.

[7]Field RW.Electromyographic triggered electric muscle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hemiplegia[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7,68:407-414.

[8]Bolton DA,Cauraugh JH,Hausenblas HA.Electromyogram-triggered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and stroke motor recovery of arm/hand functions:a meta-analysis[J].J Neurol Sci,2004,223(2):121-127.

[9]郑萍.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4-857.

[10]俞卓伟,郑洁皎,高兴汉,等.脑卒中后患下肢联合反应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4):205-206.

猜你喜欢

肌电患侧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