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新品种京辣8号的选育

2012-08-08张晓芬耿三省

中国蔬菜 2012年22期
关键词:总产量抗病性区域试验

陈 斌 张晓芬 耿三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蔬菜种质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1 选育过程

母本04-60是从国内搜集的泡椒型辣椒杂交种N1259,自2001年经6代自交分离,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在选育过程中结合低温耐受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等性状的室内和田间鉴定,对优良单株后代进行了定向选择。该自交系中早熟,始花节位为第 9~10节,连续坐果能力强,青熟果为绿色,成熟果为红色,锥羊角形,单果质量45~60 g,辣味浓,果面光,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表现为抗TMV。父本04-136是由国外引进的锥牛角甜椒杂交种FS537,自2001年经6代分离纯化选育而成的稳定中熟自交系,始花节位为第11~12节,青熟果为绿色,大方灯笼形,单果质量280~320 g,果肉味甜质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表现为中抗TMV。

2004年配制组合,04-60×04-136表现突出。2005~200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7年进行区域试验,2007~2008年在湖北、安徽等地进行生产示范。2007年成为安徽阜阳秋延后、湖北长阳露地红椒专用的主栽品种,同年定名为京辣8号。截至2011年京辣8号已在长江流域累计推广种植约8000 hm2。2011年11月通过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农作物品种鉴定。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5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场、2006年分别在北京市延庆农场和海南三亚南繁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1月中旬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场播种,3 月中旬定植,5月下旬始收,7月中旬测产结束;2006年2月中旬在北京市延庆农场播种,4月中旬定植,6月下旬始收,8月下旬测产结束;2006年10月中旬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播种,11月上旬定植,翌年1月中旬始收,3月下旬测产结束。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单株定植,3 次重复,株距35 cm,行距60 cm,小区面积12 m2,每小区40株,以湘研13号为对照。前期产量指采收前30 d(天)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表1),2005年京辣8号每667 m2前期产量为2160.9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26.1%,每667 m2总产量为2961.1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10.9%;2006年京辣8号在延庆农场每667 m2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973.2 kg和2758.5 kg,分别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22.3%和20.4%,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2007年京辣8号在三亚露地每667 m2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020.8 kg和2735.0 kg,分别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26.7%和15.4 %,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1 京辣8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1.2 区域试验 2007年在北京四季青、河南杞县、海南陵水、安徽阜阳等4个地点进行区域试验。采用当地常规栽培管理,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单株定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10 m2,以湘研13号为对照。前期产量指采收前30 d(天)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表2),京辣8号平均前期产量为2354.2 kg·(667 m2)-1,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18.5%;平均总产量为3332.3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 20.9%。2.1.3 生产示范 2007~2008年在湖北长阳、安徽阜阳和河南杞县进行生产示范,示范面积合计约15 hm2,采用当地常规栽培管理,以湘研13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3),京辣8号平均每667 m2总产量3727.9 kg,比对照湘研13号增产 17.5%。京辣 8号表现为抗病毒病,较耐低温,成熟果鲜红亮丽,果面光滑,植株上下层果实果形一致,商品椒采收时畸形椒、病椒较少,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稳产。

表2 京辣8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京辣8号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表4 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

2.2 抗病性

2007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抗病鉴定实验室对京辣8号进行了TMV、CMV和疫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以湘研13号为对照,病原菌接种浓度、方法及调查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规定执行。此次鉴定结果(表4)表明,京辣8号TMV、CMV和疫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是19.7、29.2和58.6,明显低于对照湘研13号的35.4、42.6和84.1。说明京辣8号对TMV、CMV的抗性均优于对照湘研13号,对疫病的耐性和对照湘研13号相当。

2.3 品质

2011年6月农业部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京辣8号和对照湘研13号青熟果的品质进行检测,每个样品的每项指标测3次。检测结果(平均值):京辣8号VC含量95.8 mg·kg-1(FW),可溶性糖2.62%,可溶性固形物4.6%;对照湘研13号VC含量90.8 mg·kg-1(FW),可溶性糖2.44%,可溶性固形物4.5%。经差异显著性检验,京辣8号和对照湘研13号的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3 品种特征特性

京辣8号为微辣型锥牛角椒一代杂种,中早熟,始花节位为第9~10节,植株生长健壮。持续坐果能力强,整个生长季果形保持良好。果实为短锥牛角形,以2~3心室为主,青熟果翠绿色,果面光滑,果实纵径约16 cm,横径约5.6 cm,肉厚0.4 cm,单果质量90~150 g。抗TMV、中抗CMV。每667 m2产量3500 kg左右,适于长江流域春秋及秋延后大棚、小拱棚种植。

猜你喜欢

总产量抗病性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总产量227.7万吨 山西夏粮再获丰收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