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泵站站基工程地质特性及基础处理措施
2012-08-07王雷
王 雷
一、概述
五河泵站是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淮水北调工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址位于五河县城南约4km,淮北大堤内侧的东凌庄南。场地上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由于水流复杂多变,沉积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较大,沉积物土性极不均匀,多为粉质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等土层,又常常出现互相掺杂、交叉、互层等复杂情况。它们多呈软塑状或流塑状,承载力极低,厚度可深达十几米乃至更深,其特点是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等。
二、地层岩性
1-1 层(Q4al):淤泥,灰黑色,软~流塑,含腐殖物,在进水池内主要为淤泥及少量块石等组成,防洪闸出口及淮河河道内主要为淤泥及冲淤泥砂等,层厚 0.60~1.60m,层底高程13.74~9.60m。
1层(Q4al):中、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局部互层状,灰黄、灰色,软塑/松散,表层1~2m可塑状,下部软塑,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厚1.00~7.90m,层底高程10.51~7.60m。
2层(Q4al):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夹薄层轻粉质壤土~砂壤土,局部互层状,灰色,软塑/松散,含腐殖物及螺丝、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层厚3.40~6.30m,层底高程5.96~3.00m。
3层(Q4al):重、中粉质壤土,下部以中、轻粉质壤土为主,灰绿、灰黄色,硬可~软可塑,上部1~2m硬可塑,下部软可塑。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厚2.00~4.00m,层底高程1.71~-0.48m。
4层(Q4al):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夹轻~砂壤土,局部为互层状,灰色,软塑/稍密,属高压缩性土。层厚5.50~9.50m,层底高程-5.30~-7.79m。
5层(Q3al):重粉质壤土,灰色,软可塑,局部硬可塑,底部夹大量螺类贝壳等,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厚1.40~5.10m,层底高程-8.40~-11.11m。
6层(Q3al):细砂,下部为中砂,灰色,中~密实,上部2~3m夹薄层壤土,稍密,局部孔揭露有10~15cm砂礓石,属中等压缩性土。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37.1m,相应底高程-46.66m。
三、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试验资料和钻探资料,在地面以下63m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类孔隙水,根据地层岩性和含水层特征可划分出三层含水层和二层隔水层,其中第一含水层为潜水,第二含水层为弱承压水、第三含水层为承压水,地层结构如图1。分层叙述如下:
第一含水层由1层中、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和2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夹轻~砂壤土组成,厚约10~12.0m左右,该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快速堆积物,结构松散,含水类型为孔隙型潜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和河、沟塘水补给为主;
第一隔水层为微透水3层重、中粉质壤土,厚度2.0~4.0m,微透水性,分布广泛,是一良好隔水层。
第二含水层由3层和4层交接部位轻粉质壤土~砂壤土和4层中夹的薄层砂壤土组成,弱~中等透水,含水类型为弱承压水,具弱承压性,主要以淮河水补给为主;
第二隔水层为弱透水的5层重粉质壤土,厚度1.4~5.1m,为相对隔水层。
第三含水层为6层细砂~中砂,顶部夹轻粉质壤土~砂壤土薄层,中等透水,含水类型为承压水,具承压性。
在上述含水层中与工程较密切的为第一层含水层、第二层含水层,由于1层重、中粉质壤土、2层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土中夹有砂壤土薄层,厚薄不均,局部可达0.5~0.7m,在施工中可能出现少量的管涌和流沙现象,一般稍加处理即可解决;第三层含水层埋藏较深。
四、地基土工程地质特性
五河泵站上部软土层较厚,其工程地质特性见表1。
由表1知:工程区上部软土层是具有流塑~软塑性的(淤泥质)粉质壤土。土层内岩土工程性质差异明显,系非均匀沉积的土层。总的来说具有含水量高、孔随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变异性大和灵敏度高等不良工程地质特点。该类软弱土的变形通常表现为沉降大而不均匀的特点。施工中瞬时沉降量大,速度快、差异性显著,尤其是快速加荷施工的后期和竣工后的一段时间更为明显。淤泥质土层厚薄不均,局部存在的饱水砂性土透镜体或薄层,与周围的附加应力明显不同。它是地基土不均匀变形的物质基础,加之高灵敏度增加了施工过程中保存持力层结构的难度。这一切均使地基土承荷时呈现出压缩性不均一、附加应力不同,从而导致地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破坏现象的发生。
表1 站址区上部软土工程地质特性
综上所述,五河泵站地基土具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根本原因主要为:
(1)(淤坭质)壤土层的不均匀性,土层分布、厚薄不均匀,压缩性不一样,附加应力不同。
(2)土中存在大量结合水且分布不均,如淤泥质土中的砂性土透镜体是结合水和粒间自由水并存的含水体,是土层不均匀蠕变的物质基础。
(3)土层经历的前期固结压力小,固结压密历时短,原始结构连结强度低。
五、基础处理措施
拟建站区软土工程地质条件差,强度低,属于高压缩性土,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有较大沉降变形。同时由于软土具有流变性,除了固结应力引起的固结变形之外,在剪应力作用下,土体处于长期变形过程中,沉降稳定的历史比较长。不经过处理基本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根据设计报告知五河站基础底板主要坐落于3层重、中粉质壤土上,该层地基承载力为130kPa,由于泵房、翼墙基地应力均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地基需加固处理。地基加固措施采用水泥粉体喷射搅拌桩和钻孔灌注桩比较选用。粉喷桩方案造价较省,但长度大于10m以上的桩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实验参数与实际相差较大;灌注桩虽然造价稍高,但成桩质量好,可靠性强。由于五河站泵房桩基长度较长,故其地基加固措施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其余部分采用水泥粉体喷射搅拌桩。经过处理后,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1896kN,翼墙处复合地基承载力为216.50kPa,泵房最大沉降量为0.228m,最小沉降量为0.125m,沉降差为0.103m,均满足设计要求。
六、结论
安徽省沿淮堤防涉及新建、扩建的建筑物较多,五河泵站地基土土层在淮河中下游河漫滩中普遍分布,其不良工程地质特性在沿淮河漫滩中具有其共性,研究其工程地质特性以及产生这些不良工程地质特性的根本原因,不仅能为建筑物地基处理提供优选方案,而且对基础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同样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