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引种试验
2012-08-07姚雷王莹马继峰刘美善金美兰秦世顺
姚雷,王莹,马继峰,刘美善,金美兰,秦世顺
(1.延边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延吉 133001;2.图们市林业局)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为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黑灰色,有浅裂纹,树冠阔卵形,老树平顶,嫩枝赤褐色,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通常为13~25个,卵状披针形,花杂性或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多数,白色带绿,翅果长圆状椭圆形,经冬不落。
臭椿是辽宁省南部的乡土树种,其分布较广,我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等省、区外,各地均有分布。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在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常作为行道树,颇受欢迎,而被称为“天堂树”。臭椿适应性强,树形优美,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污染、抗病虫害,可成为东北地区园林绿化、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早春和冬季寒冷、干旱,许多绿化、水土保持树种在此不能正常生长。针对本地区树种单调,匮乏问题,同时为了丰富本地区城市绿化树种及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满足园林绿化的多种综合功能需要,于1983年开始引进优良落叶树种臭椿,并对其进行了20多年的引种试验。
1 材料来源及引种地自然概况
苗木来源于沈阳植物园,位于 E 123°48′24″,N 43°2′13″,平均海拔50m 左右,地处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属于北温常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极端最高温度达35.2℃,极端最低气温为-24.9℃,平均气温7.8~9℃,年平均降水量750~850mm,无霜期150天左右。
2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延吉市郊的帽儿山植物园,位于吉林省东部,属长白山植物区系。该地区属北亚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特点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冬夏温差大;7、8月份最高气温达30℃左右,12、1月份最低温度为-35℃左右,平均气温5℃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354h;年降水量504mm;无霜期平均133天。试验地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属薄层暗棕壤,一般枯枝落叶层很薄,仅达0.5~1.0cm;土壤剖面调查结果表明,A层10~18cm,B层20~50cm;pH值6.2。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地势南高北低。
3 苗木栽培技术
3.1 定植
1983年春季,将引进的1年生臭椿苗50株定植在植物园引种区的一山坡地(坡上、坡中、坡下)。苗高平均为73cm,平均地径为1.2cm。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穴状整地,清林、挖坑,直径40cm,深度50cm,坑内施入5~10cm厚的腐殖土。栽植时苗木要扶正、踩实、浇透水,栽后的2~3年内要进行必要的除草、松土,苗木成活后,要控制水分,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防止越冬干梢。臭椿幼树茎很脆,容易折断,要加强管护,免受人畜危害。
3.2 防寒
延边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风大,臭椿小苗需要防寒。每年秋末冬初时节,苗木落叶进入休眠后,用稻草裹住小苗,草绳扎紧,底端根部用周围的土打碎后覆盖,厚度20~30cm。翌春,4月中旬树液流动时,将土扒开,稻草撤走,并浇一次化冻水,以避免苗木春季的冻拨及生理干旱。连续防寒3年后,不再采取任何防护和抚育措施。
4 适应性观测
每年对定植的臭椿的物侯、生长速度、观赏性、病虫害、抗性等进行调查和测定。
5 观测结果
5.1 生长调查
臭椿引种后,经多年观测其生长情况,发现有1/3栽在山坡顶部的苗木新梢抽干和死亡现象较严重。第二年可在其下方萌发新枝条,其余大多数苗木都能安全越冬。臭椿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速度较慢。2010年生长调查结果,平均树高7.39m,平均胸径6.45cm,最大树高53m,最大胸径11cm,造林成活率及各年度生长情况如表1。
表1 臭椿造林成活率调查表
表2 臭椿的连年生长量调查表
5.2 物候观测
臭椿开始萌芽较晚,大致在4月中下旬,展叶初期在4月下旬,进入展叶盛期是5月中下旬,并开始出现花蕾,6月初左右进入开花初期,6月中旬开花盛期,开花末期在6月下旬,果实成熟期9月~10月,10月下旬落叶休眠。
6 结论
6.1 臭椿在引种试验地自然条件下,露地栽培在风大、土壤瘠薄的山地丘陵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无病虫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6.2 臭椿引种后已大量结实,有必要采集种子,培育第二代苗木,扩大繁殖,进行区域试验,进一步确定其抗性及适生范围。
6.3 迄今为止,在吉、黑两省均未发现臭椿的天然分布,也无引种成功的资料,将臭椿在延边适宜地区引种推广应用,必定会成为本地区园林绿化及水土保持的又一优良树种。
6.4 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树皮光滑,冠如伞盖,叶大萌浓,春季嫩叶紫红花黄,秋季红果满枝,用于城乡公路两侧,厂矿区、公园的绿化,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栽。
[1]李作文,汤天鹏.中国园林树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5.
[2]申洁梅,刘占朝.臭椿研究综述[J].河南林业科技,2008(4):27-29.