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2012-08-08张爱芬易朝辉王晓萍
张爱芬 易朝辉 王晓萍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且常伴发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回归社会。因此,脑卒中后心理问题目前已引起国内医护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67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以及对其中55例没有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首发脑卒中患者组 选取2011年3~10月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按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曾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扫描证实;排除其他引起神经元缺损的脑炎、外伤、先天性疾病等,包括严重痴呆、失语、耳聋、意识障碍影响心理评定者,并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共入选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5.2±9.9)岁;脑梗死58例,脑出血9例;已婚49例,未婚3例,丧偶8例,离异7例;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7例,高中或者中专23例,大专或以上18例。
1.1.2 对照组 来源于门诊体检人群,共60名。入选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无精神病,无酒精及药物滥用史,自愿,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量表内容,并正确表达内心感受者。年龄40~82岁,平均(63.7±8.6)岁;男33例,女27例;已婚43例,未婚2例,丧偶7例,离异8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9例,高中或者中专25例,大专或以上10例。
1.2 方法 首次脑卒中患者第一次评定均于住院7d内,应用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2]统一指导语,对最近1周以来症状采用自评填写,一次性完成问卷的方式;对难以自己完成的由检查者按问卷逐项念给患者听,领会后由患者应答,家属协助填写,医师审核。给予单纯心理护理干预的55例患者的第二次评定时间在第一次评定的10d后进行(去除已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患者12例)。
对照组应用SCL-90统一指导语,对最近1周以来症状采用自评填写,一次性完成问卷。
1.3 评判方法 SCL-90总分大于160分或阳性项目数大于43项者为存在心理问题[2]。
1.4 心理护理方法 对脑卒中患者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包括倾听、解释、保证、指导和建议、鼓励、调整关系等方法)[3],辅以疾病知识的宣教、消除顾虑、提高主观能动性、与人倾诉等方法的心理护理[4]。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For Window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统计分析。比较各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 两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经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SCL-90结果与国内常模[2]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于心理健康人群。
2.2 心理问题比例 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存在心理问题者为38例,占56.7%,远高于对照组11.7%(P<0.01)。
2.3 首次卒中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心理状况比较 SCL-90量表结果因子均分比较显示,两组躯体化、强迫、偏执、精神病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卒中患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SCL-90量表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卒中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对照SCL-90比较(x±s)
2.4 首次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 脑卒中患者组心理护理后SCL-90量表所有因子分及总分均较心理护理前下降,其中焦虑、恐怖因子分、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前后SCL-90比较 (n=55,x±s)
3 讨论
文献报道急性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心理学问题[4-6]。本研究结果发现,首次卒中患者组中存在心理问题者占56.7%,远高于健康人群,提示首次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障碍。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高于对照组则提示首次脑卒中患者的总体心理状况比健康人群差。其原因考虑:(1)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功能、言语功能障碍甚至吞咽障碍,造成患者的独立性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巨大的心理压力;(2)首次脑卒中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适应新环境,不熟悉诊疗过程,利用社会支持能力低下等造成不良心理变化[4];(3)可能脑卒中影响到患者的情感中枢,直接导致其情绪的改变[7]。
SCL-90因子分比较结果提示,首次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方面的心身症状。其原因考虑:(1)首次脑卒中患者第一次觉查到自己独立性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使其容易在其他人面前出现不自在感和自卑感(人际关系敏感);(2)首次脑卒中患者可能非常担心自己的疾病不能好转,担心日常工作、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成为家人累赘,从而表现出痛苦忧郁,丧失生活兴趣(抑郁);(3)对疾病认识不足,直接对疾病造成日常工作、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情绪反应,以及从其熟悉的工作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会导致患者烦躁、紧张、易激动、失眠、考虑问题多而复杂(焦虑);(4)首次脑卒中患者可能害怕新环境,害怕自己被作为“实验”对象,害怕治疗和诊断过程,害怕个人情感伤害或被忽视,害怕丧失功能或自我失控、害怕给别人增加负担、害怕病情再发加重甚至死亡等导致恐惧情绪。虽然首次脑卒中患者在躯体化、强迫、偏执、精神病性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但不排除随着病程的推移,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逐渐表现出来。
在心理护理干预10d后复查SCL-90发现,总分、阳性项目数、焦虑、恐怖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护理是改善首次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焦虑、恐怖明显好转的原因考虑:首次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可能主要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适应新环境,不熟悉诊疗过程,利用社会支持能力低下而出现[4];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疾病知识的宣教、消除顾虑、提高主观能动性、与人倾诉等方法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适应新环境、熟悉诊疗过程、利用社会支持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焦虑及恐惧情绪。但总体心理状况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方面的改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心理支持、训练或疏导,并可能需要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总之,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差,存在许多不良心理症状,应受到医护工作者关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有助于焦虑及恐惧心理问题的缓解。
[1]中华神经科学会.给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6.
[3]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5-69.
[4]张小燕,张振路,吴晓玲,等.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3(5):4-5.
[5]Fure B, Wyller TB, Engedal K, et al. Emotional symptom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6,21(4):382-387.
[6]王凯,王晓东,陈丰,等.老年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相关因素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16):37.
[7]王纪佐.神经系统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