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
2012-08-08谢玲秀梅
谢 玲 秀 梅
(1 新疆师范大学大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2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1 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更加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而新疆地处西北边陲,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受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多种宗教信仰、四大文明交汇渗透的影响,形成了今天新疆多种语言、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人文景观、文化心理、思想意识等并存的多元语言文化生态景观[2]。同时与周边多个国家临界,国际环境比较复杂,是“三股势力”渗透的主要阵地。因此,为了有效准确地分析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策,笔者拟制48道题,印制1 000份调查问卷,发放新疆5所代表性的高校,具体在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涉及到民汉学生1~3年级。问卷发放1 000份,收回1 000份,有效率为100%。笔者收回问卷后,对每份问卷的回答情况,予以综合统计,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同时进行了座谈。(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布下列表所示)该论文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部分数据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分析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至上的理念、国家责任感、爱国主义思想的现状,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表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布情况表
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主流是积极正面的,他们有着较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部分大学生都怀着一颗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心。具体表现在国家至上理念强、国家责任感强、爱国意识趋于理性等方面。
第一,国家至上理念强。问卷在问及“您认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哪一个是第一位?”时,70%的大学生选择“国家”第一位,选择“社会”、“家庭”、第一位的学生各占12%和14%,而选择“个人”第一位的学生仅占4%。
图1 关于国家观念的测试结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公民身份认同意识和良好的国家观念。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较强的中华民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且具有一定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意识、有较强的祖国归属感、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维护民族尊严,有一定的国家至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
第二,国家责任感很强。在笔者所涉及的问卷中,问到“您是否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问题的时候,选择“完全认同”这一答案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0%,回答“不太认同”和“不知道”选项的学生分别占4%和6%。
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新疆大学生能够担负起与自身身份相符的社会责任,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主人翁意识,同时体现了新疆大学生作为公民应有的公民素质和能力。
第三,爱国主义思想意识趋于理性。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涉及“您认为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问题时,有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爱国主义体现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谈到“通过钓鱼岛类事件,您对理性爱国的理解是?”绝大数学生选择“理性思考”或“依法爱国”选项。
图3 关于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测试结果
由此可见,新疆多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深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他们较为冷静的看待每一事件的本质,考虑事件带来的长远影响,这充分表明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理性发展和爱国意识日趋成熟。
刘培峰:当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工艺研究和生产的重点应该从技术转向美术,以满足文化精英对奢侈品的需求。您怎么看?
2 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情感问题、权利和义务观偏差、国家观的淡漠和缺乏法制观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狭隘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据调查结果显示,“您如何看待乌鲁木齐‘7·5’事件中极少数大学生参与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极少数大学生国家观和公民意识淡薄,政治立场不稳定和没有认识到分裂分子的目的,但是也有5%的学生回答“不清楚”。
图4 关于狭隘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测试结果
这表明部分学生狭隘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存在,他们对待发生在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问题不是从事实真相出发,不问是非曲直,只要本民族的就同情。并被这种狭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所支配,导致在是非面前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大学生权利与义务、责任感存在偏差。回答“你认为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怎样?”回答“没有完全照顾到少数民族利益”学生占9.4%。
表2 民族政策执行情况中被调查对象信息表
在谈到“作为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是爱自己的国家,您的态度是?”时,17.2%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意”。
图5 关于权力与义务观偏差的测试结果
可见大学生存在对自身的公民权利看的很重,相反对国家义务认识不清,缺乏热情,缺乏国家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社会公德意识。
第三,部分大学生国家和法制意识弱化。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部分学生的国家观总体上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但是总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自发地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朴素的世界观的支配下产生不稳定的,偏离方向的非理性的国家观。
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在大学时代,大多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好初步形成,因此产生一些自发地形成一种朴素的、自发的世界观,这是很正常的。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偏离方向的不稳定的国家观的大体表现为政治信仰弱,对政治持有冷漠的态度或逃避的态度,存在较高的偏激情绪的爱国情感等。
图6 关于国家观和法制观的测试结果
2 增强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育的几点思考
根据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对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育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拓宽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作用。新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渠道。因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非常明显的国家认同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它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及期末考评的方法,使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正规化、制度化。新疆民族地区各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国家认同教育为主线,结合地方政治文化特点,结合新疆历史、新疆区域文化、民族团结情况,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教育,进行民族理论与国家政策的教育。除此之外,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其它课程也不同程度的包含有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比如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课程与基本国情教育课程。主要承担这一类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国家观教育,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隐性课程教育的多种功能,拓宽国家认同教育。在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的国家认同教育中要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意识,改变单一的注入式的显性德育教育方式,加强隐性的德育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参观纪念馆或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艺术展览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学习隐性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隐性课程教育的功能,达到良好的国家认同教育教学目的。
第三,国家认同教育教学中,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教育途径。在当前,互联网不同程度的进入大学校园,不断影响着各个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新疆民族地区在拓展国家认同教育中,首先占领网络这个阵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网络社会所创造的条件来传播主流价值文化。如设立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网站,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和感染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观意识,也可以借此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及法律法规,尤其是宣传新疆特殊区情和政治形势。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多民族地区,接触面较窄,他们亟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的实际情况,开辟民族语言的民族知识网站。鉴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网络接触越来越密切的情况,在国家认同教育中,开辟国家观教育网站的同时,还可设立网上的公开信箱,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流,影响不稳定的因素,培养国家认同意识。
2.2 突出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的鲜明的主题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折冲处,作为边境地区,民族分布复杂,是西方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分子的活动最活跃的地方。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用十分隐蔽的方式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想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的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从而也影响了新疆多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因此,加强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势在必行。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首先要深化“四个认同”教育。通过开展“四个认同”教育,让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新疆历史以来就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从文化角度看,古代西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角度看新疆是历史上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四个认同”教育使新疆多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维护国家统一才能维护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其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的实质性的内容以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统一来体现。
最后,加强新疆社会形势政治教育。到21世纪,国际敌对势力利用边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分子对中国不断进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尤其是2009年的乌鲁木齐“七.五”事件,足以证明则一点。因此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边疆社会政治形势教育,国情、世情及国内外形势的教育,让多民族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的把握好国政治经济内改革与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进展或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可以正确的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各民族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珍惜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在新疆社会政治形势教育中突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教育。在新疆多民族地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一项政治性和群众性很强的,涉及到新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同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和国际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等旗号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严加防范和坚决打击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各种思想渗透和破坏活动。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新疆各高校应该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的教育。通过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的教育和国家认同教育,使当代多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
总之,通过拓宽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突出新疆国家认同教育的鲜明的主题的同时利用社会各界力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观,不仅要培养新疆多民族大学生炽热的爱国情感,还要他们懂得世界全球化和国家转型期新变化中的特殊国情、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为祖国、为新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7.
[2] 江承凤,秀梅等.新疆多元语言文化的历史考察及其思考[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3).
[3] 姚学丽、贾永萍.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调查[J] .团党校学报2009(3).
[4] 马文琴.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教育[J] .教育学术月刊2008(10).
[5] 孙秀玲,马丽萍.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10(12):53.
[6] 杨海萍.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调查与路径选择[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