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2012-08-08吴修文淮安市档案局江苏淮安223001
吴修文(淮安市档案局,江苏淮安,223001)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正门
在淮安市中心里运河畔繁华的淮海南路上,有一片绿树掩映着的古建筑群,房屋主体以青砖小瓦、木刻石雕为主格调,建筑样式具有明显的明清风格。这里就是60多年前的苏皖边区政府办公所在地,现在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苏皖边区政府诞生于历史大转折时期。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今淮安市)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合一而创建的民主联合政府,是当时华中地区统一、民主的地方最高自治政府。边区政府辖有8个行政区、1个直辖市,管辖范围涉及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境内的53个旧县治,人口2300余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解放战争初期,苏皖边区政府屹立于长江北岸,距南京、上海仅一江之隔,为国民党所忌惮,一度成为国共谈判斗争的焦点。
苏皖边区政府在很短的施政时间内成绩斐然,成为全中国民主建设的楷模,并为新中国积累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执政经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边区政府颁行《施政纲领》作为边区政府的行动指南,宣传动员人民重建家园,在政权建设上实施“三三制”,在乡村废除保甲制,实行民选,改造了基层政权,建立健全司法制度和民主法规;在农村工作中贯彻中央“五四指示”,实现耕者有其田,组织人民生产救灾,重建家园,水利、工商贸易、财税金融、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迅猛发展;创建了 5个大医院,办了30多种报刊杂志,还创立了华中建设大学和9所中专校。
1946年国民党军违反《双十协定》及“停战协定”后,不断侵犯解放区,内战危机日渐严重。苏皖边区军民加紧备战,严阵以待,面对强敌进攻,予以重大杀伤,掩护了中共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的北撤。1946年9月,苏皖边区政府主动撤离淮阴。淮海战役后,我军百万雄师沿津浦路南下,敌军闻风而逃。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苏皖边区政府全力支前,并抽调大批干部接管苏南,为战役的胜利,为华中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苏皖边区政府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是值得后人纪念。
为了发挥边区政府旧址存史育人的作用,1984年,江苏省、淮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并在旧址开辟6个展览室,陈列有关的文献图片和历史文物。1985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建立“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门额牌匾均为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2005年,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成立60周年之际,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优秀传统,淮安市委、市政府启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扩建陈列馆舍及配套设施9553平方米,重新布展和完善服务设施,进一步维修和保护边区政府古建筑。采取原状陈列,恢复和展示历史原貌;增建陈列馆区,以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实物等手段全方位展示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工作状况、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和人物风采;整修后花园,增建西花园和旅游服务区,增加纪念馆绿化面积,改善参观游览环境,提升纪念馆的规格和文化品位。
苏皖边区政府办公旧址
现在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5000多平方米。基本陈列分为四个展区。第一展区为苏皖边区革命史陈列。包括苏皖边区成立背景、民主建设革故鼎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宣传民众繁荣文化、积极备战全力自卫、坚持敌后解放华中六个展厅。第二展区是苏皖边区政府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厅局办公场所原状陈列。在纪念馆的南院,有两排房屋共22间,是苏皖边区政府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厅局办公的场所。这里所有的建筑及每个房间里的桌子、椅子、橱柜、床等办公用品一如其旧,完全保留当年的风貌。第三展区是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原状陈列。边府交际处是专门负责接待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接待机构,同时负有搜集服务对象信息的任务,因而兼有安全情报部门的职责。第四展区在纪念馆西北角的一个院落,是李一氓生平陈列室。交际处后花园的西北角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李一氓的生平简介,另一块石碑上刻着李一氓骨灰敬撒处。遵照李老的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撒在淮阴大地,一部分就埋葬在这石碑下面。东面六角亭,是为纪念李一氓而建的。亭柱上有一对联:“志士生成肝胆多,万花种就江山阔”。这两句是从李一氓诗中节选出来的,以此来说明李一氓的志向高洁。
目前,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 A 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江苏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博物馆、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自1985年10月开馆至今,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先后接待了乔石、宋平、洪学智、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观众100余万人。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在此代代相传,不断教育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